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谷 >

习题库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林润,字若雨,莆田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授临川知县。以事之南丰,寇猝至,为画计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林润,字若雨,莆田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授临川知县。以事之南丰,寇猝至,为画计却...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林润,字若雨,莆田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授临川知县。以事之南丰,寇猝至,为画计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林润,字若雨,莆田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授临川知县。以事之南丰,寇猝至,为画计却之。征授南京御史。严世蕃置酒召润,润谈辨风生,世蕃心惮之。既罢,属客谓之曰:“严侍郎谢君,无刺当世事。”润到官,首论祭酒沈坤擅杀人,置之理。已,劾副都御史鄢懋卿五罪,严嵩庇之,不问。伊王典楧不道,数遭论列不悛,润复纠之。典楧累奏辨,诋润挟私。部科交章论王抗朝命,胁言官。世蕃纳其贿,下诏责让而已。润因言宗室繁衍,岁禄不继,请亟议变通。帝为下所司集议。

会帝用邹应龙言,戍世蕃雷州,其党罗龙文寻州。世蕃留家不赴。龙文一诣戍所,即逃还徽州,数往来*西,与世蕃计事。四十三年冬,润按视*防,廉得其状,驰疏言:“臣巡视上*,备访*洋群盗,悉窜入逃*罗龙文、严世蕃家。龙文卜筑深山,乘轩衣蟒,有负险不臣之心。而世蕃日夜与龙文诽谤时政,摇惑人心。近假名治第,招集勇士至四千余人。道路恟惧,咸谓变且不测。乞早正刑章,以绝祸本。”帝大怒,即诏润逮捕送京师。世蕃子绍庭官锦衣,闻命亟报世蕃,使诣戍所。方二日,润已驰至。世蕃猝不及赴,乃械以行,龙文亦从梧州捕至。遂尽按二人诸不法事,二人竟伏诛。

润寻擢南京通政司参议,历太常寺少卿。隆庆元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诸府。属吏慑其威名,咸震栗。润至,则持宽平,多惠政,吏民皆悦服。居三年,卒官。年甫四十。

润乡郡兴化陷倭特疏请蠲复三年发帑金振恤乡人德之丧归遮道四十里为位祭哭凡三日。

                                           (选自《明史·林润传》,有删改)

14.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事之南丰              之:到

B.数遭论列不悛            悛:停止

C.润寻擢南京通政司参议    擢:提拔

D.年甫四十                甫:才

1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润乡郡兴化陷倭/特疏请蠲复三年发/帑金振恤/乡人德之/丧归遮道/四十里为位/祭哭凡三日

B.润乡郡兴化陷倭/特疏请蠲复三年发/帑金振恤乡人/德之丧归/遮道四十里/为位祭哭/凡三日

C.润乡郡兴化陷倭/特疏请蠲复三年/发帑金振恤/乡人德之/丧归/遮道四十里/为位祭哭凡三日

D.润乡郡兴化陷倭/特疏请蠲复三年/发帑金振恤乡人/德之/丧归遮道/四十里为位祭哭/凡三日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林润有才学,有谋略,曾在寇贼突袭的时候,用计退敌,不过,在严世蕃所设的酒席上,却因其谈笑风生,而让严世蕃心生畏惧。

B.林润上车伊始,就着手办理案件,他依法办事,不畏权贵,曾处置祭酒沈坤,又数次*劾伊王无道,还让皇帝下令集议宗室俸禄问题。

C.林润恪尽职守,遇事明察,在严世蕃及其党羽罗龙文图谋*时,他马上报告皇上,要求皇上早早依法处置,以此来断绝灾祸根本。

D.林润累次迁官,深得信任,属官们都害怕他的威名,惊恐不已。但林润到位,为政处事宽缓平和,多施行仁惠政策,让人心悦诚服。

1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罢,属客谓之曰:“严侍郎谢君,无刺当世事。”

(2)世蕃猝不及赴,乃械以行,龙文亦从梧州捕至。

【回答】

14.B

15.C

16.B

17.(1)酒宴结束,严世蕃属下对他说:“严待郎告诉你,不要探察当世的事。”(“既罢”省略及“罢”、“谢”、“刺”各1分,共4分)

