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谷 >

习题库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线题。王安石逸事林语堂①王安石是个怪人,思想人品都异乎寻常。学生时代很勤勉,除去语言学极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线题。王安石逸事林语堂①王安石是个怪人,思想人品都异乎寻常。学生时代很勤勉,除去语言学极糟...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线题。王安石逸事林语堂①王安石是个怪人,思想人品都异乎寻常。学生时代很勤勉,除去语言学极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线题。

王安石逸事

林语堂

①王安石是个怪人,思想人品都异乎寻常。学生时代很勤勉,除去语言学极糟糕之外,还算得上是个好学者,当然是宋朝一个主要的诗人。不幸的是,徒有基督救世之心,而无圆通机智处人治事之术,除去与他自己本人之外,与天下人无可以相处。毫无疑问,他又是一个不实际的理想主义者。倘若我们说理想主义者是指的不注意自己的饮食和仪表的人,王安石正好就是这等人。王安石的衣裳肮脏,须发纷乱、仪表邋遢,人是以此等恶习为众所周知的。苏洵在《辩奸论》那篇文章里刻画王安石说:“衣臣虏之衣,食犬惫之食。”又说他“囚首丧面而谈诗书。”王安石是否喜欢以这样的特点异乎常人,我们无从知道,但是一个人把精力完全倾注在内在的思想上,自然会忽略了他的外表,这话倒不难相信。有一个故事流传下来,说他从来不换他的长袍。一天,几个朋友同他到一个寺院里的澡堂会去。 在他由浴池出来之前,朋友们特意偷偷的在外头留一件干净的长袍,用以测验他是否知道衣裳已经被换了。王安石洗完出来,把那件新袍子穿上,朋友动了手脚,他完全不知道。

②又有一天,朋友们告诉王安石的胖太太,说她丈夫爱吃鹿肉丝。

③胖太太大感意外。她说:“我不相信。他向来不注意吃什么。他怎么会突然爱吃鹿肉丝了呢?你们怎么会这样想?”

④大家说:“在吃饭时他不吃别的盘子里的菜,只把那盘鹿肉丝吃光了,所以我们才知道。”

⑤太太问:“你们把鹿肉丝摆在了什么地方?”

⑥大家说:“摆在他正前面。”

⑦太太明白了,向众人说:“我告诉你们。明天你们把别的菜摆在他前面,看会怎么样?”

⑧朋友们第二天把菜的位置调换了,把鹿肉丝放得离他最远,大家留意他吃什么。王安石开始吃靠近他的菜,桌子上照常摆了鹿肉丝,他竟然完全不知道。

⑨还有一个故事说王安石在扬州太守幕府时,他彻夜读书。那时的太守是韩琦,他后来做了宰相。王安石总是苦读通宵,天将黎明之时才在椅子中打盹。等睡醒时,已然晚了,来不及洗脸梳头发,便连忙跑到办公室上班。韩琦一看他那副样子,以为他彻夜纵情声*,就向他劝导几句。

⑩韩琦说:“老弟,我劝你趁着年轻,多用功念点儿书吧。”、⑾王安石立在那儿未做分辩。在去职之时,他告诉朋友说韩琦不赏识他。后来,王安石的学者名气日大,韩琦对他的看法也有了改变,也愿把他看做自己的属下,王安石却很恼怒,事情赶巧的是,王安石在京师接受朝廷一项高位那一年,正好韩琦罢相。王安石记日记甚勤,竟写了七十册,他曾有这样批评韩琦的话:“韩琦别无长处,惟面目姣好耳。”

⑿但是王安石这个怪人,除去邋遢的外表之外,尚有不止此者。在他得势之前大约二十年之中,他之所以使人谈论者,是他屡次谢绝朝廷的提升。这倒很难相信他之如此是纯系沽名钓誉之意,因为从他二十一岁考中进士,到他四十六岁得势——那是他壮年最活跃的时期,共二十五年——他一直谢绝任命,宁愿在一个偏远的省份当一小吏。那是仁宗在位之时,国家太平,才俊之士咸荟萃于京都。王安石越谢绝朝廷授予高位之意,他的声誉越高。最后,朝廷上的官员皆急欲一睹此人的真面目。此时因为他除去以文章出名之外,他位居太守,治绩斐然,行政才干之优,堪称能吏。他建堤筑堰,改革学校,创农民货款法,把他的新社会思想,实施了数项。政绩确实不错,也深得百姓爱戴。他对以入朝为官的引诱一直视若无睹,直到仁宗嘉佑五年(1060),朝廷任命他为三司度支判官,他才来到京师。

(选自林语堂《苏东坡传》第七章,题目为编者加)

7.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所谓“逸事”,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关于某人的事迹。文中“有一个故事流传下来”、“还有一个故事”等诸如此类的文字,可说是作者的一种笔法,既表明所写有来历有根据,  但又能让读者看出其有别于正式的史书记载。  

B.“他又是一个不实际的理想主义者”,这句话主要是批评王安石虽有*抱负,但又清高 孤傲、不谙世事、自以为是。 

C.文中特别写到王安石评韩琦的话:“韩琦别无长处,惟面目姣好而已”,意欲借此来表现王 安石尤其看不起注重外表装扮的人。   

D.人物传记往往采用叙议结合的写法,本文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如开头一段有相当多的文 字就是作者对王安石的议论,围绕这议论,作者择事而写,写出了个以往不为人所熟知的“怪人”王安石。

E.虽然写的是古人古事,但作者却以现代人的口吻叙述,语言显得活泼易懂,读来有趣, 这应该也是本文的可取之处。 

8.王安石的“怪”体现在哪几个方面?请你简要概述。

9.对王安石屡次拒绝朝廷提升之举,作者说“这倒很难相信他之如此是纯系沽名钓誉之意”。你认为作者是依据什么而得出这个看法的?

