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文谷 >

習題庫

> (一)文言文閱讀(16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郭文,字文舉,河內軹人也。少愛山水,尚嘉遁。年十三,...

(一)文言文閱讀(16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郭文,字文舉,河內軹人也。少愛山水,尚嘉遁。年十三,...

問題詳情:

(一)文言文閱讀(16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郭文,字文舉,河內軹人也。少愛山水,尚嘉遁。年十三,...

(一)文言文閱讀( 16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

郭文,字文舉,河內軹人也。少愛山水,尚嘉遁。年十三,每遊山林,彌旬忘反。父母終,服畢,不娶,辭家遊名山,歷華*之崖,以觀石室之石函。洛陽陷,乃步擔入吳興餘杭大辟山中窮谷無人之地,倚木於樹,苫覆其上而居焉,亦無壁障。時猛獸為暴,入屋害人,而文獨宿十餘年,卒無患害。恆著鹿裘葛巾,不飲酒食肉,區種菽麥,採竹葉木實,貿鹽以自供。人或酬下價者,亦即與之。後人識文,不復賤酬。食有餘谷,輒恤窮匱。人有致遺,取其粗者,示不逆而已。有猛獸殺大麋鹿於庵側,文以語人,人取賣之,分錢與文。文曰:“我若須此,自當賣之。所以相語,正以不須故也。”聞者皆嗟嘆之。獵者時往寄宿,文夜為擔水而無倦*。餘杭令顧颺與葛洪共造之,而攜與俱歸。颺以文山行或須皮衣,贈以韋袴褶一具,文不納,辭歸山中。颺追遣使者置衣室中而去,文亦無言,韋衣乃至爛於戶內,竟不服用。

王導聞其名,遣人迎之,文不肯就船車,荷擔徒行。既至,導置之西園,園中果木成林,又有鳥獸麋鹿,因以居文焉。於是朝士鹹共觀之,文頹然箕踞,傍若無人。溫嶠嘗問文曰:“人皆有六親相娛,先生棄之何樂?”文曰:“本行學道,不謂遭世亂,欲歸無路,是以來也。”又問曰:“飢而思食,壯而思室。自然之*,先生安獨無情乎?”文曰:“情由憶生,不憶故無情。”又問曰:“先生獨處窮山,若疾病遭命,則為烏鳥所食,顧不酷乎?”文曰:“藏埋者亦為螻蟻所食,復何異乎!”又問曰:“猛獸害人,人之所畏,而先生獨不畏邪?”文曰:“人無害獸之心,則獸亦不害人。”又問曰:“苟世不寧,身不得安。今將用先生以濟時,若何?”文曰:“山草之人,安能佐世!”導嘗眾客共集絲竹並奏試使呼之文瞪眸不轉跨躡華堂如行林野。居導園七年,未嘗出入。一旦忽求還山,導不聽。後逃歸臨安,結廬舍于山中。臨安令萬寵迎置縣中。及蘇峻反,破餘杭,而臨安獨全,人皆異之,以為知機。

                        (選自《晉書卷九十四 隱逸》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2分)             

A. 文以語人               不賂者以賂者喪

B. 所以相語               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

C. 文不肯就船車          金就礪則利

D. 今將用先生以濟時       直掛雲帆濟滄海

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導嘗眾客共集/絲竹並奏試使/呼之文/瞪眸不轉跨/躡華堂如行林野

   B.導嘗眾客/共集絲竹/並奏試使呼之/文瞪眸不轉/跨躡華堂如行林野

  C.導嘗眾客共集/絲竹並奏/試使呼之/文瞪眸不轉跨/躡華堂如行林野

D.導嘗眾客共集/絲竹並奏/試使呼之/文瞪眸不轉/跨躡華堂如行林野

3.下列有關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 “郭文,字文舉”,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後不久父親起的,字是二十歲舉行冠禮後才起的。字和名一般有意義上的聯絡。古人通常自稱稱字,稱人稱名,這是基本的禮貌。

B.“服畢”,指子女為父母守喪結束。古代,父母死後,子女按禮須持喪三年,其間不得行婚嫁之事,任官者必須停職守制,這種制度稱“丁憂”,亦稱“丁艱”。

C. “彌旬忘反”,彌旬意為滿十天。十日為一旬,一個月分為上旬、中旬和下旬。十歲也可為一旬,如:八旬老母。旬也可指十二年,生肖的一個週期,民間俗稱“大一旬”。

D. “區種菽麥”,菽是豆類的總稱,屬於“五穀”之一。關於“五穀”,古代有多種不同說法,最主要的有兩種:一種指稻、黍、稷、麥、菽;另一種是指麻、黍、稷、麥、菽。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 郭文自幼喜歡遊山玩水,每次遊玩山水,往往流連忘返。後來父母去世,他守孝結束後,也不想娶妻,乾脆離家而去,遊歷名山大川。

B. 郭文在山中居住時,總是穿著鹿皮衣服,頭上包著葛布巾,不喝酒不吃肉,開墾出一塊土地,採摘竹葉和樹上的果實,並靠賣鹽來供給自己生活。

C. 郭文搭建簡陋的草棚作為棲身之所,當時山中猛獸肆虐,而郭文獨宿山中十餘年

竟安然無恙。打獵的人經常到他那寄宿,郭文夜裡為他們挑水而毫無倦*。   

  D. 王導聽說郭文的大名,派人去迎接他並把他安置在西園。朝中的官員都跑去看他,郭文卻沒精打采伸腿坐著,旁若無人。

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食有餘谷,輒恤窮匱。人有致遺,取其粗者,示不逆而已。(4分)

