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谷 >

书籍语录

> 《改变:问题形成和解决的原则》经典语录

《改变:问题形成和解决的原则》经典语录

本书三位作者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精神病与行为科学系临床教授,帕洛阿尔托心理研究院精简治疗中心的创始人和研究人员,他们共同发展了当今心理治疗领域深具影响力的精简治疗理论和模式。本书作者根据自己长期的临床实践经验,深入探讨了人们面对难题时的“变”与“不变”的态度以及问题是如何形成、为何会持续存在、如何又被突破解决的过程。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合平常理及遵从逻辑的思维方式确实是一种解决之道,但有时中规中矩的做法反而导致失败,而那些看似不合逻辑和非理*的行动,却出乎...(更多)

经典语录

在日常生活之中,当一个人不把人生视为一个行进的过程,而真的以为“抵达目的地”完全不成问题,这种乌托邦主义将成为一个大问题。例如,大众相信一个神话,认为人生的许多重要转折都是毫无问题、非常愉快的经验。但是,众所周知,所有这些人生的转折,通常都给人们带来不快、困扰和失望。

《改变:问题形成和解决的原则》经典语录

问题如何产生,问题为何持续存在,问题又如何得以解决。其重点在于探究一种悖论的现象,即遵循常理与“合乎逻辑”的行为导致失败,而“不合逻辑”与“非理*”的行动,反而使形势的变化如其所愿。

失败的原因之一是不切现实或不恰当的目标。当得到较多信息后或在治疗过程中,一些改变已经发生了,因而需要修正原先定下的目标。导致失败或困难的第二个原因是所选择的介入方法的*质。如果一个人应用了我们所给予的指导方法,但并没有发生任何正向的改变后果,那么我们的指导显然就是一个错误。若对这砦失败案例加以仔细探索,经常会发现我们对病人指导中的错误,也就可以使我们设计一个改进的计划。这些介入方法的致命弱点在于不论方法多好,必须要成功地影响一个人有动机去实行我们的指导。另一个失败的潜在原因是我们未能利用“语言”来对当事人说明方法,并使他愿意接受与实行这个方法。

群论提供我们一个架构,以思索一种变化,该銮化可以在某系统之内发生,但系统本身维持不变。逻辑类型理论对于种类之内,也就是其成员之间发生的事,并不在意,但是这一理论提供我们一个架构,以考虑成员和种类的关系,以及由某一逻辑层次转到更高一个层次所蕴涵的奇特改变。如果我们接受这两种理论之间的这一基本区分,那么应该有两种不同的改变:一种改变发生在某一系统之内,而系统本身维持不变;另一种改变发生时,则改变了系统本身。前一种为第一序改变,后一种改变为第二序改变即改变之改变。

问题的发生不是绝对的,也不是源自事物的天*,而是因人而异、依观点而定。 人的知觉和思想都是相对的,必须通过比较和对照才能运作。

在一个万物皆蓝的宇宙中,由于缺乏足以对照的其他颜*,所以也不可能产生蓝*这个概念。 ★群论:a.群由具有某一共同特征的成员组成 b.群的另一特征是,成员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顺序来组合 c.每一个群皆包括一个恒等成员 d.在任一符合群概念的系统中,每一成员皆有其相对或相反的成员 ★凡涉及某*的全部成员者,必定不是该*中的一员 ★一个大城市人口的经济行为,不能以一个居民的行为乘以居民人数来解释。

表达或解释某件事情需要我们在逻辑层次上更往上一阶。我们不可能在同一层次上完成对一件事情的解释;“解释是需要使用后设语言的,但是这一后设语言却不必 然是现成存在的。”“去影响改变”是一件事,“去沟通有关改变的事”是另一件事。简言之,这是正确逻辑类型和创造一个足够的后设语言的问题。

人类是所有个体*成的种类,但是人类本身并非一个个体。这两者属于不同层次,若想以其中一个来解释另一个,势必导致荒谬和混淆。

任何一件事,只有当它符合对现实的定义时,它才是真实的,而这些定义正是人们所设定的。 真实是有足够多数的人都同意称它为“真实”的事物——只是这个事实常被大家忘记,所以到后来,这个大家同意的定义,却被人们经验成外在的“客观存在”的“现实”了。不过,这种在大家共同同意之下而被具体化定义形成的“真实”,对不同的人也有程度上的差别。

企图以改造自我或改造世界来完成一个不切实际的理想,这种改变的方式又跟某些不可改变的困难纠缠在一起,从而形成问题。但有时候人们也会认为“困难不存在”才是问题,必须加以纠正,直至最后才发现自己在处理一个并不是问题的问题。

逻辑类型与系统层次的概念,对人生课题有着重要的贡献:个人生命因承受社会压制而被迫往内压扭或往外爆裂的表现状态,是否有机会(不论他意识与否)将不同体制层次的对待印记,还原地安置于不同逻辑层次的位置是一个发展的契机点!

尝试去训练自己捕捉住某个互动的过程,回想关系脉络中发生了“什么”及“如何”发生,而不是事后自以为是地去解释“为什么”;带着书中“问题形成”的观点与自己的经验对话,这种平行移动的参照方式要比企图借着去分析因果掌握解决之道,会多一些反映思索的空间。第二序改变的发展不来自执著地求变,而来自共享协同的开放态度。这一种共享协同的开放态度需要的不是一种掌控全局的全能者,而是知道探索的方法,能与人协同探索的人。

标签: 经典语录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zhongwengu.com/book/nzjk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