10.宋朝朱弁《曲洧旧闻》中有这样的记写:“王荆公*简率,不事修饰奉养,衣服垢污,饮食粗恶,一无有择,自少时即然。苏明允着《辩奸》,其言‘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 面而谈诗书’,以为‘不近人情’者,盖谓是也。”苏洵(明允)以“不近人情”言之,你同意这样的评价吗?请结合本文相关内容阐述。

【回答】

7.B.C

8.①不善与人相处;②仪表邋遢,不重衣食;③屡次拒绝朝廷的提升。第①点可以抓开头一段中的“除去与他自已本人之外,与天下人无可以相处”一句,以及与韩琦的相处相关叙写概括;第②点可根据“洗浴换袍”和“吃鹿肉丝”等事例叙写作概括;第③点见本文最后一段作者的直接*的评议。(共6分,每点2分)

9.①“有基督救世之心,而无圆通机智处人治世之术,除去与他自己本人之外,与天下人无可以相处”;②敢于说批评上司韩琦的话;③有行政才干,却在偏远之地任职,治绩斐然。

10.略。(此题理解允许有不同看法。但应要求学生注意结合文本相关内容,结合自己平时阅读而获得的对人物的生平事迹了解来谈,力求做到有观点,有分析,言之成理,持之有据。)

【解析】

试题分析:

7.本题考查综合分析理解实用类文本的能力。B项的表述和文章作者对王安石的观点态度背道而驰,自然解说不当;C项的解说不当原因是没有从此句话前后的语境出发,断章取义了,这里是说“韩琦空有一副好皮囊而已”。

【考点定位】分析语言特*,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这是一道综合分析文章的题目,涉及到文章的细节、结构、传主的品格等等多方面,试题命制的错误选项多为无中生有,牵拉因果、传主的品格和所举的事例不对应等。答题时应仔细注意题干内容,在回到原文中,与原文内容仔细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并分析判断。注意选项中那些绝对、不全面、牵强、似是而非等特征的方面。

8.第①点可以抓开头一段中的“除去与他自已本人之外,与天下人无可以相处”一句,以及与韩琦的相处相关叙写概括;第②点可根据“洗浴换袍”和“吃鹿肉丝”等事例叙写作概括;第③点见本文最后一段作者的直接*的评议。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去粗取精。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入语、介词等)切块。二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点面结合。有时候与*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

9.根据文意,综合起来看,王安石是个自信、有*理想、有才干、且不免自负,不太容易与人合作的人。由此,偏居一方而身为小吏,自为首领,又能躲避当时朝廷名臣重儒之间的竞争,在王安石看来,这样的日子更顺心惬意。可见,“他对入朝为官的引诱一直视若无睹“主要是如此的气质*格使然。作答时应能写出文中相关的信息,并以此作为依据,分析得出王安石屡次拒绝朝廷提升的原因。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如此题的“依据”,应该是作为根据或依托的事物。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10.该题是文本探究题。可结合《苏东坡传》作者林语堂先生在该文其后写的一段评议*文字分析,对此问题的理解有参考——“他这一段自己韬光养晦历程,颇难了解,因为此人一定深信一旦时机到来,他必可为国家做大事。若说他壮年这段时期已经建立了他*生涯的基础,是合乎情理的说法。也许当时廷名臣重儒之间的竞争,他觉得不能胜任,因为那时朝中有年高德勋学识渊博的文臣,如范仲淹、司马光、欧阳修、曾公亮等人,这些人都会以锐意的改革侧目而视,都深得人望,是以使抱有新见解的后起之辈无从发展。王安石是在坐以待时。但是,从心理上看,恐怕另有一个理由。王安石那样气质的人,不管身居何处,总愿自为首领,而在偏远的外县身为太守,仍不失小池塘中的大青蛙。他在京师担任一项官职,那一段短短的时期,他曾和同僚争吵不和,使事事错乱失常。他想变动成规,照自己的想法办事。吴桂和张方平都记得与他为同僚或为属下之时,遇事都极难与人合作。”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通读全文,把握与传主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传主的*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把握传主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传主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传主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归纳概括传主的主要经历、重要事迹(事件))。掌握归纳人物经历(事件)的基本方法:①时间变化,②地点变化,③职位(工作)变化,③注意关键句子提示(过渡句),④注意题目的附加条件(对归纳内容的限制),筛选归纳传主的主要*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方法归纳:①从事件(人物的言行)中概括传主的*格。②注意作者对传主的议论*描述。③注意文章引用的他人对传主的评价。④关注文章的过渡句。如该题中的对“王安石气人”的理解。

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题型:现代文阅读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zhongwengu.com/exercises/5e8jj1.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