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谷 >

书籍语录

> 《请把美献给这个世界的荒凉》经典语录

《请把美献给这个世界的荒凉》经典语录

《请把美献给这个世界的荒凉》经典语录

本书为作者关于近年来图书、电影的评论集,左手妙论昆汀•塔伦蒂诺、贾樟柯、陈凯歌、杜琪峰,右手辣评冯友兰、杜维明、翁贝托•艾柯、萨拉马戈、熊秉元、雅各布斯……畅销元素与思维深度兼而有之。既有韩寒式的嬉笑怒骂,也有周濂式的理*分析,既有马家辉式的小资情调,也有梁文道式的人文关怀。


经典语录

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很难简单地用“维护社会公平”“追求正义”之类的套话来作为解决方法。但是,对于个人来说,对励志谎言保持自我免疫,*惕“下流志向”,是当务之急。不要向谁抱怨“寒门再难出贵子”,不要有任何的反智思维。需要做的是,承认每个人都是受地域、文化、家庭以及各种偶然*因素局限的,但是要在这些局限之内,穷尽自己的无限可能。

生活在*的人们,不管在哪个时代,都有从小被灌输各种励志故事的经历。所谓“三岁看到大,七岁看到老”,上一辈的人总是殷切希望,子女能够在孩提时期树立远大的志向,长大后成名成家,光耀门楣。于是,人们发掘了各个领域的明星们,小时候努力奋斗、积极向上的故事,以便让更多人学习、复制他们的成功。

拜物,世间盛行,已为常态,少许取之,或能解一时之惑,但毕竟娱*而腐心,是鸦片之于咳嗽,田雀之于稻粱。而即便玄妙如宗教,其实也是“修心之学”,梁启超干脆称佛家所讲的法“就是心理学”。 推而广之,若按照归因理论所讲,人们做一切事时,内心都会有利害计算,找出能自我抚平的理由。那么,所有与人有关的正经学问,都不妨视为“心理学”。

励志是一种无聊的精神胜利法,是一种容易上瘾的疯病。必须重新认识它,拒绝它,以求得自我的疗救。 拒绝励志,是拒绝对实现人生价值的粗暴而简单化的描述,是拒绝超离现实基础的妄想与执念,是拒绝对政客精心编织的公平正义诳语的轻信与盲从。拒绝励志,是个人对各阶段理想与严酷现状保持相对的清醒与冷静,默默无闻却也充满反叛的力量。

但是,无论如何,该书中的多数学人、读书人,对其经历的各个时代的公共问题,都缺乏足够的批判与反抗意识。一些对其个人历史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有的人使用春秋笔法,有的干脆闭口不提。读者看到的,只是这些读书人在拼命诉说自己的不幸与坚韧,鲜有对学界之外的社会思想、道德伦理的批判与构建。他们的话,只能算是读书界湖面上的一丝清风,全然吹不起象牙塔外的惊涛骇浪了。

当小孩逐渐长大*,真切体会到,在拼爹时代,个人的诚实努力与实现成功,其实没有多少关系时,已经没有心力去批驳那些励志谎言了。于是,“励志”一词成了无人戳穿的“皇帝新衣”,一代又一代“正能量”的牺牲品前仆后继。

因此,拒绝人云亦云,*、新颖、有特点、不迎合,至少要与众不同,成了我的写作原则。具体到本书来说,还有另外一个原则,即文章必须与社会现象及思潮有所关联,拒绝“就书论书”“就片谈片”,以*之见解对现实有所观照,思索解决问题的多重可能。

比较可惜的是,在这两个时间点,我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阅读和做笔记,虽然写了不少“文艺范儿”的小品文,但阐述个人对现实社会的意见的文章屈指可数。研究生毕业后,我在从事媒体工作之余,开始调动阅读储备写作书评、影评。

有人会说,励志虽然是谎言,但毕竟是美丽的谎言,其本意是好的,无伤大雅,不必上纲上线。但是,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需要指出的是,对励志谎言的批评,并不是要去追究谁的过失,而是要指出这种现象的潜在危害,以便防患于未然。

仔细想来,阅读对于我的思想塑造,在两个时间点比较明显。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zhongwengu.com/book/jk40o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