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文谷 >

習題庫

>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晁錯者,潁川人也,以文學爲太常掌故。錯爲人峭直刻深。孝文帝時,天下無治《尚書》...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晁錯者,潁川人也,以文學爲太常掌故。錯爲人峭直刻深。孝文帝時,天下無治《尚書》...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晁錯者,潁川人也,以文學爲太常掌故。錯爲人峭直刻深。孝文帝時,天下無治《尚書》...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晁錯者,潁川人也,以文學爲太常掌故。錯爲人峭直刻深。孝文帝時,天下無治《尚書》者,獨聞濟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書》,年九十餘,老不可徵,乃詔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錯受《尚書》伏生所。還,因上便宜事,以《書》稱說。詔以爲太子舍人、門大夫、家令。以其辯得幸太子,太子家號曰“智囊”。數上書孝文帝,言削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書數十上,孝文不聽,然奇其材,遷爲中大夫。當是時,太子善錯計策,袁盎諸大功臣多不好錯。

景帝即位,以錯爲內史。錯常數請間言事,輒聽,寵幸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遷爲御史大夫,請諸侯之罪過,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議,莫敢難,獨竇嬰爭之,由此與錯有。錯所更令三十章,諸侯皆喧譁疾晁錯。錯父聞之,從潁川來,謂錯曰:“上初即位,公(漢時君稱臣,父稱子,平輩互稱,皆爲公)爲政用事,侵削諸侯,別疏人骨肉,人口議多怨公者,何也?”晁錯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廟不安。”錯父曰:“劉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歸矣!”遂飲*而死,曰:“吾不忍見禍及吾身。”死十餘日,吳楚七國果反,以誅錯爲名。及竇嬰、袁盎進說,上令晁錯衣朝衣斬東市。

晁錯已死,謁者僕**公爲校尉,擊吳楚*爲將。還,上書言*事,謁見上。上問曰:“道*所來,聞晁錯死,吳楚罷不?”*公曰:“吳王爲反數十年矣,發怒削地,以誅錯爲名,其意非在錯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復言也!”上曰:“何哉?”*公曰:“夫晁錯患諸侯強大不可制故請削地以尊京師萬世之利也計畫始行卒受大戮,內杜忠臣之口,外爲諸侯報仇,臣竊爲陛下不取也。”於是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太史公曰:……晁錯爲家令時,數言事不用;後擅權,多所變更。諸侯發難,不急匡救,欲報私仇,反以亡軀。語曰“變古亂常,不死則亡”,豈錯等謂邪!

(選自司馬遷《史記·袁盎昆錯列傳》)

贊曰:晁錯銳於爲國遠慮,而不見身害。其父睹之,經於溝瀆①,亡益救敗,不如趙母指括②,以全其宗。悲夫!錯雖不終,世哀其忠。故論其施行之語著於篇。

(選自《漢書•袁盎晁錯傳》)

(注)①經於溝瀆:意爲在不得已時選擇自殺而死。②趙母指括:戰國時趙國大將趙括的母親曾上書對趙王說“括不可使將”,又說“王終遣之,即有如不稱,妾得無隨坐乎”。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夫晁錯/患諸侯強大不可制/故請削地以尊京師/萬世之利也/計畫始/行卒受大戮/

B.夫晁錯患諸侯強大不可制/故請削地/以尊京師萬世之利也/計畫始/行卒受大戮/

C.夫晁錯患諸侯強大不可制/故請削地以尊京師/萬世之利也/計畫始行/卒受大戮/

D.夫晁錯/患諸侯強大不可制/故請削地/以尊京師萬世之利也/計畫始行/卒受大戮/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尚書》,我國最早的歷史文獻彙編,與《大學》《論語》《孟子》合稱“四書”。

B.博士,古代官名。秦朝及西漢初期,負責掌管古今史事侍問及書籍典章之事。

C.九卿,古代部分*行政長官的總稱。“卿”爲官名,其具體名稱歷代多所變更。

D.宗廟,天子或諸侯祭祀祖先的專用房屋,也可以作爲朝廷和國家*的代稱。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晁錯文采出衆,能言善辯。他曾奉命跟隨伏生學習《尚書》,學成歸來效命於太子,因能言善辯深得太子喜愛和信任,被其譽爲“智囊”。

B.晁錯敢於直諫,招惹嫌隙。他曾提出削藩和修改法令制度的建議,儘管不被孝文帝採納,可依然屢次進諫,他的計策引發袁盎等人的反感。

C.晁錯心懷國家,忠貞不二。他以國家社稷安危爲重,主張削藩;其父預見晁錯這樣做必定會招來殺身之禍而進行勸阻,可晁錯不爲所動。

D.晃錯留名青史,受人讚譽。對晁錯出衆的才華、銳意改革的決心以及不惜以身犯險的精神,司馬遷和班固都不約而同地給予了高度評價。

4.將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錯常數請間言事,輒聽,寵幸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2)語曰“變古亂常,不死則亡”,其錯等謂邪!