(2)先生獨處窮山,若疾病遭命,則為烏鳥所食,顧不酷乎?  (4分)

【回答】

1. B(A:介詞,把;連詞,因為 B:動作偏指一方,你 C:坐;靠近D:救濟;渡) 

2. D

3. A(古人通常自稱稱名,稱人稱字,這是基本的禮貌) 

4. B(此處“貿”為交換之意,採摘竹葉果實交換鹽來供給自己生活)

5. 【翻譯(8分)(每個得分點各1分)

(1)他除了吃飯之外還有剩餘的穀物,就會救濟那些貧窮的人。別人有來給他送東西

的,他總是接受裡面不太好的,表示不拂(不違背)人家的好意罷了。

(恤:救濟,致遺:名詞,來送東西的,粗:不好的,不逆:不違背、不拂)

(2)先生一個人住在人跡罕至的山裡,如果生了重病送了命,就會被鳥獸吃掉,這難道不

殘酷嗎?

(窮:人跡罕至的,疾病:名詞活用動詞,生了重病,  為···所:表被動 顧:難道)

【參考譯文】

郭文,字文舉,是河內郡軹縣人。年輕時熱愛自然山水,崇尚避世隱居。十三歲時,每次遊歷山水,滿十天都忘了回家。父母去世,服孝完畢,不娶親,離家而去,遊歷名山大川,經過華*山時,觀賞考察石室中的石函。洛陽陷落後,於是他挑著擔子步行進入吳興餘杭大辟山中深谷無人煙的地方,把木頭斜靠在大樹上,把草蓋在樹上,就住在那裡面,四周也沒有牆壁。當時經常有猛獸作亂,進入住宅傷害人,然而郭文在這樣的條件下一個人住了十年,最終沒有遭到禍患。他經常穿著鹿皮衣服,頭上包著葛布巾,不喝酒不吃肉,開墾出一片土地,種點豆子和小麥。採摘竹葉和樹上的果實,(去集市)交換鹽來供給自己生活。有的人給他很低的價錢,他也就換給了他。後來人們瞭解了郭文,就不再給他很低的價錢了。他除了吃飯之外還有些剩餘的穀物,總是救濟那些貧窮的人。別人到他家送東西給他,他總是接受一點不太好的,以表示不違揹人家的好意罷了。有一次有一頭猛獸在他的小屋旁邊咬死了一隻大麇鹿,郭文把(這件事)告訴了別人.人們取了麋鹿把它拿去賣了,分錢給郭文。郭文說:“我如果需要這些錢,我就會自己去賣。之所以告訴你們,正是因為我不需要錢呀。”聽的人心裡都很感慨。打獵的人經常到郭文那兒寄宿,郭文夜裡為他們挑水,臉上毫無厭倦之*。餘杭令顧颺與葛洪一起去拜訪他,然後帶著他一起回來。顧颺認為他走山路也許需要皮襖,贈給他一件熟牛皮製成的皮襖,郭文沒有接受,辭別了他們,郭文回到了山中。顧颺派手下人追他,把衣服放在了他的小屋中再離開,郭文也沒有說什麼,這件皮衣竟在小屋中爛到底,郭文最終也沒有穿它。 

王導聽說了他的大名,派人去迎接他,郭文不肯坐車船,而是挑著擔子自己走。到了以後,王導把他安置在西園內,園中果樹成林,又有鳥獸麇鹿,因而讓郭文住在那裡。朝中的官員都跑去看他,郭文沒精打采伸腿坐著,旁若無人。溫嶠曾經問郭文說:“人人都有親戚朋友來往.以此為樂,先生您拋棄了他們,有什麼快樂呢?”郭文說:“本想學道成仙的,沒有想到碰到了動盪的時代,要想回去也沒辦法了,所以來到這裡”又問他說:“餓了就想吃飯,年紀大了就想成家。這是自然而然的,先生怎麼單單沒有這些慾望呢?”郭文說:“慾望是由於人們老去想它而產生的,不想也就沒有慾望。”又問他:“先生—個人住在深山裡,如果生了重病就送了命,就會被鳥獸吃掉,這難道不殘酷嗎?”郭文說:“埋葬在地下的人也是被螞蟻吃掉的,又有什麼區別呢。”又問他:“猛獸是要傷害人類的,世上的人都很害怕,先生您偏偏不怕嗎?”郭文說:“人如果沒有害獸的心思,獸也不會害人。”又問他:“如果社會不安寧,人們也不得安身。現在將請您出仕做官以濟時匡政,怎麼樣?”郭文說:“山野草莽之人,怎麼能夠輔佐朝政。”王導曾經會集各位賓客,歌舞宴會,試著讓人去請郭文來。郭文目不斜視,兩眼直瞪瞪地向前,走在華麗的殿堂猶如穿行在山間荒野。郭文住在王導西園中七年,不曾出來過。一天早晨,忽然要回到山裡去,王導沒有同意。後來郭文逃跑了,回到臨安,在山裡蓋了房子住下。臨安令萬寵把他接去縣裡。等到蘇峻謀反時,攻破了餘杭,但臨安獨得保全.人們都認為他與眾不同,並能知天意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ongwengu.com/zh-tw/exercises/j28gg2.html

相關內容

熱門文章

猜你喜歡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