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谷 >

书籍语录

> 《建筑,从那一天开始》经典语录

《建筑,从那一天开始》经典语录

《建筑,从那一天开始》经典语录

经典语录

建筑师所承担的是将无形的资本可视化的任务,他们用灵敏的嗅觉不断追寻资本聚集之处并乐此不疲。这就是现代建筑师的形象。

此外,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建筑如同时尚一般是一种消费品。有很多建筑师对于这一倾向持批判态度,而我认为仅仅批判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在这种情况下,我大胆断言“不先沉浸在消费的海洋中,就不会有新建筑的诞生”。我认为能够有效地尝试对建筑自律*与艺术*的追求已止步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想要探寻建筑的新概念,绝不应该是感叹消费型都市社*缺乏的真实*,而应努力从那里去寻找新的真实*。并且那一真实*绝非隐藏在消费之中,而是在突破消费这一表象的不远的前方。

如果无法从根本上重新审视人类同不断变化而又故我的自然间的关系,而仅仅驻足于同量*、抽象*的自然间的关系的话,所谓为灾区的人们提案便是无稽之谈。反言之,若能在重新思考同原生态自然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针对街道与村落的方案,则无论它如何不现实,都将成为极好的信息。这将会是一个能够重新审视已渗透到我们建筑师身体发肤,让我们深信不疑的近代主义思想的绝佳机会。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直至今日,建筑内与外这一问题一直是我所思考的对象。人们通常重视建筑的外形,因此首先会针对建筑外形的好坏抑或用材料做出种种评价。建筑,原本同动物的巢穴是一种等同的存在。它之所以被作为“建筑”推崇,是因为人们开始思考如何在自然环境当中,开辟出一处同自然分离的空间。这一遵循欧几里得几何学的规则创造出的空间,由圆形或正方形的平面包围,*于周围环境。因此我们可以说,建造建筑即是将内外分离的行为。建筑凭借其**与完整*一直保持着辉煌的历史。正因如此,人们自然也会重视建筑的外形,对其好坏做出评价。

现场,我针对灾后重建提出了自己的三个基准。第一点是,不批判。我认为批判是局外者做的事。所谓不批判,就是不以第三者的身份对事物评头论足,而要时刻意识到自己本身就是从事灾后重建的当事人。第二点事,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我们应当主动行动起来去解决灾区面临的问题,无关大小。另外一点是,思考脱离身为建筑师个体的“我”时所能做的事情。

近代主义思想即是一种将我与他人、内与外明确加以区分的思想。这一明快的理念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代价是忽略了无法加以区分的灰*领域。但是无论是日语这门语言、日本传统的建筑空间或是人际关系,均是由于这一不明确*的存在,才得以保留其多元*。

所谓功能这一概念,仅仅是将人类丰富多*的行动进行了单纯区分和抽象化。并将功能与空间数目一一对应。然而人类原本就无法安于被拘泥在这样的有限空间之中。他们明明想更加自由随心地行动,却无奈不得不屈从于功能这一概念。因此诸多公共建筑,无论设计之初如何功能明确,其利用者却并非乐在其中。耸立着这些建筑的街道也必定无乐趣可言

我意识到,针对建筑的批判*,是二十世纪初期近代主义形成过程中应运而生的本质*的批判。当时,由于迄今为止欧洲的建筑都是石材搭建,昏暗而不卫生,勒·柯布西耶等主张新型建筑的人,提出了建造更加明亮开放的建筑这一社会改革方案。也就是说,现代主义建筑,同社会改造运动曾是一体的。它原本是充满希望、值得称赞的建筑理念。然而遗憾的是,如今只有当初的批判*被传承了下来。

于是我开始尝试,用建筑来展现消费生活。我认为,当出现一种新的社会状况时,建筑师应当做的,并非是站在高处加以批判,而应当投身其中尝试寻求突破口。直到如今,我依然坚持这种想法与做法。

标签: 经典语录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zhongwengu.com/book/1jm29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