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文谷 >

習題庫

> 材料一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指普天下的民眾,下同。)有公利而莫或興之,有公害而莫可除之。...

材料一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指普天下的民眾,下同。)有公利而莫或興之,有公害而莫可除之。...

問題詳情:

材料一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指普天下的民眾,下同。)有公利而莫或興之,有公害而莫可除之。...

材料一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指普天下的民眾,下同。)有公利而莫或興之,有公害而莫可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為害,而使天下釋其害。古者以天下為主,君為客。凡君之所畢世而經營 者,為天下也。

——摘編自黃宗羲《明夷待訪錄 ·原君》

材料二   生民之初,本無所謂君臣,則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瑕治,於是共舉一民為君。夫曰共舉之,則非君*,而民擇君也。夫曰共舉之,則因有民而後有君。君末也,民本也。天下無有因末而累及本者,亦豈可因君而累及民哉!夫曰共舉之,則且必可共廢之。君也者,為民辦事者也。

——摘編自譚嗣同《仁學》

材料三  韓愈認為,在社會生活中,起決定作用的是君主,“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命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絲麻、做器皿、通財貨以事其上者也”。按照這樣的分工原則,君主的職分是治人,臣下是用於治人的工具,民眾則要治於人。因此,每一等級都要恪守自己的等級,各守其職,各盡其責。“君不出令,則失其所以為君。臣不行君之命而致之民;民不出粟米絲麻、作器皿、通財貨以事其上,則誅 ”。

——摘編自劉澤華 葛荃主編《*古代*思想史》

(1)依據材料一、二結合所學知識,比較黃宗羲與譚嗣同關於君民關係認識的異同點。(8分)

(2)根據材料三,指出韓愈對於君民關係持什麼觀點?(6分)

【回答】

【*】

(1) 相同:①君主不是天生的,其出現有一定的社會背景;②君主應民眾的需求而出現;③反對君主*;④君主應為民謀公利。(4分)

不同:①黃宗羲出於傳統思想,強調君主個人的道德自覺;(2分)

②譚嗣同受西方近代思想影響,認為君主是*的選擇,民可廢君,具有*思想。(2分)

(2)韓愈的觀點:①君權至上,民必須服從君主;②君和民有嚴格的等級劃分,各階層必須盡其職守;③承認君主盤剝*的合理*。(6分)

知識點:*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題型:綜合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ongwengu.com/zh-hk/exercises/wjwm5p.html

相關內容

熱門文章

猜你喜歡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