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文谷 >

名人語錄

> 王力經典語錄

王力經典語錄


經典語錄

關於上古漢語名詞的形態,還沒有人進行過全面的研究。據我們初步觀察,上古名詞的前面往往有類似詞頭的前附成分,例如“有”字,它經常是加在國名、地名、部落名的前面,如“有虞、有扈、有仍、有莘、有熊、有庳”等。在《尚書》裏,這一類例子是很多的。現在試舉幾個例子: 何憂驩兜,何遷乎有苗?(《皋陶謨》) 有夏多罪, 天命殛之。(《湯誓》) 殷既墜厥命,我有周既受。(《君奭》) 有殷受天命惟有歷年。(《召誥》)

王力經典語錄

現在*話裏的詞頭“阿”少見,只有受方言影響的“阿姨、阿婆”等。 粵方言詞頭“阿”還可以用在姓氏的前面,如“阿王、阿劉”;又用在排行的前面,如“阿三”。 詞頭“老”字來源於形容詞“老”字,最初是表示年老或年長的意思。後來由這種形容詞“老”字逐漸虛化為詞頭。詞頭“老”字可以用於人和動物兩方面。這兩種“老”字都是在唐代產生的。 某些稱謂之前可以加詞頭“老”字,如“老姊、老兄”。這些都見於唐代的史料。《晉書·郭奕傳》:“大丈夫豈當以老姊求名?”這種“老”字不像是表示年長的意思,而僅僅是一個詞頭。後來一直繼承着這種用法。

古人以為這是外族語言裏專有的“發聲”。那也是有一定的根據的。 總之,假定上古時代名詞是有詞頭的話,它的規則還是不能十分確定的。到了戰國以後,除了仿古之外,就不再有這一類的詞頭了。 到了漢代,產生了一個新的詞頭“阿”字。“阿”本是歌部字,在上古念[ai],中古念[a]。現代於“山阿”的“阿”念[e],於詞頭的“阿”念[a],這個分別是上古和中古所沒有的。可以説,現代詞頭“阿”字保存了古音,山阿的“阿”字的讀音則跟着一般歌韻字發展了。

當我從大學進入到社會的角鬥場之後,忽然發現自己被一整套的規則所左右:職場的規則、戀愛的規則、生活的規則、飯局的規則……這些突然而至的規則讓我非常狼狽,因為我並沒有在教育裏學到這些。

在我創業的時候,是個無產階級,存款不足一萬。因此,當你沒有什麼可擁有,你也就沒有什麼可失去。創業的過程讓我真正地感到了自由,身上的自我意識破殼而出,無拘無束地成長,因為創業本身就是對規則的反抗。在互聯網的規則裏,一個由騰訊壟斷的領域是不可能有第二個玩家的。資本這麼認為,媒體這麼認為,用户也這麼認為,但這個反抗的過程卻讓生命變得不再那麼瞻前顧後,而是具備了某種豁出去的鋒利。

七言的“仄仄平平仄仄平”不得改為“仄仄仄平仄仄平”。 如果近體詩違犯了這一個規律,就叫做犯孤平。因為韻腳的平聲字是固定的,除此之外,句中就單剩一個平聲字了。孤平是詩家的大忌。由此看來,“一三五不論”的口訣是靠不住的;在這種情形之下,五言的第一字和七言的第三字的平聲非論不可。

趙執信《聲調譜》説:“律詩平平仄仄平,第二句是正格。若仄平平仄平,變而仍律者也(這是孤平拗救)。仄平仄仄平,則古詩句矣(不是律句)。此格人多不知者,‘一三五不論’二語誤之也。”趙氏這段話説明了四個問題:第一,平平仄仄平是正格;第二,仄平平仄平是變格(拗救);第三,仄平仄仄平是古詩句,不合律詩的平仄;第四,“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這兩句話是誤人的話。有人試圖在杜甫的律詩中尋找一些孤平的例子來作反*。其實有些形似孤平的例子都不是真的孤平,例如《秦州雜詩》的“應門幸有兒”,《獨坐》的“應門試小童”,其中的“應”讀平聲(亦寫作“膺”,見《詩韻合璧》蒸韻),並不犯孤平。

標籤: 王力 經典語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ongwengu.com/zh-hk/celebrity/n57o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