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文谷 >

習題庫

>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樹人立學畢生事自章氏國學講習會首執教鞭,直到1996年退休,奠中先生始終沒有離開過教...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樹人立學畢生事自章氏國學講習會首執教鞭,直到1996年退休,奠中先生始終沒有離開過教...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樹人立學畢生事自章氏國學講習會首執教鞭,直到1996年退休,奠中先生始終沒有離開過教...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

樹人立學畢生事

自章氏國學講習會首執教鞭,直到1996年退休,奠中先生始終沒有離開過教學崗位,轉徙數省,最終反哺故土,在山西大學任教長達半個世紀。奠中先生曾雲:“由於我是研究所謂‘國學’的,文、史、哲不分而以‘小學’為基礎,所以在各大學教書,面相當寬。所開課程不下十餘門,多因教學需要,而非出於泛愛。”限於當時的條件,師資匱乏,奠中先生常是一身多任,從不言困難;額外的*任務、社會工作,從不推辭。在奠中先生心中,培養學生是第一位,個人出成果則在其次。1978年*後,本來完全可以完成一些學術上的宏偉計劃,本可為自己學術上的地位名望謝絕社會邀請,閉門著書。但面對培養學生的教學任務,他很難有完整的時間坐下來。太炎先生之師俞樾,曾以“曲園”命其所居,奠中先生後門亦有一塊彎曲草地,遂取名為“亦曲園”,並有《小園》詩自賞:

堂不標春在,園名亦曲園。

前賢安可企,學圃育花繁。

其意甚明,其志甚篤。在奠中先生看來,踵武前賢的方式雖多,但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學圃育花”無疑是分量最重的。*勤繁忙的園丁自然會贏得滿園芳菲,從教50載的奠中先生桃李滿天下,弟子不乏卓然有成者。

奠中先生為學作文,多有感而發。如為駁廖季平、胡適否定屈原存在之説,而撰寫了《屈原的有無問題》;為駁孫次舟、聞一多關於屈原為“弄臣”或“奴隸”之説,而撰寫了《屈原其人其賦》。《論治諸子之作,有感於從胡適、馮友蘭以來,從思想上研究諸子的學者,多喜以西方哲學的體系、概念、術語為框架,套用於*學術,形式上新穎可喜,然往往取粗遺精,失掉諸子的真精神,且已形成一種通弊,因而予以分析批判,提出了研究諸子應有的基本態度與方法。《書注與讀書法》之作,有感於經傳以下書注之流弊,古籍之難讀,有“使民族精神竟墜於地”之歎,提出了註釋應必備的功能。行文之中,常具對*文化生命之深切同情,筆底間,時見道義承擔的使命精神。

特殊*思潮下的學術研究每每被先行的觀念束縛,稍有違背,就會惹禍上身。在特殊的年代裏,奠中先生先後接受過不少“*任務”,*情一向温和的奠中先生面對“口誅筆伐”的時代狂潮,能用平和之心面對面前發生的一切。即便在“批林批孔”的熱潮中,奠中先生也認為:“*古代文化是靠孔子傳下來的。孔子對*古代教育的貢獻也是最大的。歷史事實沒法去掉。”多年後,奠中先生曾經有過這樣一段話:“如果説我敢於向‘四人幫’鬥,不是,而是一般口號我仍跟着説,具體問題,我卻不能歪曲歷史,不肯説假話。”其胸襟風格,可以想見。

傳統意義上的國學,大致有小學、經學、史學、諸子、集部五大塊,在現代學科分類體系中被重新切割為歷史、哲學、中文等學科。與此同時,*傳統的文化精神大量流失。面對此神情景,奠中先生旗幟鮮明地説:“哲學系主要講西方哲學,*哲學成了附庸;歷史系講授世界史、*史;只有中文系是以‘中’字打頭的,因此承傳*文化的使命就落在了中文系的頭上。”其堅守國學正脈、乘傳文化的使命精神於此可見。奠中先生始終強調:以小學為基礎,以經史為根抵,以諸子為歸宿。*文化之道貫於“經、史、子、集”之中,奠中先生不為學科所囿,每從國學的渾圓中,尋繹道脈,針對問題,有為而作,點到為止,惜墨如金,密集觀點,金針度人,不炫淵博,而卓見慧識,層出不窮。樹人為本,著述為次,學問為本,*為次。對於個人的職稱、獎項從不掛礙於心,但是,當學有所成的青年人才因年齡、資歷被排斥*時,這位温和的先生奮筆疾書,在《光明日報》發表了《破除*職務評審中論資排輩》一文,真摯殷切,拳拳之心,盡付後學之栽培,畢生期望,皆在中華學脈之薪火相傳,民族復興之後繼有人。

(摘編自郭萬金《姚奠中:中華學術正脈的守望者》)

7.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

A.姚奠中從最初執教,直到退休,堅持教學半個世紀,*勤耕耘,桃李*芳;同時痴心國學,專注學術研究,可謂樹人立學,均有建樹。

B.從《屈原的有無問題》,直到《書注與讀書法》……,姚奠中的文章總是針對流弊,有感而發,且能破立結合,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見。

