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文谷 >

習題庫

> (2019·安徽宣城高二期末)閲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 “安史之亂”後,*經濟重心不斷南移,以種植水稻...

(2019·安徽宣城高二期末)閲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 “安史之亂”後,*經濟重心不斷南移,以種植水稻...

問題詳情:

(2019·安徽宣城高二期末)閲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 “安史之亂”後,*經濟重心不斷南移,以種植水稻...

(2019·安徽宣城高二期末)閲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安史之亂”後,*經濟重心不斷南移,以種植水稻為主的*南地區經濟在全國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農業通過五代和北宋200餘年的持續發展,*南生產的糧食成為供給天下的糧食來源,於是出現了“蘇湖熟,天下足”的民諺。到了明朝中後期,湖廣地區承接*南地區農業功能,出現了“湖廣熟,天下足”的説法。

——李華歐《論明清時期“湖廣熟,天下足”經濟現象》

材料二 由於家庭手工業的衰落,農民只能在改進產品或放棄手工業這兩者之間進行選擇,改革產品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問題,也是一個社會再組織的問題……因此,僅僅實行土地改革、減收地租、平均地權並不能最終解決*的土地問題,農民依然貧窮。最終解決辦法,應該是增加農民的收入。因此,讓我再重申一遍,恢復農村企業是根本措施。

——費孝通《*村經濟》(1936年對

吳縣*村的調查報告)

材料三 1983年底,費孝通寫出《小城鎮再探索》一文,正是這篇文章中,他第一次提出了“蘇南模式”。他寫道:“從西方工業*發展的歷史經驗看,蘇南的鄉鎮工業是不倫不類、難以理解的東西,而從*農村的家庭經濟結構上看,鄉鎮工業卻是順乎自然的事情……與西方工業*的歷史相對照,草根工業無疑是*農民的一個了不起的創舉。”自改革開放以來,蘇南地區始終保持着經濟高速增長,成為*經濟發展的縮影。

——吳曉波《跌蕩一百年》

(1)根據材料一併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隋唐至明代蘇湖地區農業生產方面的變化。

(2)根據材料二並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指出當時制約農村企業恢復發展的不利因素。

(3)根據材料三並結合所學知識,歸納蘇南地區發展該模式的有利條件並説明其積極影響。

【回答】

(1)宋朝時我國經濟重心南移完成,蘇湖地區成為全國糧食主產區;明朝中後期,由以種植糧食作物為主變成以種植棉花等經濟作物為主。(4分)

(2)農民貧窮;技術落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制約;社會動盪混亂;*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帝國主義國家的入侵和掠奪。(10分)

(3)有利條件:傳統的家庭經濟結構;蘇南地區是民族工業發祥地之一,工業基礎較好;改革開放政策的推動;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當地農民的創新進取精神;臨近大中城市,易受到城市的技術和管理方面的輻*,市場廣闊。(10分)

積極影響:推動了蘇南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為經濟體制改革提供了借鑑;促進了農民商品與市場觀念的發展。(6分)

解析 第(1)問,根據材料一“*經濟重心不斷南移,以種植水稻為主的*南地區經濟在全國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到了明朝中後期,湖廣地區承接*南地區農業功能”並從不同的時間節點出發,從經濟重心轉移方向、農業生產方向等角度進行分析。第(2)問,根據材料二“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問題,也是一個社會再組織的問題”並結合所學知識,從近代*社會*質、農村發展的根本問題、近代*的社會矛盾等角度進行分析。第(3)問,第一小問,根據材料三並結合所學知識,從傳統經濟結構、近代*資本主義發展、國家政策、地理位置、科技發展及其輻*範圍等角度進行概括。第二小問,20世紀末期,*處於快速發展時期,可以從*經濟、農村改革、市場模式等方面進行概括。

知識點:古代*的經濟

題型:綜合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ongwengu.com/zh-hk/exercises/9ep2j3.html

相關內容

熱門文章

猜你喜歡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