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文谷 >

習題庫

> 閲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感遇張九齡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誰知林棲者,...

閲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感遇張九齡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誰知林棲者,...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感遇張九齡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誰知林棲者,...

閲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感遇

張九齡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這首詩作於詩人被貶為荊州長史後。開元末年,唐玄宗沉溺聲*,怠於政事,貶斥張九齡。

11.⑴請從內容和結構兩個方面談談“自爾為佳節”在本詩的妙處。(4分)

12.“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一句大有取法屈原創作方法味道,請運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鑑賞方法回答,這兩句詩所表達的真實意思是什麼?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4分)

【回答】

【*】

11.內容上:不但指蘭桂各自適應季節的特*,而且還表明了各自榮而不媚、不求人知的品質。結構上:承上啟下或為下文張本。(內容、結構各2分)

12.喻賢人君子的本心是潔身自好,不是博得外界提拔,求得富貴。抒發了作者孤芳自賞、不求人知的情感。(真實意思、情感各2分)

【解析】

11.

試題分析:詩一開始,用整齊的偶句,突出了兩種高雅的植物——春蘭與秋桂。屈原《九歌·禮魂》中,有“春蘭與秋菊,長無絕兮終古”句。張九齡是廣東曲*人,其地多 桂,即景生情,就地取材,把秋菊換成了秋桂,師古而不泥古。蘭桂對舉,蘭舉其葉,桂舉其花,這是由於對偶句的關係,互文以見義,其實是各各兼包花葉,概指 全株。蘭用葳蕤來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紛披的意思,“葳蕤”兩字點出蘭草迎春勃發,具有無限的生機。桂用皎潔來形容,桂葉深綠,桂花嫩黃,相映之下,自然有 皎明潔淨的感覺。“皎潔”兩字,精煉簡要地點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徵。 蘭桂兩句分寫之後,用“欣欣此生意”一句一統,不論葳蕤也好,皎潔也好,都表現出欣欣向榮的生命活力。第四句“自爾為佳節”又由統而分。“佳節”迴應起筆 兩句中的春、秋,説明蘭桂都各自在適當的季節而顯示它們或葳蕤或皎潔的生命特點。(“自”當“各自”解,“爾”當“如此”解,即代表“葳蕤”和“皎 潔”。)這裏一個“自”字,不但指蘭桂各自適應佳節的特*,而且還表明了蘭桂各自榮而不媚,不求人知的品質,替下文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作了伏 筆。

考點: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12.

試題分析:起首四句,單寫蘭桂而不寫人,但第五句卻用“誰知”突然一轉,引出了居住於山林之中的美人,即那些引蘭桂風致為同調的隱逸之士。“誰知”兩字對蘭桂來説, 大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感覺。美人由於聞到了蘭桂的*香,因而發生了愛慕之情。“坐”,猶深也,殊也。表示愛慕之深。詩從無人到有人,是一個突轉,詩情也因之 而起波瀾。“聞風”二字本於《孟子·盡心篇》,其中説:“聖人百世之師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聞柳下惠之風者,薄夫 敦,鄙夫寬。奮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聞者莫不興起也。”張九齡就把這章中的“聞風”毫不費力地拉來用了,用得這樣恰如其分,用得這樣自然,用得這樣使讀者 毫不覺得他在用典故,這也是值得一提的。 最後二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何求”又作一轉折。林棲者既然聞風相悦,那末,蘭桂若有知覺,應該很樂意接受美人折花欣賞了。然而詩卻不順此理 而下,忽開新意。蘭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潔,這是它們的本*,而並非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賞。很清楚,詩人以此來比喻賢人君子的潔身自好,進德修業,也 只是盡他作為一個人的本份,而並非藉此來博得外界的稱譽提拔,以求富貴利達。全詩的主旨,到此方才點明;而文章脈絡也一貫到底。上文的“欣欣此生意,自爾 為佳節”,與這裏的“草木有本心”互為照應;上文的“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悦”,又與“美人折”同意相見。這最後十個字,總結上文,滴水不漏。

考點: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知識點:

題型:未分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ongwengu.com/zh-mo/exercises/77l3d1.html

相關內容

熱門文章

猜你喜歡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