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文谷 >

書籍語錄

> 《三聯生活週刊》經典語錄

《三聯生活週刊》經典語錄


經典語錄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演進和積累,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簡稱VR)正處在抵達技術臨界點的前夜,它的技術瓶頸很可能會在可見的未來得以突破。人們對被Facebook以20億美元收購的Oculus Rift在2016年即將推出的標杆*產品翹首以待:低廉優質的VR頭盔將意味着,虛擬現實技術不再僅是高端科研設備,而會成為*平台和用於各種日常活動的大眾消費品。今天,我們能夠向孩子們解釋,世界在電腦和智能手機出現之前是怎麼運行的。未來,很可能我們的孩子需要回答他們的子孫,世界在虛擬現實出現之前是什麼樣子。也許,我們的孩子可以回答:“為什麼不去拜訪一下你曾祖父母的化身,尋找*呢?就像《回到未來》裏馬蒂·麥克弗萊所做的那樣。”

《三聯生活週刊》經典語錄

旅行的意義就在這裏。我之所以喜歡去世界各地旅行,就是為了能看到地球上各式各樣獨特的風景,體會不同的地方帶給我的那種獨一無二的體驗。這次北極之旅讓我充分享受到了獨處的樂趣,讓我意識到孤獨其實可以是一種美妙非凡的體驗,甚至比高朋滿座還要充實。

美國斯坦福大學虛擬人機交互實驗室創始人傑裏米·拜倫森(Jeremy Bailenson)和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虛擬環境研究中心的聯合創始人吉姆·布拉斯科維齊(Jim Blascovich)合寫了一本書,叫《虛擬現實:從阿凡達到永生》。他們寫道,經過大量“虛擬坑”的實驗,“我們開始明白,意識不能同時出現在兩個地方”,“虛擬現實可能是行為研究的一大福音。時機已經到來——虛擬世界中的實驗方案,可以和真實世界中的類似方案十分相似”。

他們有一個實驗,可以説明“我”的意識是如何建立起來的。這個實驗是這樣的:讓幾個人站成一列,或圍成一圈,每個人之間的距離近到可以輕輕碰到前面人鼻尖。每個人都閉上眼睛,去摸前面那個人的鼻子;當然他的鼻子也會被後面那個人摸到。雖然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的鼻子是被別人摸着的,但大多數人還是會感到是自己在摸自己的鼻子——“碰到前面那個人鼻子的動作和觸感,和後面的人手指放在自己鼻子上的感覺,顛覆了他們對自己的手指並沒有放在自己鼻子上的認知。”這就涉及虛擬現實一個很根本卻也很古老的哲學問題:“自我”究竟是什麼?勒內·笛卡兒的那句“我思故我在”,看起來很能解釋虛擬現實中人的認知、意識

我想起劉慈欣在《三體》裏描寫的那款虛擬現實遊戲,主角汪淼和“科學邊界”的科學家們都玩。玩的時候,他們得穿一套“V裝具”,由一個全視角顯示頭盔和一套感應服構成,感應服可以使玩家從肉體上感覺到遊戲中的擊打、*刺和火燒,能產生出酷熱和嚴寒,還能逼真地模擬出身體暴露在風雪中的感覺。他們用一個ID註冊,就能成功登錄,在宇宙的另一種恆星運行沒有規律的外星文明中真實地生活,體驗恆紀元和亂紀元的更替。遊戲裏一個場景中的所有角*,比如*古代的周文王、商紂王,或者西方近現代的牛頓、愛因斯坦,都是玩家的ID化身,也就是現實世界的玩家在虛擬世界的另一個自我。虛擬世界的遊戲時間可以快速流逝,也可以被調整到正常。

白露,八月節。《詩經》中的名句:“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蒹葭就是蘆葦。葦叢拂晨光極目蒼涼,清露凝雪瑩遍地殘芳。蘆荻無花秋水長,淡雲微雨似瀟湘,秋容憔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ongwengu.com/zh-mo/book/kz10nk.html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