【回答】

1.C

2.A

3.D

4.(1)晁錯多次請求參與討論國事,(他的意見)總是被皇上聽取,被寵信的程度超過了九卿,許多法令都(按照他的意見)更改修定。

(2)俗話說“改變古法,擾亂常理,不是送命也要垮臺”,也許說的就是晁錯這種人吧。

【分析】

1.此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能力。解答此類題,考生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文言閱讀的語感和斷句技巧,而且還應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文言斷句有很多的標誌,比如:四字短語、排偶句式、頂真修辭等等。還可以利用名詞代詞在句中擔當的成分來斷。首先通覽語段聯繫上下文,明曉文段語意。

文中畫波浪線部分是謁者僕**公爲晁錯申辯的內容,可以翻譯爲“晁錯擔心諸侯強大了不能夠制服,所以要求削減諸侯的封地,藉以尊寵朝廷,這實在是關乎萬世的好事啊。計劃纔開始實行,晁錯竟然遭到殺戮”。

第一,根據語意,可知“患”的主語是“晁錯”,兩者中間不能斷開,據此可以排除A、D兩項。

第二,根據語意,可知“始行”的主語是“計畫”,“卒受大戮”的主語是“晁錯”,兩者中間應該斷開,據此可以排除B項。

故選C。

2.此題考覈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覈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築的名稱、年號、諡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註釋的相關內容,答題時還要注意結合語境進行作答。

A項,“《尚書》……與《大學》《論語》《孟子》合稱‘四書’”錯誤,《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合稱“四書”,《尚書》與《詩》《禮》《易》《春秋》合稱“五經”。

故選A。

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有關內容要點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類題答題時,注意對讀選項和原文,尋找時間、地點、人物、時間、手法以及重點詞句的翻譯上的錯誤。本題要求選出“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D項,“司馬遷和班固都不約而同地給予了高度評價”錯誤,從司馬遷的評論看出他對晁錯並不讚賞。

故選D。

4.本題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譯能力。注意:字字落實,直譯爲主,意譯爲輔。直譯,指譯文要與原文保持對應關係,重要的詞語要相應的落實,要盡力保持原文遣詞造句的特點和相近的表達方式,力求語言風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譯,指着眼於表達原句的意思,在忠於原意的前提下,靈活翻譯原文的詞語,靈活處理原文的句子結構。兩者的關係是,只有在直譯表達不了原文意旨的情況下,纔在相關部分輔之以意譯。

(1)翻譯時注意得分點:“間”,參與;“言事”,古代專指向君王進諫或議論政事;“輒”,總是;“輒聽”,省略句,正常語序是“(景帝)輒聽(其言)”,意思是漢景帝總是聽取他的意見;“傾”,超過、勝過;“九卿”,古代*部分行政長官的總稱;“更定”,更改修定。

(2)翻譯時注意得分點:“語”,俗語、古語;“變古亂常”,更改或打亂祖宗常法;“亡”,

逃亡;“其”,也許、大概;“等”,種、類;“謂”,說;“其錯等謂邪”,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是“其謂錯等邪”,意思是也許說的就是晁錯這種人吧。

【點睛】

文言文翻譯方法:

要把文言語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

要譯好一個句子,同樣要遵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原則。要把文言語句放到上下文中來理解,放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來斟酌。判定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一字多義的實詞到底是哪個義項,文言句式是如何選用的,怎樣準確斷句,意譯如何進行,這些都要依託上下文。離開了一定的語言環境,句子往往很難準確理解,也就很難能翻譯好。有些考生不注重推敲上下文,兩眼只盯着要求翻譯的句子本身,結果是“欲速則不達”,翻譯中出現偏差甚至錯誤,這就是沒有語境意識造成的。

翻譯最基本的方法是將單音節詞轉換成雙音節詞。

古漢語與現代漢語的最大區別在於,古漢語以單音節詞爲主,即一個字就是一個詞;而現代漢語以雙音節詞爲主,即由兩個字構成一個詞。將古漢語翻譯成現代漢語,在多數情況下就是把單音節詞轉換成雙音節詞。理解並掌握了這一方法,許多翻譯題做起來就不難了。

增強文言功底,培養文言語感。

這是做好翻譯題乃至做好所有文言文題目最根本的一點。文言文閱讀理解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決非一朝一夕之功。以上所講的方法和技巧說到底都還是“末技”;其實,根本的技巧還是來自功底,來自內力。

爲了增強文言功底和文言閱讀的內力,考生需注意以下幾點:

一要做好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詞類活用等方面的知識儲備;

