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文谷 >

習題庫

>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8~9題。生查子  獨遊西巖①*棄疾青山招不來,偃蹇②誰憐汝?歲晚太寒生③,勸我溪邊住。...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8~9題。生查子  獨遊西巖①*棄疾青山招不來,偃蹇②誰憐汝?歲晚太寒生③,勸我溪邊住。...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8~9題。生查子  獨遊西巖①*棄疾青山招不來,偃蹇②誰憐汝?歲晚太寒生③,勸我溪邊住。...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8~9題。

生查子  獨遊西巖①

*棄疾

青山招不來,偃蹇②誰憐汝?歲晚太寒生③,勸我溪邊住。

山頭明月來,本在天高處。夜夜入青溪,聽讀《離騷》去。

[注]  ①淳熙八年(1181)冬,*棄疾被誣罷官,長期閒居於上饒城北的帶湖之畔。西巖就在上饒城南,風景優美。這首詞是他閒居期間的記遊之作。②偃蹇:高聳,傲慢的樣子。③生:語助詞,無義。

8.本詞刻畫了怎樣的詞人形象?請概括回答並結合詞意加以分析。(5分)

9.有人評價這首詞物與我、景與情“融溶親密”,請結合詞意具體分析。(6分)

【回答】

8【知識點】本題考查鑑賞古代詩歌形象的能力,能力層次爲D級(鑑賞評價)。

【*和解析】*:本詞刻畫了憂國憂民、傲岸高潔的詞人形象。(2分)詞人雖然心懷天下,但遭受排擠,閒居深山,獨遊西巖,無人理解,無人賞識;夜不能寐,獨誦《離騷》,表現出屈子一般憂國憂民的情懷;(2分)“偃蹇”的青山,高潔的明月,都與詞人惺惺相惜,心心相印,可見詞人胸懷之磊落高潔。(1分)

【思路點撥】鑑賞詩歌的人物形象:1.知人論世,關注背景。寄託是古人賦詩的普遍現象:或借詩歌以抒寫懷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發其報國無門、不爲當道所重之憤;或逞其離愁別緒、物是人非之感;或敘其命運無常、孤苦無助之難。凡此種種,不一而足。2.分析描寫手法,抓住人物特徵。詩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對人物形象的肖像、語言、動作、神態等做直接描寫,也可以間接描寫,從側面去烘托。但無論是直接描寫,還是側面描寫,都必須準確地抓住人物的特徵,以此來體現人物的內在品質。因此,在閱讀鑑賞詩歌,分析人物形象時,要注意抓住對形象的描寫手法,來分析人物的特徵。3.體察寫作意圖,注意聯想想象。古人寫詩時,常通用含蓄、雙關、象徵等手法,明言此而實言彼。所以,我們在分析人物形象時,有時不能只就文字表面意思進行分析,要注意體察詩人的寫作意圖,結合詩人身世際遇,展開聯想,正確分析。

9【知識點】本題考查鑑賞詩歌表現手法的能力, 能力層次爲D(鑑賞評價)。

【*和解析】*:青山感念歲暮天寒“勸我溪邊住”,對我深切關懷;明月夜夜到青溪陪我“聽讀《離騷》去”,更是視“我”如知己,詞中的青山明月都是人格化的自我,而我亦如青山傲岸、明月高潔,物我之間親密融洽。(3分)歲暮天寒,素月清輝與澄澈的溪水相映,畫面悽清幽獨,與獨遊西巖的詞人孤寂、憂憤的內心情感融合無間。(3分)

【思路點撥】解答這類題,有下面幾項逐項落實。(1)理解詞句的意思。要牢固地樹立結合具體的語境來理解詞義的觀念。(2)把握詩歌的結構層次。一首詩多半是有幾層意思組合而成的,即使是絕句、律詩這樣的短詩,我們仍可以將其分成幾個層次(一般是兩句一個層次),分解以後再進行綜合,就容易準確地理解詩意,把握詩人的情感。分層後,還應琢磨一下層與層之間詩意是如何轉換的,即如何過渡銜接的。(3)掌握詩歌常用的修辭方法和表達技巧。(4)體味詩歌所描繪的意境,體會詩人所抒發的情感。

