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文谷 >

習題庫

> 閱讀選文,完成第7—12題。(21分)   一個春天留下的迷人逗號   與常州數次擦肩而過,並沒有激起叩開大門...

閱讀選文,完成第7—12題。(21分)   一個春天留下的迷人逗號   與常州數次擦肩而過,並沒有激起叩開大門...

問題詳情:

閱讀選文,完成第7—12題。(21分)   一個春天留下的迷人逗號   與常州數次擦肩而過,並沒有激起叩開大門...

閱讀選文,完成第7—12題。(21分)

    一個春天留下的迷人逗號

    與常州數次擦肩而過,並沒有激起叩開大門進去看看的衝動和興致,感覺被歷史稱爲“吳”的故事與精*都留在了南京、蘇州和揚州。當走進常州,走進淹城的時候,曾經的偏見被柔和的細雨和不急不躁的風一點一點地剝離出去,以致無影無蹤。展現在眼前的已不是主觀的平淡,而是一位樸素的長者佇立在那裏。

這位長者就是至今世界無雙的“三城三河”的淹城遺址。

淹城有着金陵、蘇州、揚州沒有的古樸和沉靜,可以把它稱之爲曾經被雕琢又被原始了的一塊地;曾經被使用、被耕作但沒有被包裝、被炒作、被現代起來的一塊地。

這片地的形狀十分特別,細細看,極像一箇中規中矩的逗號。一層河一城土的疊加着,不大不小不增不減地圈着圍着。它把春秋涌動出的現代朝氣一一卷收起來,禪師般的打坐。用亙古的風度,觀風,觀雲,觀花開花落,觀服飾髮型更迭,觀世世代代走過的人還有碾過的那些事。它始終沉默着,比介子推、嵇康、陶淵明們還沉默,宛如未見經傳時的海明威,慈祥地在寂寞的地方迎送一雙雙實際的、實惠的、實用的眼睛,還有探索的、發現的、勞作的眼睛,在眼睛世界裏,毫不氣餒地堅守着自己的堅守。

這些眼睛被裹在淹城身上的襤褸服飾和“大隱隱於市”的沉默神態嚴重迷惑了。可以說,遺址用它的不張不揚“騙”過了無數喜歡獵奇的眼睛。這不是遺址的錯,似乎也不是眼睛們的錯,因爲淹城是春秋留在長*邊上的一個逗號,它在風雲變幻和世代更迭中期待,期待故事的完整*和句號的出現。在句號沒有出現之前,淹城如同哨兵,在這裏忠心耿耿地站位,一站就是三千年。

淹城真的是個逗號。很小。從景觀上講,“三城三河”儘管有上千畝地,但與長城比,與金字塔比,與大春秋時代比,的確是個不起眼的“小弟弟”。然而,“小淹城”則用自己的堅守、耿直、堅韌,修煉出讓世人無法山寨、無法克隆、無法造假的奇特魅力,去向可以飛越太空、遨遊深海的現代人講述或者還原歷史碾過的春秋故事。

船在子河、內河、外河間遊動,船下的漣漪幻化爲手拉手的時空隧道,我們在這隧道上穿梭流連,任眼睛去撲捉前後左右的時空符號,去撿拾那些珍奇的細微陳跡,品咂春秋留在這裏的古樸味道。

水躲開獵奇人的眼睛,在這裏演繹它的活法。

我被靜靜的水同化了。有了沿着水流尋找一星半點“源頭活水”的幼稚想法。

我曾經大膽地鼓吹,文化就是活法的結晶和載體。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地域或曰一個部落集團的文化就是這個民族、地域和部落集團的活法。淹城的先人爲了活着,於是創造出“三城三河”的城堡模式。有人說這是“冷兵器時代的城防標本”,有人說是“吳越爭霸的*事堡壘”,我則覺得是當時人們活法的寫真,或曰《桃花源記》的現實版和升級版。他們想到的似乎不是“爭”,而是存在與活着,或曰安全地活着,平靜地活着,自由自在地活着。於是用陸地生存,用河流保衛,靜靜地繁衍,靜靜地生息。躲開*光劍影,躲開你爭我搶,躲開爾虞我詐。我猜測陶淵明是不是曾經到過這裏,因爲這裏滿地都是他的詩,到處是田園派的影子。“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方宅十餘畝,草屋*間。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望雲漸高鳥,臨水愧游魚”;“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等等,詩行裏不正是對古淹城的寫照嗎?他們追求的完全不是官一代富二代,也不是浮躁的名利與“高富帥”,而是“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吾欺”的勤奮舒然的樸素活法。

