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文谷 >

習題庫

>    *承修,字鐵香,廣東歸善人。舉咸豐十一年鄉試,入貲為郎,分刑部。轉御史,遭憂歸。光緒初,服闋,起故官。與...

   *承修,字鐵香,廣東歸善人。舉咸豐十一年鄉試,入貲為郎,分刑部。轉御史,遭憂歸。光緒初,服闋,起故官。與...

問題詳情:

   *承修,字鐵香,廣東歸善人。舉咸豐十一年鄉試,入貲為郎,分刑部。轉御史,遭憂歸。光緒初,服闋,起故官。與...

    *承修,字鐵香,廣東歸善人。舉咸豐十一年鄉試,入貲為郎,分刑部。轉御史,遭憂歸。光緒初,服闋,起故官。與張佩綸等主持清議,多*擊,號曰“鐵漢”。先後疏論闈姓賭捐大乖政體關稅侵蝕嬰害庫帑以考場積弊陳七事糾正之以吏治積弊陳八事肅澄之。久之,遷給事中。光緒十年夏,法人願媾和,承修聯合臺諫上書,極言和議難恃。旋與司業潘衍桐密上間敵五策,並劾李鴻章定和之疏。亡何,法果敗盟,侵*雞籠,樞臣議和戰未決。於是承修再陳三策。自此,陳說兵事,章凡十三上,多見採納。明年,赴天津佐鴻章與法使巴特納商和約,定新約十款。還,乞歸省。未出都,命赴廣西與法使會勘中、越分界,至則單騎出關會法使浦理燮。浦理燮欲先勘原界,承修據約欲先改正界限,不相下,乃陽以文淵、保樂、海寧歸我,而*電其駐京使臣,詆承修違約爭執,謂非先勘原界,勢將罷議。朝廷不獲已,許之。承修遂有三難二害之電奏,疏入,不省。光緒十二年,法人別遣狄隆·狄塞爾來會。適法官達魯倪思海為越人擊殺,狄使懼,又恥而諱其事,堅請按圖畫界,朝旨報可。於是首議*平、黃竹、白龍尾各地割隸越。承修指圖籍抗爭,狄使不能屈,欲分白龍尾半之左歸我而右歸越。承修以其地為欽海外戶,法得之則內逼防城,外斷東興、思勒,是無欽、廉也。議久之,暫與定約三條,猶未決,而狄使竟以兵力驅*平、黃竹居民內徙。朝廷慮啟邊釁,命先勘欽西至桂省全界,承修遂與訂定清約,語詳《邦交志》。十四年,謝病歸,主講豐湖書院,讀書養母。十七年,卒於惠州。

(節選《清史稿·*承修傳》)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先後疏論闈姓賭捐/大乖政體關稅/侵蝕嬰害/庫帑以考場積弊/陳七事糾正之/以吏治積弊/陳八事肅澄之

B.先後疏論闈姓賭捐/大乖政體/關稅侵蝕/嬰害庫帑/以考場積弊/陳七事糾正之/以吏治積弊/陳八事肅澄之

C.先後疏論/闈姓賭捐/大乖政體關稅/侵蝕嬰害/庫帑以考場積弊/陳七事糾正之/以吏治積弊/陳八事肅澄之

D.先後疏論/闈姓賭捐/大乖政體/關稅侵蝕/嬰害庫帑/以考場積弊陳七事/糾正之/以吏治積弊陳八事/肅澄之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鄉試,*古代科舉考試之一。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試本地人,一般在春季舉行,故又稱“春闈”。科舉考試在明朝時形成了完備的制度:分為院試、鄉試、會試和殿試。

B.遭憂,也稱“丁憂”或“丁艱”。封建時代,朝廷官員在位期間,若父母去世,必須辭官回到祖籍,為父母守制三年(一般為二十七個月)。

C.樞臣,“樞”是指門上的轉軸,引申為重要的起決定*作用的部分。樞臣即指宰輔重臣。

D.圖籍,也稱“圖簿”,即地圖和戶口冊,代指疆土和人口。《戰國策·秦策一》:“據九鼎,按圖籍,挾天子以令天下。”鮑彪注:“土地之圖,*金谷之籍。”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承修敢於直諫,痛陳時弊。和張佩綸等人主持清議,他經常*劾揭發有罪的官員,被人稱為“鐵漢”。他先後上書“陳七事”“陳八事”,直指當時社會弊端。

B.*承修目光長遠,足智多謀。法國人想與大清締結和約,他認為法國人的和約不可靠,上書竭力規勸皇上。隨即和司業潘衍桐祕密上奏離間敵人的五個策略。沒過多久,法國人果然破壞了盟約,入侵*雞籠州。

C.*承修不卑不亢,不畏強權。與法國締結和約討論中越邊界問題時,法國使者想先按原來界限劃分,他卻據理力爭,法國使者不能使他屈服。

D.*承修盡忠職守,深受重用。在朝廷為官期間,他兢兢業業,為國為民,針對時政,屢次上書朝廷,都得到了朝廷的重視。

【回答】

1.B

2.A

3.D

【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結合語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後要注意一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誌*的詞語,句子結構的對稱,文中詞語充當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敘事內容的變化等。

本題中,“先後疏論”後不應停頓,“疏論”為動詞,後邊“闈姓賭捐”為其相應的賓語,排除C、D,“政體”“關稅”分別為不相關的兩個名詞,中間應有停頓,排除A。全句翻譯為:先後上疏認為把科舉中榜者姓氏作為賭注的行為,大大違背了*體制的本意,侵佔關稅的行為,減少了國庫的收入。因為考場一直以來存在弊端,他上書陳述七件事來糾正這種現象。故選B項。

2.此題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築的名稱、年號、諡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註釋的相關內容,答題時還要注意*語境的含義作答。

本題中,A項,“鄉試”多在八月舉行,因而稱“秋闈”。“會試”多在春季舉行,稱“春闈”。

故選A。

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字內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類題目,考生應先明確題乾的要求,即選出“正確”還是“錯誤”的一項,然後依據人名、地名、官名、時間等提示*資訊快速找出選項對應的語句,再與選項進行比較分析。

本題中,D項,“都得到了朝廷的重視“錯誤。文中寫道“承修遂有三難二害之電奏,疏入,不省。”也就是說,*承修有三難二害之電奏朝廷,他的上疏,皇帝並沒有理會,沒有得到朝廷重視。

故選D項。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ongwengu.com/zh-tw/exercises/1kn5z0.html

相關內容

熱門文章

猜你喜歡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