【詩詞鑑賞】

西巖,在今*西上饒市南六十里。此地岩石拔地而起,形如覆鍾,中空而懸石如螺,有滴水緣石垂落,水氣清冷,爲遊覽勝地。時作者閒居上饒帶湖。

“青山招不來,偃蹇誰憐汝?”欲招青山,而青山不來,於是責怪青山驕傲、傲慢,說從此有誰會再來喜歡你?妙語解頤,並非真的怨山,只是從側面表現出詩人的孤寂情懷。本來,山何嘗能“招之即來”,語似“無理”,愈見此刻難以自處,無限悲涼。“偃蹇”,《左傳·哀公六年》:“彼皆偃蹇,將棄子之命”。杜預集解:“偃蹇,驕敖(傲)”。或謂原義高聳,引申爲驕傲、傲慢。蘇軾《越州張中舍壽樂堂詩》:“青山偃蹇如高人,常時不肯入官府”。“憐”,寵愛,喜歡。白居易《白牡丹》詩:“憐此皓然質,無人自芳馨。”三、四句一轉,別出新意:“歲晚太寒生,喚我溪邊住。”時移景異,瞬息到了寒冬臘月,青山也感到冷落孤單,它主動邀我來到溪邊同住。這時山與人的關係稱得上是“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賀新郎》)。“生”,語助詞。水光山*,競來與人相娛了。李白《獨坐敬亭山》雲:“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鍾惺評曰:“胸中無事,眼中無人”(《唐詩歸》)。胸中坦蕩,雖“獨”而不孤;眼中容不得半點塵埃,白眼看那些醜惡庸俗之輩。上片不露聲*,作者的鬱勃之情,於下片始顯露出來。

“山頭明月來,本在天高處”。從上片“喚我”已見青山多情,而如今原在九天高處的明月也在山頭出現,似也視我爲知己了。物、我、景、情融溶親密,一派恬淡自適情懷。最後淺淺着筆,深沉含蓄:“夜夜入清溪,聽讀《離騷》去”。不說清溪映月,卻說月潛入清溪,而它只到聽我讀完《離騷》方纔迴轉。“去”,表示行動的趨向。“卒章顯其志”,卻仍然含蓄不盡,耐人尋味。

這首詞題作《獨遊西巖》,實爲西巖夜讀。先說青山招而不來,後卻發生了變化,不僅不用“招”,反而來“喚我”。用筆輕靈,奇思妙趣,觸處可見。“*之造語俊於蘇”(謝章鋌《賭棋山莊詞話》),於此詞可見。而且在表現作品的思想內涵時,“斂雄心,抗高調,變溫婉,成悲涼”(賙濟《宋四家詞選目錄序論》),只從“讀《離騷》”輕輕逗出。司馬遷曰:“離騷者猶離憂也。……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國風》好*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史記》卷八十四《屈原傳》)。“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報任安書》)。這部“逸響偉辭,卓絕一世”(魯迅語)的作品,全詩貫穿着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屈原在楚懷王時曾任僅次於令尹的要職左徒,積極從事改革活動,一度得到懷王的信任,後遭讒見疏。楚頃襄王時由於執政者的嫉恨,被放逐到*南。*棄疾“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初”,結果是“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鷓鴣天》)。在許多方面屈、*有相似處。

作者文治武功,才氣超然,但和屈原一樣,未得施展抱負。雖然上饒帶湖的豪華別墅,朱熹路過時,“潛入去看,以爲耳目所未嘗睹”(陳亮《與幼安殿撰》),但對於只願“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破陣子》)的*棄疾來說,仍是何等難堪!明乎此,對題雖曰《獨遊西巖》,而全詞關脈則在夜讀《離騷》,當可有深一層瞭解也。

知識點:

題型:語言表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ongwengu.com/zh-hant/exercises/yy4pq1.html

相關內容

熱門文章

猜你喜歡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