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文谷 >

習題庫

> (2019·柳州)閲讀下文,回答問題。(*)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日:“善哉!峨...

(2019·柳州)閲讀下文,回答問題。(*)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日:“善哉!峨...

問題詳情:

(2019·柳州)閲讀下文,回答問題。(*)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日:“善哉!峨...

(2019·柳州)閲讀下文,回答問題。

(*)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河!”伯牙所念,鍾期必得之。伯牙遊於泰山之*,卒逢暴雨,止於巖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霖雨之*,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鍾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歎日:“善哉善哉,子聽之夫志想象猶吾心也吾於何逃聲哉?”                                                         (選自《列子·湯問》)

 (乙) 董源①善畫,尤工秋嵐遠景,多寫*南真山,不為奇峭之筆。其後建業巨然②祖述③源法,大體源及巨然畫筆,皆宜遠觀。其用筆甚草草,近視之幾不物象,遠觀則景物粲④然,幽情遠思,如睹異境。如源畫《落照圖》,近視無功,遠村落杳然深遠,悉是晚景,遠峯之頂宛有反照之*。此妙處也。                  (節選自《夢溪筆談》)

 (註釋) ①董源:五代南唐畫家,南派山水畫開山鼻祖。②巨然:建業(今南京)僧人五代宋初畫家,師承董源。 ③祖述:效法、遵循前人的學説或行為。④ 粲: 鮮明。

1. 下列各組加點的詞,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  (    )

A.伯牙遊於泰山之* 佳木秀而繁*

B.鍾子期輒窮其趣 欲窮其林

C.近視之幾不類物象 佛印絕類彌勒

D.悉是晚景 悉以諮之

2.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

A.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吾於何逃聲哉

B.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否心/也吾於何逃聲哉

C.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吾於何逃聲哉

D.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吾於何逃聲哉

3. 下列對 (*)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的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  )

A.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凡是伯牙想到的人,鍾子期一定能找得到。

B.卒逢暴雨,止於巖下——士兵遇到暴雨,被困在山巖下。

C.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心裏悲愁,於是*起琴來鼓勵他。

D.初為霖雨之*,更造崩山之音——起先*奏雨水連綿的樂曲,再奏出山巖崩塌的音樂。

4.下列對 (*) (乙)兩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文講述了伯牙和鍾子期的故事,表達了他們心意想通、惺惺相惜的深厚情感。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因為知音難遇,所以一定要珍惜好友,要保持友誼長存。

B. (乙)文記述了南派山水畫開山鼻祖董源畫作工於霧靄遠景,描繪真山真水的特點,反映了我國古代在山水畫技法方面所達到的高水平。

C.兩文內容上均着眼於“善”。 (*)文伯牙“善*”,一把琴就可*奏出高山流水的意境,造出崩山之音;而子期“善聽”,從伯牙的琴聲中就可讀出他的旨趣。 (乙)文董源“善畫”,他的畫作奇妙,宜“遠觀”不宜“近視”。

D.兩文都是採用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 (*)文正面描寫了伯牙鼓琴之“善”。側面寫子期對琴聲的評價,突出伯牙琴技之高; (乙)文正面描寫了董源畫作“遠觀”景物鮮明之狀,側面描寫《落照圖》,突出董源畫技高妙。

5. 把 (乙)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大體源及巨然畫筆,皆宜遠觀。

【回答】

1.A

 (解析)本題考查對文言詞語中一詞多義現象的分析理解能力,涉及的詞語都是常見的文言實詞,結合具體語境來準確辨析即可。A項,第一個“*”的意思是北面,第二個“*”的意思是樹蔭。B項,兩個“窮”的意思都是盡;C項,兩個“類”的意思都是像;D項,兩個“悉”的意思都是都。

 2.C

 (解析)本題考查對文言語句的斷句能力。首先要明確句子的含義,重點字詞的意思是:“逃”的意思是,隱藏;“逃聲”的意思是躲開,隱藏自己的聲音。本句話的意思是:你聽琴時所想到的,就像我*琴時所想到的。我到哪去隱匿自己的心聲呢?”按照句意來斷句即可。

3.D

 (解析)本題考查對文言語句的翻譯能力。要直譯為主,意義為輔。根據註釋,先了解字詞義,再組成句子。重點字詞:A項,“念”的意思是心裏所想的;“必”的意思是一定,必定。B項,“卒”的意思是突然;C項,“鼓”的意思是*奏。每句話的意思是:A項,凡是伯牙想象的情景,鍾子期一定能知道。B項,突然遇到暴雨,被困在山巖下,C項,心裏悲愁,於是拿起琴*奏起來。

4.D

 (解析)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首先要明確這兩篇文章的內容,其次要明確所表達的作者的情感,再次要掌握文章運用的寫作手法。 (乙)文內容是先寫董源的畫“宜遠觀”,然後寫“遠觀”和“近視”效果不同,再以《落照圖》為例加以説明。突出董源畫技高妙。而對《落照圖》的描寫是,近看沒有什麼效果,遠看村落隱約深遠,完全是一派晚景,遠處山峯頂上好像有夕照的亮*,這正是神妙之處。是描述*語句,而不是側面描寫。

5.大體上董源和巨然的畫作,都適宜遠觀。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把文言文句子翻譯現代漢語的能力。根據上下文語境,在翻譯的時候要注意把句子放在原文當中,結合語境來翻譯。另外還要注意這句話當中的一些關鍵詞,如“及”的意思是和,“皆”的意思是都,“宜”的意思是適宜。採用直譯,然後組成一句通順的話。

 (參考譯文))董源擅長繪畫,尤其拿手的是秋天山嵐遠景,大多數描摹*南的真山,不用奇特峭拔的筆法。後來建業的僧人巨然效法董源的畫法,大體上董源和巨然的畫都適於遠看,他們用筆非常粗放,近看畫走近了看幾乎看不清物象;退遠了看卻景物鮮明,情思幽遠,像看奇異之景。如幾乎不像任何事物的形象,遠看就覺得景物鮮明,意境深遠悠長,如同人間勝境。例如董源畫的《落照圖》,近看沒有什麼效果,遠看村落隱約深遠,完全是一派晚景,遠處山峯頂上好像有夕照的亮*,這正是神妙之處。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ongwengu.com/zh-hk/exercises/yz5k0m.html

猜你喜歡

推薦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