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谷 >

书籍语录

> 《帝国最后的荣耀》经典语录

《帝国最后的荣耀》经典语录


经典语录

李舜臣靠着一己之力,竟和日本倾国打了一个旗鼓相当,其天才和可怕之处,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帝国最后的荣耀》经典语录

日本人的门第观念,有甚于*魏晋。尽管经历了“下克上”的战国时代,旧有秩序趋于崩溃,可有些传统根深蒂固,即便是用卓绝的武力也不可能彻底消除。像秀吉这种一个泥腿子出身的农民,他可以布武天下,可有些事情却没法随心所欲——比如混入贵族阶层。在日本史上,这也叫公家和武家的矛盾,也就是传统贵族和武士集团之间的矛盾。 日本有四大姓氏:源、平、橘、藤原,各地守护大名或多或少都是这四系的源流子嗣。如织田信长,就是平氏之后;武田信玄和德川家康,是源氏苗裔;上杉谦信则是藤原族胤。两边来往,必得先对一遍家谱,比一比祖上的风光。 像一些重要职位,比如象征武家最高权柄的征夷大将*,必须要源氏之后才能担任,别家再有能耐也不行。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传统,根深蒂固,无人能去撼

当时驻守朝鲜的明*尚有一万六千余名,分为川兵与浙兵两部。顾养谦为了让日本人感觉更舒服,和谈气氛更*,毅然决定先把浙兵撤回国来,只留下刘綎的川*协助防守。 吴惟忠、王必迪、骆尚志等浙*将领对这个命令没有太大抗拒,在入朝的这几年里,南兵已经在朝鲜战场付出太多牺牲,现在是时候回去休整一下了。 于是,这些戚家*的后裔们点起兵马,在朝鲜君臣依依不舍的挽留下退出朝鲜。这些伟大而朴实的战士凭借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几乎所有人的真心尊重,朝鲜人视他们为真正的勇士,日本人看见他们掉头就跑。而当他们返回祖国的时候,等待他们的却是……杀戮!

这个世界,总是分成派系的。朝鲜有东人党,西人党;日本有文治派武断派;而在大明的东征*里,南、北二*也早已泾渭分明,各自形成自己的基础力量与上层关系。辽东*靠的是李如松和李的家族势力,而南*依靠的,则是嘉善人袁黄和绍兴人宋应昌等浙籍朝廷大员。 一旦贴上了派系的标签,争端的*质便会发生转变,从唯对错论变成唯派系论,乃至、甚至是唯籍贯论。

我们已经知道的那点历史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犹如一滴滴水。而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又是何等粗疏肤浅。秉笔直书和实事求是是*史学的优秀传统。但由于受了时代环境的限制和现实功利的驱使,一些人,包括史学从业者,却不能对历史进行客观的观察和公正的思考。而当历史沦为*工具时,它甚至成了被肆意践踏和任意涂抹的奴隶。

自己之所以还活着,仅仅因为尚有剩余价值可以利用。只要自己被*没有价值,便会被大明毫不留情地抛弃,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出手保他。

我们除了李如松、*子龙等名将之外,还必须记住许仪后、郭国安、朱均旺、陈申、苏八这几个名字,像这些几乎被历史埋没和遗忘的*普通百姓致敬,并将他们的故事一直流传下去。

有时候,针对一个历史人物的古怪抉择,当客观分析无法解释他的行为时,试着探查他的心理状态,反而能独辟蹊径。

明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年)五月,日本“大*王”丰臣秀吉发兵入侵朝鲜,气焰甚嚣尘上。他们攻入王京,“毁坟墓、劫王子、陪臣,剽掠府库,荡然一空,八道几尽没,旦夕且渡鸭绿*”。朝鲜“请援之使,络绎于途”。明神宗召集廷议,认为“朝鲜属国,为我藩篱”,是“必争之地”。当年七月,明朝就派出了第一支援朝抗倭的*队,反应不可谓不速。然而这一仗竟接连打了将近七年,其间起伏跌宕,曲曲折折。不过最终的结果是“诸倭扬帆尽归”, 明神宗“御门受俘”,明朝总算赢了。东北亚又回到了原来的秩序。

这些都是为了中华安危而浴血奋战的*英雄,他们的名字,尤其是那些只能以数字来代表的士兵,即使成了数字,也不该被湮没在故纸堆中。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zhongwengu.com/book/gq05l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