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文谷 >

習題庫

> 史料·方法(辨析文字史料)歷史事實與歷史當事人的言論有時一致,有時因爲種種原因與當事人的言論並不一致。歷史學習...

史料·方法(辨析文字史料)歷史事實與歷史當事人的言論有時一致,有時因爲種種原因與當事人的言論並不一致。歷史學習...

問題詳情:

史料·方法

(辨析文字史料)

歷史事實與歷史當事人的言論有時一致,有時因爲種種原因與當事人的言論並不一致。歷史學習中需要我們辨析。

材料一

①薩拉熱窩事件發生後,德皇威廉二世表示“現在是千載難逢的機會”,積極支援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

②一戰爆發後,俄國快速動員部隊,首先攻入東普魯士。

③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殖民地半殖民地*掀起了反抗殖民*爭取民族解放的運動。

④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對德國實行海上封鎖,美國同協約國的貿易猛增,而與同盟國的貿易猛跌,幾近於無。

⑤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戰勝國同土耳其*在巴黎簽訂和約,將原屬土耳其的中東地區劃給英國、法國實行殖民“委任統治”,土耳其在歐洲的大部分領土被希臘和意大利瓜分。

(1)請從上述材料中選擇能夠揭穿部分*家謊言(或體現真實目的)的史實,對號入座,將序號填入表格相應位置。(序號欄每欄只填選一個序號即可,多選不得分)

史料·方法(辨析文字史料)歷史事實與歷史當事人的言論有時一致,有時因爲種種原因與當事人的言論並不一致。歷史學習...

史料·方法(辨析文字史料)歷史事實與歷史當事人的言論有時一致,有時因爲種種原因與當事人的言論並不一致。歷史學習... 第2張

(2)根據上表,分別說明20世紀50至60年代美國GDP和失業率所呈現的特點。結合所學分析原因。

(說明圖像史料)

史料·方法(辨析文字史料)歷史事實與歷史當事人的言論有時一致,有時因爲種種原因與當事人的言論並不一致。歷史學習... 第3張

(3)完整準確解釋歷史圖像資料需要關注歷史地圖與圖像的時代背景。請分別爲“柏林牆的前世”和“柏林牆的今生”兩幅圖像增加背景說明。(要求:史實運用準確,陳述邏輯清晰)

【回答】

(1)

史料·方法(辨析文字史料)歷史事實與歷史當事人的言論有時一致,有時因爲種種原因與當事人的言論並不一致。歷史學習... 第4張

(2)特點:GDP快速上升;失業率在較低值上波動。原因:戰後和平的環境;第三次科技*的推動;戰時的資本積累;國家對經濟的干預。

(3)圖像1柏林牆的前世背景:冷戰,東西方對立;德國*。圖像2柏林牆的今生背景:德國統一;冷戰結束。

【解析】

(1)本題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結合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背景,運用所給材料對西方*家言論進行分析、*僞即可。

(2)本題考查20世紀50至60年代美國GDP和失業率所呈現的特點。據表格資訊及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可知,特點:GDP快速上升;失業率在較低值上波動。原因:戰後和平的環境;第三次科技*的推動;戰時的資本積累;國家對經濟的干預。

(3)本題考查冷戰的相關知識。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可知,圖像1柏林牆的前世背景:冷戰,東西方對立;德國*。圖像2柏林牆的今生背景:德國統一;冷戰結束。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題型:綜合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ongwengu.com/zh-hant/exercises/q8m46q.html

相關內容

熱門文章

猜你喜歡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