淹城真的是個逗號。它是三個逗號疊起來的一個讓人沉思的奇異符號。外城與外城河,內城與內城河,子城與子城河,三個牽手相連相依的符號,相得益彰地在這裏靜靜地看風,看雨,看*河東去,看人間戲劇,不起眼的逗號標誌又是那麼奪人眼球,他負載的活法文化似乎超過了現代人仰慕的珠寶和鑽石,鑽石並不恆久,活法則不是。

可是,淹城爲什麼是個逗號,而不是句號、省略號或者感嘆號?難道這裏還有更爲緊要的祕密沒有傳遞?淹城還要向走進或者走近他身邊的我們訴說什麼情懷?

我不知道。

無論撫摸老當益壯的樹,掬起沉甸甸的水,還是撿起黢黑的泥土,都讓一個陌生者的內心產生震撼。我不僅從它們身上感覺到了強大的磁力,還感覺到了春秋文化在這裏釀造、沉澱和形成的氣場感應——智慧的,倔強的,創造的,堅守的,都彙集在任何一個點上,去折*和解說千年春秋的燦爛。

有這樣不能複製,不能山寨的氣場,逗號所要引出的就不僅僅是“回來吧”或者“歸來吧”的昭示,至於還有什麼,我不清楚,但我期待着。學科王

(選自《散文百家》2012年第10期,有刪改)

7.第一段中“平淡”的意思是                                      。(2分)

8.第4段劃線句運用了一人和比喻,分析其表達效果。(2分)

                                                                                 

9.“淹城真的是個逗號”一句在第6段和第11段重複出現,分析作者的寫作用意。(3分)

                                                                             

10.第10段中,爲什麼說淹城是“《桃花源記》的現實版乃至升級版”?(4分)

                                                                              

11.選出下列對文章分析不正確的兩項(    )(   )。(6分)

(六)第一段“我”對淹城先覺得“平淡”,後比作“長着”,先抑後揚,突顯敬意。

(七)第三段多次使用“被”和“沒有被”,解釋了淹城保持古樸沉靜風格的原因。

(八)第五段“似乎”一次,說明了作者判斷的不確定*,表達既直白又準確恰當。

(九)第*兩端巧借“水”的一項,由實到虛,引出對淹城“活法文化”的探究。

(十)第十二段連用三個問句表達“我”對淹城文化內涵的深入探尋,也引讀者思考。

(十一)第十五段“期待”一次寄寓了“我”迴歸古代淹城古樸而沉靜生活的美好願望。

(1)結合全文,簡析本文標題的作用。(4分)

                                                                       

【回答】

7 .常州沒有精*的、迷人的歷史文化(或:常州沒有被歷史稱爲“吳”的故事與精*)。(2 分)

8 .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淹城對春秋文化的完整封存(或保留、儲存、珍藏)和不受世俗干擾的沉靜與堅守。(2 分) 9 .此句在第⑥ 段意在強調淹城“小”而有魅力(雖小如“逗號”,但有着還原歷史價值的奇特魅力)( 1 分)。在第⑧ 段則強調淹城形態的“逗號”負載着的“活法文化”,令人沉思與回味(1 分)。兩句在文中反覆使用,推進文意,逐層揭示出淹城的歷史文化內涵(1 分)。 10 .《 桃花源記》 虛構了陶淵明的理想的生活圖景(1 分),淹城的先人使之變成了現實好1 分),並且因地制宜,創造出“三城三河”的城堡模式(1 分)。人們安全地、平靜地、自由自在地生活着,孕育出獨特的活法文化(1 分)。 n . cF ( 6 分) 12 .內容上形象地揭示了淹城獨特的形狀和“迷人”的歷史文化,統攝全文內容;結構上,標題中“迷人逗號”成爲貫穿全文的線索;標題妙用比喻修辭,引發讀者的閱讀興趣;也蘊含了作者對淹城的迷戀之情。(答對1 點得1 分;答對2 點得3 分,答對3 點得4 分)

知識點:現代文學類文字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ongwengu.com/zh-hant/exercises/0k24w2.html

熱門文章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