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谷 >

名人语录

> 王力经典语录

王力经典语录


经典语录

关于上古汉语名词的形态,还没有人进行过全面的研究。据我们初步观察,上古名词的前面往往有类似词头的前附成分,例如“有”字,它经常是加在国名、地名、部落名的前面,如“有虞、有扈、有仍、有莘、有熊、有庳”等。在《尚书》里,这一类例子是很多的。现在试举几个例子: 何忧驩兜,何迁乎有苗?(《皋陶谟》) 有夏多罪, 天命殛之。(《汤誓》) 殷既坠厥命,我有周既受。(《君奭》) 有殷受天命惟有历年。(《召诰》)

王力经典语录

现在*话里的词头“阿”少见,只有受方言影响的“阿姨、阿婆”等。 粤方言词头“阿”还可以用在姓氏的前面,如“阿王、阿刘”;又用在排行的前面,如“阿三”。 词头“老”字来源于形容词“老”字,最初是表示年老或年长的意思。后来由这种形容词“老”字逐渐虚化为词头。词头“老”字可以用于人和动物两方面。这两种“老”字都是在唐代产生的。 某些称谓之前可以加词头“老”字,如“老姊、老兄”。这些都见于唐代的史料。《晋书·郭奕传》:“大丈夫岂当以老姊求名?”这种“老”字不像是表示年长的意思,而仅仅是一个词头。后来一直继承着这种用法。

古人以为这是外族语言里专有的“发声”。那也是有一定的根据的。 总之,假定上古时代名词是有词头的话,它的规则还是不能十分确定的。到了战国以后,除了仿古之外,就不再有这一类的词头了。 到了汉代,产生了一个新的词头“阿”字。“阿”本是歌部字,在上古念[ai],中古念[a]。现代于“山阿”的“阿”念[e],于词头的“阿”念[a],这个分别是上古和中古所没有的。可以说,现代词头“阿”字保存了古音,山阿的“阿”字的读音则跟着一般歌韵字发展了。

当我从大学进入到社会的角斗场之后,忽然发现自己被一整套的规则所左右:职场的规则、恋爱的规则、生活的规则、饭局的规则……这些突然而至的规则让我非常狼狈,因为我并没有在教育里学到这些。

在我创业的时候,是个无产阶级,存款不足一万。因此,当你没有什么可拥有,你也就没有什么可失去。创业的过程让我真正地感到了自由,身上的自我意识破壳而出,无拘无束地成长,因为创业本身就是对规则的反抗。在互联网的规则里,一个由腾讯垄断的领域是不可能有第二个玩家的。资本这么认为,媒体这么认为,用户也这么认为,但这个反抗的过程却让生命变得不再那么瞻前顾后,而是具备了某种豁出去的锋利。

七言的“仄仄平平仄仄平”不得改为“仄仄仄平仄仄平”。 如果近体诗违犯了这一个规律,就叫做犯孤平。因为韵脚的平声字是固定的,除此之外,句中就单剩一个平声字了。孤平是诗家的大忌。由此看来,“一三五不论”的口诀是靠不住的;在这种情形之下,五言的第一字和七言的第三字的平声非论不可。

赵执信《声调谱》说:“律诗平平仄仄平,第二句是正格。若仄平平仄平,变而仍律者也(这是孤平拗救)。仄平仄仄平,则古诗句矣(不是律句)。此格人多不知者,‘一三五不论’二语误之也。”赵氏这段话说明了四个问题:第一,平平仄仄平是正格;第二,仄平平仄平是变格(拗救);第三,仄平仄仄平是古诗句,不合律诗的平仄;第四,“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两句话是误人的话。有人试图在杜甫的律诗中寻找一些孤平的例子来作反*。其实有些形似孤平的例子都不是真的孤平,例如《秦州杂诗》的“应门幸有儿”,《独坐》的“应门试小童”,其中的“应”读平声(亦写作“膺”,见《诗韵合璧》蒸韵),并不犯孤平。

标签: 王力 经典语录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zhongwengu.com/celebrity/n57o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