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文谷 >

習題庫

> (世界文化遺產薈萃)1956年,新編《十五貫》的演出“救活了”瀕於消亡的崑曲。閲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聽崑曲先得...

(世界文化遺產薈萃)1956年,新編《十五貫》的演出“救活了”瀕於消亡的崑曲。閲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聽崑曲先得...

問題詳情:

(世界文化遺產薈萃)1956年,新編《十五貫》的演出“救活了”瀕於消亡的崑曲。閲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聽崑曲先得...

(世界文化遺產薈萃)1956年,新編《十五貫》的演出“救活了”瀕於消亡的崑曲。閲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聽崑曲先得記熟曲文;自然,能夠通曉曲文裏的故實跟詞藻那就尤其有味。這又豈是士大夫階級以外的人所能辦到的?當初編撰戲本子的人原來不曾為大眾設想。

——葉聖陶《崑曲》(1934年)

材料二  (新編《十五貫》)刪去了原作中的“宿命論”、“因果循環”以及“忠君”思想等……許多台詞,都是重新寫的,同樣的意思,卻換成了淺顯平易的文言,使語言更加生動和口語化,增強了《十五貫》對於大眾的適應*。

——劉遺倫《從崑曲〈十五貫〉的改編看新*初年的戲劇改革》

材料三  《十五貫》所表現的這一案件,正是集中地反映了……堅持實事求是的唯物主義精神,反對主觀主義和官僚主義,這對我們進行社會主義*和社會主義建設,是有深刻的現實意義的。

——黃源《崑曲〈十五貫〉編演始末》

完成下列要求:

(1)據材料,分析《十五貫》重新編演前後的變化,完成下列表格(將*填寫在答題卡相應位置)。

            比較項

時間

觀眾羣體

思想內涵

表達方式

重新編演前

③        ▲       

⑤        ▲       

重新編演後

②        ▲       

④        ▲       

⑥        ▲       

(2)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明清時期崑曲極盛的起訖時間。

(3)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新編《十五貫》讓崑曲重新煥發生命力的原因。

【回答】

(1)①上層社會(士大夫階級);②普通大眾;③*迷信思想;④實事求是(反對主觀主義和官僚主義);⑤深奧;⑥通俗。

(2)起訖:從明萬曆至清乾隆末年(從明萬曆至清嘉慶初年)。

(3)原因:適應大眾需求;順應時代,不斷創新。

【詳解】

(1)根據材料以內容可知,《十五貫》重新編演前的觀眾羣體主要是士大夫階層,所以在思想內涵和表達方式上都要迎合士大夫階層的需求,以*迷信和深奧難懂的表達方式為主。重新編演後的觀眾羣體主要是*大眾,所以思想內涵和表達方式主要以實事求是和淺顯易懂為主。

(2)根據所學內容可知明清時期崑曲極盛時期的起訖時間為明朝萬曆年間到清朝乾隆年間。

(3)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內容可知,新編《十五貫》之所以能夠重新換髮生機,主要是受眾羣體發生了變化,是順應時代潮流,不斷創新的結果。

知識點:世界文化遺產 *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崑曲

題型:綜合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ongwengu.com/zh-hk/exercises/y6nm3m.html

相關內容

熱門文章

猜你喜歡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