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谷 >

习题库

> 10.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过陈琳①墓温庭筠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

10.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过陈琳①墓温庭筠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

问题详情:

10.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过陈琳①墓温庭筠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

10.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过陈琳①墓

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②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

【注】①陈琳,建安七子,初为大将*何进主簿,曾向何进献计诛灭宦官,不被采纳;后为袁绍效力;袁绍败灭后,归附曹*,曹*不计前嫌,予以重用。②铜雀,指铜雀台,远在邺都,曹*所建。

(1)结合全诗,品析颔联中“怜君”二字蕴含的意味。(2分)

(2)颈联有什么艺术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思?(6分)

【回答】

(1)诗人爱慕陈琳能够得到曹*赏识(1分),实际上是感慨自己怀才不遇,满腹才学无人赏识(1分)。

(2)艺术手法:①颈联借景抒情。诗人借荒凉萧索之景,表达内心的寂寥郁愤。(2分)②颈联前后句写景虚实结合。前句写眼前实景,陈琳墓前的石麟已经埋藏在萋萋春草之中,冷落萧条;后句写联想之景,曾经重用陈琳的曹*修建的铜雀台,现在想必也只剩下了荒凉的遗迹,在遥对黯淡的暮云。(2分)表达情思:表达了诗人对当前弃贤毁才时代的不满。(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情感。开头两句用充满仰慕、感慨的笔调领起全篇,说过去曾在史书上拜读过陈琳的文章,今天在飘流蓬转的生活中又正好经过陈琳的坟墓。。“青史见遗文”,不仅点出陈琳以文章名世,而且寓含着歆慕尊崇的感情。“今日飘蓬”四字,暗透出诗中所抒的感慨和诗人的际遇分不开,而这种感慨又是紧密联系着陈琳这位前贤来抒写的。不妨说,这是对全篇主旨和构思的一个提示。所以“怜君”诗人爱慕陈琳能够得到曹*赏识,实际上是感慨自己怀才不遇,满腹才学无人赏识。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比喻、夸张、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乐景写哀情、象征、用映衬对比突出形象特征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映衬{正衬、反衬},联想、想象、用典、比拟、借代、互文、通感、双关、反语、反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铺垫、通感、以小见大、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白描等。结合诗歌内容可以初步判断本诗是借景抒情,又可称之为情景交融、触景生情、以景衬情、寓情于景等,是古诗词最为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古诗词中只要提到景,就可以将其归为借景抒情一列。尽管有时关于表现手法的提问重心不同,但答借景抒情至少是不错的。解题思路:1.明确运用了什么手法;2.指出诗词中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3.阐明运用这种表现手法的效果。本诗颈联采用的是借景抒情的方式,“石麟埋没藏春草”墓前即景,年深日久,陈琳墓前的石麟已经埋藏在萋萋春草之中,更显出古坟的荒凉寥落。这是寄托自己对前贤的追思缅怀,也暗示当代的不重才士,任凭一代才人的坟墓芜没荒废。“铜雀荒凉对暮云”缅怀陈琳,便进而联想到重用陈琳的曹*,想象到远在邺都的铜雀台,想必也只剩下荒凉的遗迹,在遥对黯淡的暮云了,为想象之景,与前一句虚实相映。这不仅是对曹*这样一位重视贤才的明主的追思,也是对那个重才的时代的追恋。“铜雀荒凉”,正象征着一个重才的时代的消逝。而诗人对当前这个弃贤毁才时代的不满,也就在不言中了。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知识点:

题型:语言表达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zhongwengu.com/zh/exercises/nle6yy.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