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文谷 >

習題庫

> 閱讀下文,完成小題衝撞與融合:回望20世紀*新詩吳思敬歷來的文學*,其倡導者爲了衝破巨大的阻力,往往會從兩...

閱讀下文,完成小題衝撞與融合:回望20世紀*新詩吳思敬歷來的文學*,其倡導者爲了衝破巨大的阻力,往往會從兩...

問題詳情:

閱讀下文,完成小題衝撞與融合:回望20世紀*新詩吳思敬歷來的文學*,其倡導者爲了衝破巨大的阻力,往往會從兩...

閱讀下文,完成小題

衝撞與融合:回望20世紀*新詩

吳思敬

歷來的文學*,其倡導者爲了衝破巨大的阻力,往往會從兩個方向上尋求助力:或是面向古代,高舉“復古”大旗,其實質則是革新;或是面向外國,從異域文學中借來火種,以點燃自己的文學*之火。新詩的創始者們採取的便是這後一種辦法。郭沫若坦誠宣稱:“歐西的藝術經過中世紀一場悠久的迷夢之後,他們的覺醒比我們早了四五世紀。……我們應該把窗戶開啟,收納些溫暖的陽光進來。”當然,*新詩之所以受外國影響,除去新詩人希望“迎頭趕上”西方的急迫感外,更深一層說,是由於現今世界上始終存在着一系列困擾着各民族哲人的共同問題。儘管各民族有其各自的歷史、文化傳統和民族特*,但是人類共同的文化心理結構依然在起着作用。實際上文學的世界*與民族*的矛盾運動便構成了人類的文學發展史。

到“五四”前後,西方近百年的文藝思潮已經歷了由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到現代主義的演變。不過,這三大文藝思潮對*早期新詩人的影響卻不是同等的。客觀上說,外來的東西能造成多大程度的影響是受當時的國情制約的。從新詩誕生的情況看,創始者們更多地借鑑了西方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的文學傳統。郭沫若從歌德、雪萊那裏汲取營養,那狂飆般的*、天*吞月式的自我擴張,均使他的詩歌顯示出鮮明的浪漫主義特*。劉半農、朱自清等人的早期詩作則大多揭示當時社會的種種黑暗與不平,富於現實主義精神。然而浪漫主義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有時難免泥沙俱下,導致藝術上的不精緻;一些如實描繪社會弊病的詩篇,又由於寫得太“實”而失去了詩味。“五四”落潮和大*失敗後,*的知識分子陷於苦悶、彷徨之中,於是年輕一些的詩人開始把眼光轉向西方的現代主義。

應該指出的是,在新詩現代化的潮流之中,新詩人們對西方詩歌的借鑑並不是全盤照搬的,而是結合漢語的特點和*詩歌的固有特*,對西方的東西既有吸收,又有揚棄。一些在現當代詩歌史上有重要影響的詩人,如*心、徐志摩等,無不是從取法於西方開始的,但沒有跟着西方詩人亦步亦趨,而是把西方的東西與本民族的特點融合起來,因此他們的作品有西方詩歌的某些特徵,但決非西方詩歌的翻版,有*詩歌的某些傳統風貌,但又不是“國粹”式的傳統詩。

*新詩是在西方影響與*傳統文化的衝撞中孕育併成長的。這種衝撞,使我們的新詩從誕生伊始就伴隨着無盡無休的責難、爭論與困惑,而且這種責難、爭論與困惑一直持續到60年後的新時期的詩壇——回想一下圍繞舒婷、北島等朦朧詩人的爭論,以及伴隨韓東、于堅等後朦朧詩人而出現的喧譁與騷動。兩種文化的衝撞爲新詩發展帶來了契機,一方面這種衝撞沖決了詩人固有的審美觀念和思維定式,爲詩的創造開闢了新的途徑;另一方面這種衝撞帶給讀者審美習慣的變革,造就了一批批懂得藝術和能夠欣賞美的大衆。

儘管當前商品經濟與大衆文化的潮流使詩人處於空前的窘境,儘管當代的詩歌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但*詩人在寂寞中堅持着,*詩壇的聖火併沒有熄滅。

(摘自《*日報·海外版》,有刪改)

4.下列關於*新詩“衝撞與融合”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歷來的文學*的倡導者欲衝破巨大的阻力,變革的方向一般會選擇古代和外國,*的詩歌變革也是如此。

B.“五四”前後,*新詩人受到了西方三大文藝思潮——浪漫主義、現實主義、現代主義不同程度的影響。

C.在*新詩現代化的進程中,新詩人們結合漢語的特點和*詩歌的固有特*,吸收並揚棄了西方詩歌。

D.在新時期的詩壇中,舒婷、北島等朦朧詩人以及韓東、于堅等後朦朧詩人都曾經受過責難、爭論與困惑。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文中引用郭沫若的言辭,意在說明西方文化領先*文化,我們應該借鑑其精華部分,並且迫切希望*新詩能迎頭趕上。

B.*新詩的創始者借鑑的全都是西方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文學傳統,郭沫若、劉半農等人的現代詩歌因此形成了鮮明的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特徵。

C.*心、徐志摩等人的詩歌,取法於西方詩歌的同時,又融合了中華民族的特點,不是西方詩歌與*傳統詩歌的翻版。

D.中西文化的衝撞爲新詩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對詩人固有的審美觀念和思維定式以及讀者的審美習慣產生了強大的衝擊

6.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各民族的歷史、文化傳統與民族特*有差異,但人類共同的文化心理結構的作用依然存在,人類文學發展史的軌跡是文學的世界*與民族*的矛盾運動。

B.*詩人借鑑西方浪漫主義直接抒情的方式,產生了藝術上不精緻的弊端。“五四”之後,一些陷入苦悶、彷徨的年輕詩人開始轉向西方的現代主義。

C.*新詩糅合了西方文化與*傳統文化,從誕生到現在都伴隨着無盡無休的責難、爭論與困惑,但是中西文化的這種衝撞也造就了一批懂得藝術和欣賞美的大衆。

D.商品經濟與大衆文化對當代詩歌的衝擊,使詩人陷入窘境,但*詩人沒有放棄,仍然在寂寞中堅持,*詩壇聖火沒有熄滅。

【回答】

4.A

5.B

6.C

【解析】

4.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的能力。根據原文“新詩的創始者們採取的便是這後一種辦法”可知,*新詩變革的方向是面向外國,而非古代。論述類文字閱讀的命題者常將選項的干擾點設定在一些不同的對應關係、程度、範圍等上,多多熟悉誤區設定的點,無疑是提高答題準確率的關鍵。

考點: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能力層級爲理解B

5.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理解文意,篩選並整合 文中資訊的能力。根據原文“從新詩誕生的情況看,創始者們更多地借鑑了西方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的文學傳統”,B項忽略了原文中“更多地”這一關鍵詞。

考點: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6.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根據原文“新詩從誕生伊始就伴隨着無盡無休的責難、爭論與困惑,而且這種責難、爭論與困惑一直持續到60年後的新時期的詩壇”,C項“從誕生到現在都伴隨着無盡無休的責難、爭論與困惑”錯誤,對現在的情況,文中並未交代。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知識點:論述類文字閱讀

題型:選擇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ongwengu.com/zh-hant/exercises/kdg26k.html

相關內容

熱門文章

猜你喜歡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