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文谷 >

書籍語錄

> 《地下鄉愁藍調》經典語錄

《地下鄉愁藍調》經典語錄

《地下鄉愁藍調》經典語錄

《地下鄉愁藍調》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是*樂評人馬世芳的第一本散文集。雖然書名提到藍調,文章卻並非侷限於音樂,而是對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搖滾文化的反思、對七八十年代*音樂及父母青春年代的懷想,以及對自己年少時光的追憶。


經典語錄

搖滾樂其實是很矛盾的,看似熱鬧,實則無處不浸透着寂寞。它的核心往往就是“和這個世界過不去”的寂寞。而那撼動了整個世代的、真正了不起的搖滾樂,便是找到了那條紐帶,把千千萬萬人的寂寞和蕭條,串織在一塊兒。每個搖滾迷多少都是寂寞的,即使和幾萬人一起在轟轟然的樂聲中歡呼落淚,也只是把這份寂寞複製成幾萬份。

生命中只會有寥寥幾個這樣珍貴的片刻。你撞上了一樁什麼物事,足以改變你和這個世界的相處方式。就在那個瞬間,你永遠告別了懵然的舊時光。你感覺到前所未有的飽滿,然而也感覺到一些些的失落。你知道這樣的經驗是無法言說、難以分享的。而且漸漸地,你會習慣這種孤獨,甚至享受這種孤獨,不過難免帶點不甘心——你總覺得,世界那麼大,總該有人懂得你的感覺。若是遇到那樣的朋友,你們或許只需要交換一個會意的眼神,微笑頷首,無需言語,一切便已足夠。

有時候,寂寞在音樂結束之後的寧靜空氣中涌現,你會願意遲些再去換播下一張唱片,獨自咀嚼一下這種感覺。 更重要的是,你喜歡這樣的感覺,這種既空虛又飽滿的心情。

搖滾樂手的形象,是這樣令人神往;原本註定一敗塗地的人生,因爲一把電吉他(或者一雙鼓棒一架鍵琴一支麥克風)而放散出攝人心魄的光芒。

打從十六歲瘋魔上搖滾,我沒有忘記過這種渴望——當你默默站在一段距離之外,望向舞臺,領受那令人激動的聲響,偶爾在茫茫人海之中,你會看見另一個相似的身影。當他回過頭來,望向你,你們會彼此交換一個理解的眼神。在那個瞬間,這眼神,甚至比你最轟轟烈烈的戀愛還要深刻。或許有一天,時移事往,我們不再那樣在意彼時眺望過的舞臺上的那個人,但我們不會忘記曾經交換過的那個眼神和微笑。

而那唱着的人,更是寂寞。我常常在想,你得要有多麼強悍的靈魂,才能經受得起夜復一夜舞臺下的歡呼與需索。你得多麼堅定多麼自制,才能抗拒誘惑,不去討好他們,甚至執意走向他們未必理解的道路。你甚至不是爲了青史留名,不是爲了自我標榜,更不是爲了“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悲壯的成就感,那些都無關宏旨,重要的只有當下的創造的慾望。

我掏光口袋裏不太多的零用錢,換回一卷又一卷的卡帶,一有空便從教室抽屜裏抓出隨身聽戴起耳機,把自己跟整個吵吵嚷嚷的世界隔離開來。

不知道有多少人在青春時代的某一天,按下錄音機的播放鍵,啓蒙時代便倏然來臨。 生命中只會有寥寥幾個這樣珍貴的片刻,你撞上了一樁什麼物事,足以改變你和這個世界相處的方式。就在那個瞬間,你永遠告別了懵然的陽光。你感覺到前所未有的飽滿,然而也感覺到一些些的失落。你知道這樣的經驗是無法言說、難以分享的。而且漸漸地,你會習慣這種孤獨,甚至享受起這種孤獨,不過難免帶着點不甘心——你總覺得,世界這麼大,總該有人懂得你的感覺。若是遇到那樣的朋友,你們或許只需要交換一個會意的眼神,微笑頷首,無須言語,一切便已足夠。

那時,就像所有十六七歲的孩子一樣,自覺一下子長大了,不復童年的懵懂。整個世界幾乎跟不上自己的改變,遂不免在跌跌撞撞中感到寂寞。曾經不無賭氣地在日記上寫,“啊我需要濃烈的友情和清淡的愛情”,然而除了清淡的友情,我什麼都沒有——那時候哪裏知道什麼是愛情呢,不過是一些模糊的渴慕和想象。曾經暗暗跟自己說,要是有哪個女孩和我一樣,被齊柏林飛船的《遠在羣山以外》(Over The Hills& Far Away)落拓瀟灑的吉他前奏**感動,我一定就會愛上她的。

假如不是在哪個百無聊賴的午後看了一場樂團演出,或者買了一張“地下絲絨”的唱片,或者碰到另一個*朋友打算邀你一起搞樂團(樂器可以等團員到齊再學),你的生命大概就這麼不死不活地過下去了。然而搖滾樂改變了這一切,是的,在背起電吉他**刷下去的那一刻,你清楚地知道,得救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ongwengu.com/zh-hant/book/27dj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