(2)严世蕃仓促间还来不及赶赴戍所,就被捉住押解往京城,罗龙文也从梧州被逮捕送到。(“猝”、“械”、“以”、最后一句各1分,共4分)

【解析】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B项,“数遭论列不悛”中的“悛”可以结合语境理解,后面说“润复纠之”,“复纠”说明没有悔改,故“悛”应解释为“悔改”。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五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本题应结合语境分析“悛”的意思。

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首先结合语境理解划线句的意思,“润乡郡兴化陷倭/特疏请蠲复三年/发帑金振恤/乡人德之/丧归/遮道四十里/为位祭哭凡三日”,这句话是说“林润家乡兴化郡陷于倭寇,他特意上疏请求免税三年,发放钱财赈灾。乡人十分感激他。他灵柩回乡时,乡人夹道四十里,为他设灵位祭祀痛哭了三天”;然后抓句中的专有名词,比如“润”“兴化”“郡”,然后依据故事的发展断句。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1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B项,“数次*劾伊王无道”的不是林润,“还让皇帝下令集议宗室俸禄问题”表述也不够妥当。文章第一段说的是“伊王典楧不道,数遭论列不悛,润复纠之”“润因言宗室繁衍,岁禄不继,请亟议变通。帝为下所司集议”。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选项B来源于文章第一段,将选项与文中信息进行比较即可发现问题。

1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既罢”省略主语;“罢”,结束;“谢”,告诉;“刺”,探察。第二句中,“猝”,仓促;“械”,被押解;“以”,同“而”的用法。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林润,字若雨,莆田人。嘉靖三十五年中进士。授官临川知县。因为有事到南丰,寇贼突然到来,他为他们用计退敌。他被征召授南京御史之职。严世蕃设酒席招待林润,林润谈笑风生,严世蕃心里畏惧。酒宴结束,严世蕃属下对他说:“严待郎告诉你,不要探察当世的事。”林润上任,首先追究祭酒沈坤无故杀人案,依法处置了他。此事完结后,他又*劾副都御史鄢懋卿五种罪,严嵩庇护鄢懋卿,因而不加追究。伊王朱典瑛无道,数次遭*劾而不悔改,林润又*劾他。朱典瑛连忙上奏分辨,谴责林润挟私报复。部科官员们也纷纷*劾伊王违抗朝命,威胁言官。但严世蕃接受朱典瑛贿赂,皇上也只是下诏责备而已。林润于是又上言宗室繁盛众多,每年俸禄跟不上,请求立即议论变通。皇帝为此下达命令让有关部门集体商议。

恰逢皇帝听从邹应龙的话,让严世蕃谪戍雷州,其同党罗龙文谪戍寻州。严世蕃留在家中没去流放地。罗龙文一到戍地,立即逃回徽州,屡次往来*西,与严世蕃策划事情。嘉靖四十三年冬,林润巡视*防,察访得知这些情况,飞驰上疏说:“臣巡视上*,详细察访*洋大盗,他们全窜进被流放的罗龙文、严世蕃家中。罗龙文选择在深山中筑室,乘轩车穿蟒衣,有凭借险要做大逆不道之事的图谋,而严世蕃又日夜与罗龙文诽谤时政,扰乱蛊惑人心。近日又假借名义整治府第,招集勇士达四千余人。道路上纷扰惊惧,都说要有不测的变故。请求早正刑法,以断绝灾祸的根本。”皇帝大怒,立即诏令林润逮捕他们送至京城。严世蕃的儿子严绍庭在锦衣卫任职,听说后立即报告严世蕃,让他赶快到戍所。刚两天,林润已飞速赶到。严世蕃仓促间还来不及赴戍所,就被捉住押解往京城,罗龙文也从梧州被逮捕送到。于是详细审察二人诸多不法之事,两人最终伏法被杀。

林润不久提拔为南京通政司参议,历任太常寺少卿。隆庆元年,以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做应天巡抚。属员们害怕他的威名,都惊恐不已。林润到位,则办事宽缓公正,多仁惠政策,官员们都心悦诚服。任官三年,在任职上去世,年仅四十岁。

林润家乡兴化郡陷于倭寇,他特意上疏请求免税三年,发放钱财赈灾。乡人十分感激他。他灵柩回乡时,乡人夹道四十里,为他设灵位祭祀痛哭了三天。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zhongwengu.com/exercises/2e8636.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