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文谷 >

習題庫

> 2011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達到了660萬人,比2010年增加30萬人,為歷年之最,就業形勢非常嚴峻。與此相反的是...

2011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達到了660萬人,比2010年增加30萬人,為歷年之最,就業形勢非常嚴峻。與此相反的是...

問題詳情:

2011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達到了660萬人,比2010年增加30萬人,為歷年之最,就業形勢非常嚴峻。與此相反的是...

2011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達到了660萬人,比2010年增加30萬人,為歷年之最,就業形勢非常嚴峻。與此相反的是,由於經濟迅速回暖,2011年春節過後,沿海地區和內地同時出現嚴重缺工現象,重現“用工荒”。其中,廣州、深圳、東莞等珠三角城市缺工超過200萬人,部分生產線處於停工狀態。下圖為*產業轉移路線示意圖。據此完成下列問題。(20分)

(1)簡述30年來我國產業轉移的路線。(4分)

(2)目前,西部地區將逐步承接東部地區和*的部分產業轉移。試簡要分析產業轉移對西部地區帶來的影響。(8分)

(3)長*三角洲打破地域限制,形成功能合理的大都市圈,其對區域經濟發展起到怎樣的作用?(8分)

【回答】

解析:第(1)題,從圖中可知30年來我國產業轉移的路線首先在珠*三角洲地區,然後向長*三角洲和環渤海地區轉移,最後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第(2)題,有利影響可從資源開發、經濟發展、工業化、城市化、就業等方面分析;不利方面可從環境污染、生態破壞方面分析。第(3)題,城市等級組合合理,加強合作分工,有利於提高區域競爭力,促進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

*:(1)海外產業轉移,最初多集中在珠三角區域;隨着長三角經濟圈和環渤海經濟圈的興起,一些技術含量高的製造業開始向這些地方轉移;隨着土地、勞動力、能源等方面成本的上升與環境的惡化,勞動密集型產業和資源型產業大量轉移至中西部地區。(或答:大致形成*產業向我國沿海經濟圈轉移,沿海經濟圈向中西部轉移的局面)

(2)促進資源開發,促進經濟發展;加快工業化(促進勞動力從第一產業轉向第二產業)和城市化進程;增加就業機會,緩解就業壓力;可能帶來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3)形成合理的城市等級規模;加強彼此的分工合作,拓展發展空間,避免惡*競爭和重複投資,提高公共設施的利用效益,合理配置各城市功能;區域內不同地區間優勢互補,提高區域競爭力;促進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

知識點:區域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 產業轉移和資源跨區域調配對區域地理環境的影響

題型:綜合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ongwengu.com/zh-mo/exercises/3gzlz9.html

熱門文章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