C.姚奠中研究國學,深得要義,為人坦誠,胸襟博大,從不計較個人名利,但在優秀後學受到*時卻能夠奮筆疾書,仗義執言。

D.傳統國學分為小學等五大部分,現代學科分類卻將其重新分割,姚奠中對此頗有異議,以為這是*傳統文化精神大量流失的主要原因。

E.本文通過記述姚奠中先生從事教學工作與國學研究的相關經歷及其成就,表現了一位優秀教師、一位國學大師的敬業精神與崇高境界。

8.文中《小園》一詩,表明姚奠中矢志教書育人。他在山西大學執教期間是怎樣踐行這—承諾的?請概括説明。

9.作為中華學術正脈的守望者,姚莫中做出了怎樣的努力?分別表現了怎樣的精神?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10.姚奠中在特殊年代裏先後接受過不少“*任務”,並能用平和之心面對這一切,對此人們各存褒貶。你的看法呢?請結合文章內容,談談你的觀點和理由。

【回答】

7.答C給3分,答E給2分,答B給1分;答A.D不給分。

8.①課程開設急教學所需,罔顧個人意趣;②一身多任,不言困難,額外工作,從不推辭;③培養學生為至上,個人學術居其次。(答對一點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

9.①為學作文,有感而發,足見其深摯於*文化生命、勇擔道義之精神;②特殊*思潮下,以平和之心面對,足見其屈伸自如、篤定淡然之胸襟風格;③面對傳統文化精神大量流失,守住根基,尋繹道脈,足見其堅守國學正脈、承傳文化之使命精神;④當後學遭排擠*  時,奮筆疾書,仗義執言,足見其關注中華學脈薪火相傳、後繼有人的拳拳之心。(答出一點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

10.觀點一:褒。 ①表面應承,並非實際放棄對真理的堅守,特殊時期還可避禍;②只有保全自我,才可更好守正,屈伸自如本身就是一種智慧;③能以平和之心面對暫時動盪。是更高層次的篤定與達觀。

觀點:二貶。①“*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學者的生命;②堅持真理,寧折不彎,是為人的原則;③敢於鬥爭。不畏殉道,有助於改變現狀。(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種觀點或其他觀點進行探究。即可根據觀點是否正確,論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給分。觀點明確,給2分;理由充分、論述合理,給6分)

【解析】

7.

試題分析:這類題一般是對文章內容、手法、風格的綜合考核的題目,文章內容有文章細節和人物*格概括,細節可參考論述類問題閲讀進行答題,人物*格、文章分析要注意準確*A“堅持教學半個世紀”有誤,應是“在山西大學任教長達半個世紀”,另“專注學術研究”也不準確,在姚奠中而言,培養學生是第一位;B“總是針對流弊,有感而發”不當;D“主要原因”表述有誤,原文只是強調“重新切割”與“文化精神流失”兩者相伴而生,有關聯,但並非主要原因。

考點:分析語言特*,把握文章結構,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8.

試題分析:本題是考查理解文意和篩選文中的內容的一道題目,考生只要是認真審題,好好的理解文章的內容即可準確篩選出*:①課程開設急教學所需,罔顧個人意趣;②一身多任,不言困難,額外工作,從不推辭;③培養學生為至上,個人學術居其次。

考點: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9.

試題分析:本題是考查理解文意和篩選文中的內容的一道題目,考生只要是認真審題,好好的理解文章的內容即可準確篩選出*:①為學作文,有感而發,足見其深摯於*文化生命、勇擔道義之精神;②特殊*思潮下,以平和之心面對,足見其屈伸自如、篤定淡然之胸襟風格;③面對傳統文化精神大量流失,守住根基,尋繹道脈,足見其堅守國學正脈、承傳文化之使命精神;④當後學遭排擠*  時,奮筆疾書,仗義執言,足見其關注中華學脈薪火相傳、後繼有人的拳拳之心。

考點: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0.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傳記主人公人物所做的事情進行評價和分析類試題,考生要認真理解文章後,説明自己的觀點然後結合對傳記人物的理解進行有理有據的分析。根據對本文的理解可以有兩種不同的觀點:觀點一:褒。 ①表面應承,並非實際放棄對真理的堅守,特殊時期還可避禍;②只有保全自我,才可更好守正,屈伸自如本身就是一種智慧;③能以平和之心面對暫時動盪。是更高層次的篤定與達觀。觀點:二貶。①“*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學者的生命;②堅持真理,寧折不彎,是為人的原則;③敢於鬥爭。不畏殉道,有助於改變現狀。(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種觀點或其他觀點進行探究。即可根據觀點是否正確,論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給分。

考點: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能力層級為探究F。

知識點:實用類文本閲讀

題型:現代文閲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ongwengu.com/zh-mo/exercises/9gwy3n.html

相關內容

熱門文章

猜你喜歡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