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文谷 >

習題庫

> 閲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後面小題。採桑子歐陽修羣芳過後西湖好,狼籍殘紅。飛絮濛濛。垂柳闌干盡日風。笙歌散盡遊人去...

閲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後面小題。採桑子歐陽修羣芳過後西湖好,狼籍殘紅。飛絮濛濛。垂柳闌干盡日風。笙歌散盡遊人去...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後面小題。採桑子歐陽修羣芳過後西湖好,狼籍殘紅。飛絮濛濛。垂柳闌干盡日風。笙歌散盡遊人去...

閲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後面小題。

採桑子

歐陽修

羣芳過後西湖好,狼籍殘紅。飛絮濛濛。垂柳闌干盡日風。

笙歌散盡遊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注】這首詞是作者潁州西湖組詞《採桑子》十首中的第四首。

19.詞中描繪了怎樣的圖景?詞人一反往常,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20.請指出本詞的詞眼,並結合詞句分析理由。

【回答】

19.作者描繪了暮春時節的景*。羣芳過後、殘紅狼藉、風吹垂柳、飛絮濛濛、笙歌散盡、燕子歸來,是一幅悽清、落寞的暮春圖。在古人的詩詞中,百花凋零,落紅滿地,多表現孤獨傷感之情,而歐陽修卻一反往常,在孤寂冷清中體味出安寧靜謐的美趣,表現出曠達胸懷和恬淡心境。

20.本詞的詞眼是一個“好”字。雖然本詞是在寫暮春時節、羣芳過後的西湖,但詞人卻能獨自品味暮春的清靜幽寂的美趣。遊人散盡,雙燕才在細雨中翩然歸來,清靜之中又增添了空靈、歡愉的意趣。繁華喧鬧消失後,雖覺有些空虛,但更使詞人獲得了寧靜、閒適的心情。因此,詞人認為“羣芳過後西湖好”。

【解析】

19.

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詞中描繪了怎樣的圖景?詞人一反往常,表達了怎樣的情感”,應先找出詩句中涉及的景物,然後概括其特點,感悟其情感。上片描寫羣芳凋謝後西湖的恬靜清幽之美。首句是全詞的綱領 ,由此引出“羣芳過後”的西湖景象,及詞人從中領悟到的“好”的意味。“狼藉”、“飛絮”二句寫落紅零亂滿地、翠柳柔條斜拂於春風中的姿態。以上數句,通過落花、飛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遠的暮春圖景。過片表現出環境之清幽,虛寫出過去湖上游樂的盛況。“笙歌散盡遊人去,”乃指“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的遊春盛況已過去,花謝柳老,“笙歌處處隨”的遊人也意興闌珊,無人欣賞殘紅飛絮之景;“始覺春空”,點明從上面三句景象所產生的感覺,道出了作者惜春戀春的複雜微妙的心境。“始覺”是頓悟之辭,這兩句是從繁華喧鬧消失後清醒過來的感覺,繁華喧鬧消失,既覺有所失的空虛,又覺獲得寧靜的暢適。首句説的“好”即是從這後一種感覺產生,只有基於這種心理感覺,才可解釋認為“狼藉殘紅”三句所寫景象的“好”之所在。最後二句,“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寫室內景,以人物動態描寫與自然景物映襯相結合,表達出作者恬適淡泊的胸襟。末兩句是倒裝,本是開簾待燕,“雙燕歸來”才“垂下簾攏”。結句“雙燕歸來細雨中”,意藴含蓄委婉,以細雨襯托春空之後的清寂氣氛,又以雙燕飛歸製造出輕靈、歡娛的意境。

【考點定位】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技巧點撥】解答本題的步驟如下:1.解讀全詩,勾其玄要。要總體把握意象、形象的特徵(什麼景、什麼地、什麼時令、什麼人、什麼特徵)。2.理清景與景、景與人、景與情的關係。有時詩中所描寫景物比較複雜,要分清景物間的主從、詳略、先後、虛實、動靜、點面等關係,分清景與情之間的並列、因果、互襯、交融或交*等關係。3.分析寫景技巧,主要從三方面考慮:層次角度(時空順序、動靜虛實、*調冷暖、正反點面等),遣詞造句(煉字及修辭手法),具體技巧(渲染、烘托、白描、對比、象徵、比興等)。4.體會意境的作用:渲染氣氛,烘托心情,表達志向,抒發情感等。5.語言組織:先分後總,聯繫詩句,分條作答。注意問題:1)描繪詩中圖景、形象,不能翻譯詩句,要用自己語言再現。既要忠於原文又要適當創新。2)概括意境氣氛和形象的特點用語要全面準確。3)分析思想感情要具體,要突出題幹中的“怎麼樣”,而不是“是什麼”。4) 分析純寫景詩時,就詩論詩,不必牽強附會地向作者境遇和時代背景上靠。比如本題,考生應先圈出景物,比如“殘紅、飛絮、垂柳、雙燕、細雨”,再體悟感情。

20.

試題分析:題幹要求“請指出本詞的詞眼,並結合詞句分析理由”。解答此題,首先要明確觀點——哪個字或哪句話。然後結合詩句分析詩歌是如何圍繞該字或該句展開的。“羣芳過後西湖好”,“羣芳過後”本有衰殘之味,常人對此或惋惜,或傷感,或留戀,而作者卻讚美説“好”,並以這一感情線索貫穿全篇。人心情舒暢則觀景物莫不美麗,心情憂傷則反之。這就是所謂的移情。一片風景就是一種心情,道理也正在於此。詩歌從字裏行間婉曲地顯露出作者的曠達胸懷和恬淡心境。此詞表現出詞人別具慧眼的審美特點,尤其最後兩句營造出耐人尋味的意境。作者寫西湖美景,動靜交錯,以動顯靜,意脈貫串,層次井然,顯示出不凡的藝術功力。西湖花時過後,羣芳凋零,殘紅狼藉。常人對此,當覺索然無味,而作者卻面對這種“匆匆春又去”的衰殘景象,不但不感傷,反而在孤寂清冷中體味出安寧靜謐的美趣。這種春空之後的閒淡胸懷,這種別具一格的審美感受,正是此詞有異於一般詠春詞的獨到之處。

【考點定位】鑑賞文學作品的語言。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技巧點撥】對於本題,考生首先認真審題,明確問的是什麼,答題的方向在哪裏。“請指出本詞的詞眼,並結合詞句分析理由”,目標指向詩眼,應該按照詩眼的答題思路分析作答。所謂“詩眼”,是指詩歌中最能開拓意旨和表現力最強的關鍵詞句。具體闡釋如下:1.能體現作者思想觀點、情感態度,這類詞一般具有濃厚的感**。2.能籠罩或點染全句、全聯、全闋甚至全篇。3.具有概括*、準確*、生動*、形象*或 情趣*,這一般指動詞。答題步驟: 第一步:指出詩眼(作為詩眼的詞或句)。第二步:分析內容:結合詩歌具體內容,列舉全詩圍繞該字寫了哪些內容。 第三步:分析手法:結合藝術手法(修辭 手法、表現手法、表達方式、結構方法等) 分析如何突出詩眼 第四步:分析作用:分析該詞在突出主旨、 情感,營造意境(內容)和詩歌結構上所起 的作用。 指詩眼-----析內容----明手法—點作用。對於本題,考生需要找出能體現全篇情感的詞語,然後再進行分析。

知識點:

題型:語言表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ongwengu.com/zh-hk/exercises/w5gn5p.html

相關內容

熱門文章

猜你喜歡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