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文谷 >

習題庫

>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元懌,字宣仁。幼而敏惠,美姿貌,有文才,善談理。彭城王元勰甚器異之,並曰:“...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元懌,字宣仁。幼而敏惠,美姿貌,有文才,善談理。彭城王元勰甚器異之,並曰:“...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元懌,字宣仁。幼而敏惠,美姿貌,有文才,善談理。彭城王元勰甚器異之,並曰:“...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元懌,字宣仁。幼而敏惠,美姿貌,有文才,善談理。彭城王元勰甚器異之,並曰:“此兒風神外偉,黃中內潤,若天假之年,繼二南①矣。”

世宗初,拜侍中,轉尚書僕*,明於斷決,剖判眾務,甚有聲名。司空高肇以帝舅寵任,既擅威權,謀去良宗,屢譖懌及愉等。愉不勝其忿怒,遂舉逆冀州。因愉之逆,又構殺勰。懌恐不免。肇又錄囚徒以立私惠。懌因侍宴,酒酣,乃謂肇曰:“今君曲形見矣,恐復終成亂階。”又言於世宗曰:“臣聞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諒以天尊地卑,君臣道別,宜杜漸防萌,無相僭越。至於減膳錄囚,人君之事,今乃司徒行之,詎是人臣之義?且陛下修政教,解獄訟,何使明君失之於上,奸臣竊之於下?長亂之基,於此在矣。”世宗笑而不應。

肅宗初,遷太尉,侍中如故。詔懌栽門下之事,又典經義注。時有沙門惠憐者,自雲咒水飲人,能差諸病。病人就之者,日有千數。靈太后詔給衣食,事力優重,使於城西之南,治療百姓病。懌表諫曰:“昔在漢末,有張角者,亦以此術熒惑當時。論其所行,與今不異,遂能詃誘②生人,致黃巾之禍,天下塗炭數十年間,角之由也。此事可為至鑑。”靈太后深納之。

靈太后以懌肅宗懿叔,德先具瞻,委以朝政。懌竭力匡輔,以天下為己任。領*元叉,太后之妹夫也,恃寵驕盈。懌裁之以法,每抑黜之,為叉所疾。叉黨人通直郎宋維等希叉旨,告懌謀反。禁懌門下,訊問左右及朝貴,貴人力明,得雪,乃釋焉。懌以忠而獲謗,乃鳩集昔忠烈之士,為《顯忠錄》二十券以見意焉。

正光元年七月,叉逼肅宗於顯陽殿,閉靈太后於後宮,囚懌於門下省。誣懌罪狀,遂害之,時年三十四。朝野責賤,知與不知,含悲喪氣,驚振遠近。夷人在京及歸,聞懌之喪,為之辮面者數百人。

    【注】①二南:這裏指周公與召公。②詃(jiǎn)誘:誘騙。

    (選自《北史·清河王元懌傳》)

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若天假之年,繼二南矣            假:給與。

B.因愉之逆,又構殺勰                構:羅織罪名陷害。

C.又典經義注                              典:主管,執掌。

D.叉黨人通直郎宋維等希叉旨        希:希求,希望。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①肇又錄囚徒以立私惠    ②申之以孝悌之義

B.①今乃司徒行之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①長亂之基,於此在矣        ②兒之成,則可待乎

D.①論其所行,與今不異        ②而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

11.下列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元懌敢於直言的一組是

①若天假之年,繼二南矣

②今君曲形見矣,恐復終成亂階

③至於減膳錄囚,人君之事,今乃司徒行之,詎是人臣之義

④長亂之基,於此在矣

④論其所行,與今不異

⑥懌竭力匡輔,以天下為己任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元懌小時候就非常聰慧,有文才,受到了彭城王元勰的器重。在做了尚書僕*之後, 精於分析和決斷事務,為自己贏得了聲名。

B.司空高肇倚仗帝舅的身份,獨斷專權,陷害忠良,元懌向世宗進諫,認為君臣尊卑有別,應防止奸臣超越本分行事,最終被世宗接受。

C.惠憐和尚自稱能用唸咒之水治療各種疾病,靈太后相信並大力支持,元懌以黃巾*惑民作亂為例,要靈太后引以為鑑,被靈太后採納。

D.元懌被元叉誣陷害死後,朝野上下無論地位高低,都悲痛震驚,有數百夷人以用*割面的方式來表示哀悼。

第II卷(非選擇題  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閲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且陛下修政教,解獄訟,何使明君失之於上,奸臣竊之於下?(4分)

(2)懌裁之以法,每抑黜之,為叉所疾。(3分)

(3)懌以忠而獲謗,乃鳩集昔忠烈之士,為《顯忠錄》二十卷以見意焉。(3分)

【回答】

9.D(希:迎合。)

10.B(副詞,卻,竟然。A①連詞,表目的;②介詞,用。C①助詞,的;②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D①代詞,他的;②代詞,代自己。)

11.C

12.B(“最終被世宗接受”與文意不符。)

13.(10分)⑴況且陛下治理政事教化,處理訴訟案件,怎麼可以讓聖明之君在上失去權力,奸邪之臣在下竊取大權?(4分,每句1分。)

⑵元懌按照法律制裁他,常常壓制排斥他,被元叉憎恨。(3分,每句1分。)

⑶元懌因為忠誠卻受到誣告,於是就蒐集了古代忠烈之士(的事蹟),撰寫了《顯忠錄》二十卷來表明自己的心跡。(3分,每句1分。)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ongwengu.com/zh-mo/exercises/qpnz9k.html

相關內容

熱門文章

猜你喜歡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