当前位置:中文谷 >

书籍语录

> 《庐山》经典语录

《庐山》经典语录

我们总是在追逐目的地的旅程中,丢掉看风景的心;在对繁花似锦的憧憬中,放弃对单纯灵魂的皈依。俗世生活缓慢而安稳,一如蒋一谈的笔下。6年,27篇,几十字、几百字或者几千字。像一位睿智的长者,微笑着,带你洞悉人间烟火,领略温情与困惑。

《庐山》经典语录

浮躁的时代,你或许有一颗渴望隐居的心,但你更应该安静地去读这样一部安静的书。

《庐山隐士》。

超短篇小说集。

一个又一个,敲打心灵的故事。

这是一次文体的改革与创新,是一位成熟作家对文学的回馈与追求。提炼到高度纯粹的文字,简洁而张力十足的行文结构,时而反转时而直下的情节铺展,于读到她的人来讲,是一次奢侈的阅读感受。

======================================

2009年1月,四十岁的蒋一谈开始写作短篇小说。时至今日,他已经完成了数本短篇小说集。

《庐山隐士》是蒋一谈最新的超短篇小说集,体现了他在短篇小说想象和叙事上的新探索。这些超短篇小说,或朴素,或诡异,或寓言,或诗化,历史记忆与现实存在触碰生发,人生困顿与个体修行相互映照,**纷呈,散发出蒋一谈独有的想象魅力。

请您静下心来,慢慢阅读这本书籍。


经典语录

我们这帮子开会的文人一有空闲就随着摩肩接踵的旅游者游览庐山各个风景点,东林寺、秀峰、锦绣谷、天桥、仙人洞、小天池、白鹿洞书院、黄龙潭、五老峰……一一看过去,眼前有古人留下的诗。脚下有平整光洁的路,耳边有此起彼伏的叫卖,轻轻便便,顺顺当当。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可能以自身的文化感悟与山水构成宁静的往还、深挚的默契,只好让文人全都蜕脱成游人。

但是,回过去看,庐山本来倒是文人的天地。在未上庐山之时我就有一些零碎的印象,好像是*早期最伟大的文人之一司马迁“南登庐山”并记之于《史记》之后,这座山就开始了它的文化旅程。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它的文化浓度之高,几乎要鹤立于全国名山中了。那时,佛学宗师慧远和道学宗师陆修静曾先后在庐山弘扬教义,他们驻足的东林寺和简寂观便成了此后*文化的两个重要的精神栖息点。这两人中间,慧远的文学气息颇重,他的五言诗《游庐山》写得不错,而那篇600多字的《庐山记》则是我更为喜爱的山水文学佳品。但是,使得这一僧一道突然与庐山一起变得文采斐然的,还有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差不多的时候庐山还拥有过陶渊明和谢灵运。

日出飞瀑逐云海,雨过虹桥揽青山。

我深知,道出这个故事的虚假*非常煞风景。到底是李白、苏东坡他们高明,不仅兴高采烈地为这个传说增*添*,而且自己也已影影绰绰地脐身在里边。文人总未免孤独,愿意找个山水胜处躲避起来;但文化的本*是沟通和被理解,因此又企盼着高层次的文化知音能有一种聚会,哪怕是跨越时空也在所不惜,而庐山正是这种企盼中的聚会的理想地点。

因此,庐山可以*,*文人的孤独不是一种脾*,而是一种无奈。即便是对于隐逸之圣陶渊明,*文人也愿意他有两个在文化层次上比较接近的朋友交往交往,发出朗笑阵阵。有了这么一些传说,庐山与其说是文人的隐潜处,不如说是历代文人渴望超拔俗世而达到跨时空沟通的寄托点。于是李白、白居易、欧阳修、苏东坡、陆游、唐寅等等文化艺术家纷来沓至,周敦颐和朱熹则先后在山崖云雾之间投入了哲学的沈思和讲述。如果把时态归并一下,庐山实在是一个鸿儒云集、智能饱和的圣地了。

我是坐着汽车上庐山的。在去九*的长*轮上听一位熟悉庐山的小姐说,上庐山千万不能坐车,一坐车就没味,得一级一级爬石阶上去才有意思。她一边详尽地告诉我石阶的所在,一边又开导我:“爬石阶当然要比坐车花时间花力气,但这石阶也是现代修的,古人上山连这么一条好路都没有呢。”她的话当然有道理,可是船到九*时天已擦黑,我又有一个装着不少书籍的行李包,只略作迟疑我就向汽车站走去。庐山的车道修得很好,只见汽车一层层绕上去,气温一层层冷下来,没多久,枯岭到了。枯岭早已俨然成为一座小城,只逛荡一会儿就会忘了这竟然是在山顶。但终究又会醒过神来,觉得如此快捷地上一趟庐山,下榻在一个规模不

绑来的人们似乎一直着迷于慧远、陶渊明、谢灵运、陆修静共处庐山的那种文化气氛,设想出他们几个人在一起的各种情景。由头也是有一点的,例如陶渊明应该是认识慧远的,但他与慧远的几个徒弟关系不好,对慧远本人的思想也颇多抵牾,因此交情不深。倒是谢灵运与慧远有过一段亲切的交往,其时慧远年近八旬,而谢灵运还不到而立之年,两人相差了50来岁,虽然忘年而交,令人感动,毕竟难于贴心,难于绵延。这些由头,到了后人嘴里,全都浑然一体了。例如唐代的佛学史乘中已记述谢灵运与慧远一起结社,而事实上慧远结社之时激才6岁。

标签: 庐山 经典语录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zhongwengu.com/book/1k1z1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