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谷 >

习题库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晏平仲婴者,莱①之夷维②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晏平仲婴者,莱①之夷维②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晏平仲婴者,莱①之夷维②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晏平仲婴者,莱①之夷维②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③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惧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④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有删改)

【注】①莱:古国名。②夷维:莱国城邑。③越石父:春秋时晋国人,有贤名。时因冻饿为人奴。④诎:同“屈”。

15.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食不重肉               重:分量大

B.摄衣冠谢曰             摄:整理

C.而信于知己者           信:通“伸”,伸展

D.身相齐国               相:担任相职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

B.遭之涂                           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C.知己而无礼                       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D.其后夫自抑损                     欲观其行事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言晏子节俭力行,严于律己;“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言其以道为准绳,谨慎行事。

B.晏子以左骖赎回越石父,越石父不予道谢,晏子却依然虚怀若谷,礼贤下士,可见他不仅识才,而且发自内心地爱才。

C.本文写晏子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窥见晏子和自己丈夫的情况,通过晏子和车夫的行动与态度的对比,更好地衬托出晏子的谦恭*格。

D.“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一句以自卑口气,饱含对晏子的仰慕之情,亦含有体会世事**、渴望识人之贤人而不可得的无限悲痛。

18.请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

【回答】

15.A

16.A

17.B

18.

⑴他在朝廷上时,国君有话问到他(或“国君说话涉及到他”),他就正直地陈述自己的意见;国君不向他问话(或“国君说话没涉及他”),他就正直秉公地去办事。

⑵我虽然说不上仁德,(但)从困境中解救您出来,为什么您这么快就要求绝交呢?

【解析】

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A项,“食不重肉”中的“重”如解释为“分量大”,就与语境“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不合;意思是说,晏子曾在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为臣,他以生活俭朴、踏实苦干受到齐国人的尊重。即使在他当齐国宰相的时候,也常常是饭桌上没有第二盘肉菜,不允许姬妾们穿丝绸做的衣服。故“重”应解为“重叠重复”引申为“多重”。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比如本题的A项,因为语境是说晏子生活简朴的,故应解释为“多重”。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比如本题就可以采取课内知识迁移法解决。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1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虚词。A项均为介词“在”。B项前者是代词“他”后者是结构助词“的”。C项前者是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为“却”。后者是连词,在状语和谓语之间,表修饰关系不译。D项前者是指示代词“那”。后者是代词“他们的”。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理解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主要有一、语境推断法。阅读文言文离不开具体的语境,常见的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词*词义变化较为复杂,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具体的上下文,利用文意解题。二、全句关照法。许多文言虚词的意义不存在,在句中主要起一定的语法或语气作用,因此,只有依靠对全句的分析和把握才能准确理解它。三、代入检验法。因为高考虚词的考查多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课内的例句多是一些较典型的用法,应是考生熟知的,所以我们只要知道了课内例句中虚词的用法,将它代入另一句中去检验,如果语意通畅,就是准确的。四、句位分析法。一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五、语法(词法、句法)分析法。文言虚词中,有不少词(如“之”“其”“以”“而”“焉”等)在不同的句中或在同一句子的不同位置上,有时有着不同的词*和用法,如果能够把握某个虚词的词*,往往就能推测出它的含义。六、利用特殊句式法。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如能记住教材中出现的一些有代表*的文言特殊句式,可帮助你快速答题。文言句式总的来说有两大类: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如本题根据以上方法可以判断出:A项均为介词“在”。B项前者是代词“他”后者是结构助词“的”。C项前者是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为“却”。后者是连词,在状语和谓语之间,表修饰关系不译。D项前者是指示代词“那”。后者是代词“他们的”。

1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B项,“晏子以左骖赎回越石父,越石父不予道谢”,原文第二段说,“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惧然”,晏子赎回越石父后没有向越石父告辞就走进内室过了好久没出来。越石父就请求与晏子绝交。晏子以谦恭的态度接受了越石父的批评知错就改礼贤下士。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B项错把应解释为“告辞”的“谢”理解为“道谢”了。

18.

试题分析:翻译的时候,应先找名词,再找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第一句中,“语”,动词,说话;“危言”,正直的言论;“危行”,正直秉公地去办事。第二句中,“免”,使动用法,使……免除;“厄”,困境;“何子求绝之速”, “何……之……”表感叹、反问的固定结构,句中“何”为疑问代词,“之”为结构助词,可译为“怎么这么(如此)、”“为什么这么”。同时要关注句中的名词,比如“朝”“ 君”“婴”“子”。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比如“朝”“ 君”“婴”“子”。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晏平仲,名婴,东莱夷维人。曾在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为臣,他以生活俭朴、踏实苦干受到齐国人的尊重。即使在他当齐国宰相的时候,也常常是饭桌上没有第二盘肉菜,不允许姬妾们穿丝绸做的衣服。上朝时,如果国君赞许了他,他就谨慎地注意自己的言语;如果国君没有赞许他,他就更加注意端正自己的行为。国家的*清明时,他就顺着最高统治者的命令去办;国家的*昏暗时,他就对统治者的命令加以权衡,有选择地执行。因此,在灵公、庄公、景公三代,晏子的名声显扬于诸侯。

越石父是个有才干的人,因为犯罪,被人逮捕了。晏子外出,正好在路上碰见他们,于是便解下自己车子前面左边的一匹马,赎了他,并用车子把他带了回来。到了相府门口,晏子没有跟他打招呼,就自己进内室去了。过了一会儿,越石父就告诉看门人请求与晏子断绝来往。晏子一听很吃惊,急忙穿衣整帽赶出来说:“我这人虽然品格不高,但毕竟还是把你从灾难中救出来了,你为什么这么快就要和我断绝来往呢?”越石父说:“你这话不对。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面前受委屈,那是可以的,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就应该受尊重了。当我在被人拘禁的时候,那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我。您既然能够认识我的长处,并把我赎了出来,那说明您是了解我的。了解我而又不尊重我,那还不如再回去坐牢呢。”晏子一听赶紧把他请到屋里,尊为上宾。

晏子做宰相的时候,有一天坐着车子外出,他车夫的妻子正好从门缝里看见了她的丈夫。她的丈夫自以为给宰相赶车高人一等,背后立着大伞,赶着四马飞奔,威风凛凛,得意非常。事罢回家后,他的妻子要求跟他离婚。他问妻子为什么?妻子说:“晏子身高不够六尺,可是人家当了齐国的宰相,名震天下。今天我从门缝里看他的样子,人家思虑很深,还仿佛总觉得许多地方不如人。你身高八尺,却*赶车,而且你心里还总觉得挺了不起!因此我不想跟你过了。”从此以后,车夫变得谦虚了。晏子觉得奇怪就问他,车夫把事情原委向他讲了一遍,晏子很赞赏,于是推荐他当了齐国的大夫。

当晏子扑在齐庄公的尸体上痛哭,一直到完成了做臣子的礼节才离去,这不就是通常所说的那种“见义勇为”吗?他敢于给国君提意见,甚至不管国君是否已经动怒,这不就是《孝经》所说的那种“进了朝廷就要想着为国家尽忠,回到家里就要想着不断提高自己”吗?假如晏子现在还活着,去给他当马夫赶车,我都心甘情愿。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zhongwengu.com/exercises/26z5n3.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