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文谷 >

習題庫

>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小題。桂州臘夜戎昱坐到三更盡,歸仍萬里賒。雪聲偏傍竹,寒夢不離家。昨角分殘漏,孤燈落碎...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小題。桂州臘夜戎昱坐到三更盡,歸仍萬里賒。雪聲偏傍竹,寒夢不離家。昨角分殘漏,孤燈落碎...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小題。桂州臘夜戎昱坐到三更盡,歸仍萬里賒。雪聲偏傍竹,寒夢不離家。昨角分殘漏,孤燈落碎...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小題。

桂州臘夜

戎昱

坐到三更盡,歸仍萬里賒。

雪聲偏傍竹,寒夢不離家。

昨角分殘漏,孤燈落碎花。

二年隨驃騎,*苦向天涯。

17.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尾聯在結構上有什麼作用?

18.請從“景”和“情”的角度賞析中間兩聯。

【回答】

17. 離鄉萬里,臘夜懷鄉,思歸之情。尾聯與首聯呼應,點出離家萬里、歲暮不歸的原因。

18.渲染淒寒、孤獨、悲涼的環境氣氛,襯托詩人孤獨、寂寥、悲涼、思鄉的心境,藝術效果很強。(或寫雪落竹林的悽聲、迴歸故里的寒夢、曉角殘漏的悲音、掉落燈花的孤燈,暗示抒情主人公長夜難眠、孤獨悲涼、爲思鄉情懷所困的情景。)

【解析】

17.

試題分析:此類題目在鑑賞過程中,不但要細讀詩文字身,明確註釋中點明的時局背景,還要了解詩人境遇、主觀志向,做到知人論世。這首詩寫於唐代宗的時候,戎昱先後在荊南衛伯玉、湖南崔瓘幕下任職,後來宦遊到桂州(今廣西桂林),任桂管防禦觀察使李昌巙的幕賓。開頭兩句寫除夕守歲,直坐到三更已盡。這說明詩人在離鄉萬里,思歸無計的處境中獨坐到半夜。一個“盡”字,一個“賒”字,對照寫出了鄉思的綿長,故鄉的遙遠。一個“仍”字,又透露出不得已而滯留他鄉的淒涼心境。三四兩句寫三更以後詩人悽然入睡,可是睡不安穩,進入了一種時夢時醒的朦朧境地。“寒夢不離家”,在斷斷續續的夢中,總是夢到家裏的情景。五六句透露了詩人夢斷以後聞角聲以前,一直眼睜睜地躺在牀上耳聞更聲,其悽苦之情可知。“二年隨驃騎,*苦向天涯。”最後一聯和首聯相呼應,點出離家萬里,歲暮不歸的原因,收結全詩。

考點: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爲鑑賞評價D。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爲鑑賞評價D。

18.

試題分析:這類題在解答時要分兩個方面來答,即“寫了什麼景”和“抒了什麼情”。三四兩句前句說醒,後句說睡。“雪聲偏傍竹”,雪飄落在竹林上,藉着風傳進一陣陣颯颯的聲響,在不能成眠的人聽來,就特別感到孤方悽清。這把南寂寒夜的環境氣氛渲染得很足。那個“偏”字,更細緻地刻畫出愁人對這種聲響所特有的心靈感受,似有怨惱而又無可奈何。“寒夢不離家”,在斷斷續續的夢中,總是夢到家裏的情景。在“夢”之前冠一“寒”字,不僅說明是寒夜做的夢,而且反映了詩人心理上的“寒”,就使“夢”帶上了悄愴的感**。五六句敘時斷時續的夢大醒以後再不能入睡時的情形。“曉角分殘漏”。寫所聞。古代用滴漏計時,夜間憑漏刻傳更,殘漏指夜將殘盡時的更鼓聲。天亮後號角一響,更鼓聲歇,表明長夜過去,清晨來臨。“分”,是以聽覺上的不同,反映時間上的劃分,透露了詩人夢斷以後聞角聲以前,一直眼睜睜地躺在牀上耳聞更聲,其悽苦之情可知。“孤燈落碎花”寫所見,青燈照壁,詩人長時間地望着那盞孤零零的昏暗油燈掉落着斷碎的燈花。“孤”字既表現了詩人環境的冷清,也反映了他主觀感受上的寂寞。此聯透過一聞一見,把作者的鄉思表現得含而不露,情在詞外。

考點: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爲鑑賞評價D。

知識點:

題型:語言表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ongwengu.com/zh-hant/exercises/gw6ymj.html

相關內容

熱門文章

猜你喜歡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