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文谷 >

習題庫

> (一)文言文閱讀(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放鶴亭記蘇軾熙寧十年秋,彭城大水。雲龍山人張君之...

(一)文言文閱讀(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放鶴亭記蘇軾熙寧十年秋,彭城大水。雲龍山人張君之...

問題詳情:

(一)文言文閱讀(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放鶴亭記蘇軾熙寧十年秋,彭城大水。雲龍山人張君之...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放鶴亭記

蘇軾

熙寧十年秋,彭城大水。雲龍山人張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遷於故居之東,東山之麓。升高而望,得異境焉,作亭於其上。彭城之山,岡嶺四合,隱然如大環,獨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適當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際天,秋冬雪月,千里一*。風雨晦明之間,俯仰百變。山人有二鶴,甚馴而善飛,旦則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縱其所如,或立於陂(bēi)田,或翔於雲表;暮則傃東山而歸。故名之曰“放鶴亭”。

郡守蘇軾,時從賓佐僚吏,往見山人。飲酒於斯亭而樂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隱居之樂乎?雖南面之君,未可與易也。《易》曰:‘鳴鶴在*,其子和之。’《詩》曰:‘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蓋其爲物,清遠閒放,超然於塵埃之外。故《易》《詩》人以比賢人君子、隱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無損者,然衛懿公好鶴則亡其國。周公作《酒誥》,衛武公作《抑》戒,以爲荒惑敗亂無若酒者,而劉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後世。——嗟夫!南面之君,雖清遠閒放如鶴者,猶不得好;好之,則亡其國。而山林遁世之士,雖荒惑敗亂如酒者,猶不能爲害,而況於鶴乎?由此觀之,其爲樂未可以同日而語也!”

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鶴》《招鶴》之歌曰:“鶴飛去兮西山之,高翔而下覽兮擇所適。翻然斂翼,宛將集兮!忽何所見,矯然而復擊。獨終日於澗谷之間兮,啄蒼苔而履白石。”“鶴歸來兮,東山之*。其下有人兮,黃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餘以汝飽。歸來歸來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元豐元年十一月初八日記

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  ) A.升高而望,得異境焉   升:登上 B.鳴鶴在*,其子和之   和:和睦 C.隱德之士,狎而玩之   狎:親近 D.鶴歸來兮,東山之*   *:北邊

11. 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縱其所如,或立於陂田

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

B. 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

而智勇多困於所溺

C. 故《易》、《詩》以比賢人君子

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

D. 宜若有益而無損者

吾嘗終日而思矣

12. 下列各句對文章的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開頭記敘了建亭的時間、地點和緣由,描寫了放鶴亭四季景*。      B.第二自然段透過對山人放鶴、收鶴的敘述,說明了放鶴亭得名的原因。      C.第三自然段透過與山人的對話,明確表達了作者對“隱居之樂”的理解。      D.作者最後引用山人所作放鶴、招鶴之歌作結。意境悠遠,餘韻綿長。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鶴飛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覽兮擇所適。(5分)

(2)蓋其爲物,清遠閒放,超然於塵埃之外,故《易》、《詩》以比賢人君子。(5分)

【回答】

10. B  11.C  12.D

13.(1)鶴飛去呀,望着西山的缺口。在高空飛翔,向下面觀察,選擇它們認爲應該去的地方

(2)這是因爲作爲鳥類來說,鶴的品格清高、深沉、安靜、自由,超出在塵世的外面,所以《易經》和《詩經》的作者把它比作明智的人、有才能的人。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ongwengu.com/zh-hant/exercises/9gn3e9.html

相關內容

熱門文章

猜你喜歡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