二要注重平時積累。文言知識點很多,考生要養成積累的習慣,隨時隨地、一點一滴地積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三要注意複習以前學習過的課文,因爲做高考題許多就是對平時學習過的課文知識和能力的遷移,甚至有些考查的知識點就直接來自學習過的課文。因此要回歸課本,尤其是對於文言文閱讀能力較弱的同學;

四要多練習,透過練習來掌握500字左右的文言文段的閱讀套路,培養文言語感,增強解題能力。

參考譯文:

晁錯是潁川人,憑着通曉典籍,擔任了太常掌故。晁錯爲人嚴峻剛正,卻又苛刻嚴酷。漢文帝的時候,天下沒有研究《尚書》的人,只聽說濟南伏先生是原來秦朝的博士,研究過《尚書》,年紀已經九十多歲,因爲太老無法徵召他來,文帝於是下令太常派人前往學習。太常派遣晁錯前往伏先生那裏學習《尚書》。學成回來後,趁着向皇上報告利國利民的事,稱引解說《尚書》。漢文帝下詔令,任命晁錯擔任太子舍人、門大夫、太子家令。晁錯憑着他的辯才,得到太子的寵幸,在太子家中號稱爲“智囊”。漢文帝的時候,晁錯多次上書,說到削減諸侯勢力的事,以及修改法令的事。幾十次上書,漢文帝都沒有采納,但認爲他有奇特的才能,提升爲中大夫。當時,太子稱讚晁錯的計策謀略,袁盎和諸位大功臣卻大多都不喜歡晁錯。

漢景帝繼位後,任命晁錯爲內史。晁錯多次請求皇帝單獨與他談論政事,景帝每每都聽,寵幸他超過了九卿,晁錯修改了不少的法令。晁錯被提升爲御史大夫,請求就諸侯的罪過相應地削減他們的封地,收回各諸侯國邊境的郡城。奏章呈送上去,皇上命令公卿、列侯和皇族一起討論,沒有一個人敢非難晁錯的建議,只有竇嬰與他爭辯,因此和晁錯有了隔閡。晁錯所修改的法令有三十章,諸侯們都叫喊着反對,痛恨晁錯。晁錯的父親聽到了這個消息,就從潁川趕來,對晁錯說:“皇上剛剛繼位,你執掌*,侵害削弱諸侯的力量,疏遠人家的骨肉,人們紛紛議論怨恨你,爲什麼要這樣做呢?”晁錯說:“事情本來就應該這樣。不這樣的話,天子不會受到尊崇,國家不會得到安寧。”晁錯的父親又說:“照這樣下去,劉家的天下安寧了,而我們晁家卻危險了,我要離開你回去了。”便服毒*而死,死前說道:“我不忍心看到禍患連累自己。”晁錯的父親死後十幾天,吳楚七國果然反叛,以誅殺晁錯爲名義。等到竇嬰、袁盎進言,皇上就命令晁錯穿着朝服,在東市把他處死。

晁錯死後,謁者僕**公擔任校尉,攻打吳楚的*隊時,他擔任將領。回京城後,上書報告*事情況,進諫皇上。皇上問道:“你從*中來,聽到晁錯死了,吳楚的*隊退了沒有?”*公說:“吳王蓄意謀反已經有幾十年了啊,他爲你削減他的封地而發怒,所以以誅殺晁錯爲名義,他的本意並不在晁錯呀。再說我擔心天下的人從此都將閉口,再也不敢進言了。”皇上說:“爲什麼呢?”*公說:“晁錯擔心諸侯強大了不能夠制服,所以要求削減諸侯的封地,藉以尊寵朝廷,這實在是關乎萬世的好事啊。計劃纔開始實行,竟然遭到殺戮,對內杜塞了忠臣的口,對外反而替諸侯報了仇,我私下認爲陛下這樣做是不足取的。”此時景帝沉默了好久,說:“您的話很對,我也悔恨這件事。”

太史公說:晁錯做太子家令的時候,多次進言而不被採用。後來擅權,修改了國家的許多法令。諸侯發動叛亂,晁錯不急於匡正挽救這個危機,卻想報個人的私仇,反而因此招來殺身之禍。俗話說:“改變古法,搞亂常規,不是身死,就是逃亡”,難道說的就是晁錯這類人嗎?

(選自司馬遷《史記·袁盎昆錯列傳》)

贊說:錯敏銳於爲國家深謀遠慮,卻看不到自身禍害臨頭。他的父親看得清楚,卻自殺於溝渠,無益於挽救敗亡,不如趙母指責趙括,趙括雖然敗於長平,卻保全了趙家不受連坐。可悲啊!晁錯雖然不得善終,世人還是哀嘆他的忠心。因此收集他實施政事的有關言論,載於傳記之中。

(選自《漢書•袁盎晁錯傳》)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ongwengu.com/zh-hant/exercises/775oqw.html

相關內容

熱門文章

猜你喜歡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