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谷 >

书籍语录

> 《别来无恙:*电影(1997-2017)》经典语录

《别来无恙:*电影(1997-2017)》经典语录


经典语录

被影迷过度浪漫化的*,从不缺乏风格化的审美,遮天蔽日的招牌、时空隧道一般的半岛扶梯、胡说八道仍然能言中问卦人心事的算命师傅,甚至几碗街边的碗仔翅,都是这座城市温情细节的体现。《*制造》的情调则彻底与过去分道扬镳,热血已彻底燃尽,电影只剩颓败,只有生命垂危时奄奄一息的无力与消沉,它以丧为美。看着中秋、阿龙、阿屏在坟场恣意嬉戏追逐,观众切身感受到他们不是自欺欺人,仿佛他们曾在人行道被暴晒的,不只是皮肤,还有一个四处冲撞、淤青已久的灵魂。

《别来无恙:*电影(1997-2017)》经典语录

作为海派文学研究的集大成者,李欧梵在《现代*的追求》中如实地剖析了“新感觉派”小说的与众不同:“穆时英和刘呐鸥热衷于都市的世俗生活,非但把都市的物质生活女*化,更把女*的身体物质化,与汽车、洋房、烟酒、舞厅联系在一起,像是一种商标和广告。换言之,他们用女*的形象来歌颂物质文明,拥抱现代化,表现出一种既兴奋又焦虑、既激昂又伤感的情绪。”从这个表述看来,王家卫的电影无疑是“新感觉派”的镜像呈现。

出生于上海的王家卫早年随父母移居到*,但他对童年的城市有着相当浓厚的感情,这也塑造了王家卫与生俱来的脾*。因为深受鲁迅、施蛰存、穆时英等作家的浸润,王家卫的电影中总流露出颇为暧昧的上海风情——不断地呈现出大都市的现代*特质——一种有关漂泊、无家、寻根、爱情等游离状态。

背景同为 20世纪 60年代*的《阿飞正传》和《花样年华》,在精神指向上一脉相承。前者拍摄于 1990年,后者拍摄于 1999年,两段相似的情感故事,中间却隔了 10年。这 10年*发生了巨大转变。如果 90年代的阿飞还在寻找浪漫刺激,最后以寻根为最终归宿,试图逃离大都市的困境;那么到了世纪末,周慕云则离开了这片荒凉的精神孤岛,把自己放逐到更远的无主之地,从此无家无国。正如阿飞的生活紧迫感来自感情的倒计时,周慕云的时间已经凝固,*永远停在了记忆中的60年代初,那片孤岛荒无人烟。

但电影却没能给出圆满的恋情结局,阿屏病危离世,中秋没能赶上最后一面。得知真相的那天,向来冷淡的阿屏母亲依旧漠然回应中秋,直到女儿去世也不曾改口支持两人的恋情。失魂落魄的中秋在阿屏家情绪失控,是不舍,也是愤怒。他几次捶打电视机,结果连泄愤都失败,像是人生对他讲的一个冷笑话。他只好端起笨重的电视机,高喊着“把阿屏还给我”。这是他追悔自己错过与阿屏的最后一面,也是遗憾阿屏的不辞而别,更是对阿屏母亲浅浅而克制的一句抱怨。

曾经以为王家卫的电影无非是红男绿女的小情小调,只是加点“恋物癖”倾向,对所有道具充满迷恋,故成全了* Icon“墨镜王”。诞生于新千年交替时刻的《花样年华》是王家卫最精致的一部作品,他将所有情怀都放在这部电影里,成就了不一样的上海人和不一样的王家卫。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zhongwengu.com/book/op1nw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