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谷 >

书籍语录

> 《给孩子的古诗故事》经典语录

《给孩子的古诗故事》经典语录


经典语录

大诗人杜甫来到重庆奉节,看见了诸葛亮摆的石阵,写下了一首诗,名为《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就是神奇的“八阵图”。其实这些石头堆只是诸葛亮在用石块演习阵法,而实际的“八阵图”据说在诸葛亮死后就消失了。一直到了唐代,有一个隐士曾经想把八阵图献给当时的皇帝唐玄宗,但是唐玄宗却拒绝了献图人。这之后一直到现在,“八阵图”再也没有露过面。

《给孩子的古诗故事》经典语录

*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四百八十寺,并不是实际的数量,而是形容寺庙很多。到底有多少座,杜牧自己也没有亲自数过,但是历史书里记载过,说在南朝的首都南京,当时至少有五百多座寺庙。有人说杜牧写的这首诗其实是在借古讽今,什么叫作借古讽今呢?就是借用古代的人和事情来评论现在。这里是说,杜牧是用南朝皇帝滥修寺庙浪费财力使得国家衰败的事情来*告唐朝的皇帝,可不要像梁武帝那样,误国害民。但是也有人说,杜牧的这篇诗就是描写自己所看到的*南的美丽景*而已。究竟是什么样的,恐怕只有杜牧自己才知道。

王昌龄说:从秦朝汉朝以来,边关上的战争就没有中断过。月亮照着边关,而那些从家乡远赴边关打仗的士兵们,很多都死在战场上了,再也回不到家乡。要是能有攻打龙城的大将*卫青和英勇的“飞将*”李广在,北方那些攻打唐朝骑兵的胡人哪里还敢跨过*山啊。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成为千古名句。虽然夕阳下的风景无限美好,可是有什么用呢?很快太阳就落山了,这一切美好的景*都会消失。就是说:事物虽然很好,但总有凋零的一天。像是花朵,像是人青春年少的时光,都是这样的。后来现代学者朱自清把这两句诗稍微改动了一下,写成了“但得夕阳无限好,何必惆怅近黄昏”,说现在夕阳下的景*多么美丽啊,何必要因为不久后太阳落山看不见这样的风景而悲伤呢?虽然只是做了非常轻微的改动,但这两句诗一下子就从悲伤的感觉变成积极乐观的意境了。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十枝花。在明朝的时候,徐州有位大才子叫徐文长。一年冬天,他去爬雪山,走到山上的放鹤亭中,看见一群年轻人正在亭子里边喝酒边欣赏梅花。放鹤亭在*苏省徐州市的云龙山上,它是北宋时候在山里隐居的一位叫张天骥的人修建的。张天骥养了两只仙鹤,他每天清晨都会到这个亭子来放仙鹤,于是就给这个亭子取了个名字叫放鹤亭。

什么是谜语诗?就是这首诗的本身是一个谜语,谜底有可能是一个物品,也可能是一个字。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就很喜欢写谜语诗。有一次,他请了一位老木匠为他设计宅院。过了几天,老木匠就把自己设计出来的模型拿给王安石看。王安石看了以后,点头说比较满意,但是又在模型的后花园墙壁正中写了一首诗:倚阑干柬君去也,霎时间红日西沉。灯闪闪人儿不见,闷悠悠少个知心。

“壮游”这个词源自唐朝,唐朝有个和李白齐名的诗人叫杜甫,他曾经在苏州准备好了船只,要乘着船一路东游到日本去,还写下一首特别长的诗叫《壮游诗》,“壮游”这个词就这样诞生了。

西施是古代春秋时期越国的一个美女,她的家乡就在浙*省诸暨市,离杭州很近的地方。她和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一起被称为古代四大美女。她有多美呢?据说她在河边洗衣服的时候,清澈的河水映出了她的身影,水里的鱼儿看见了这么美丽的影子,都忘记了游水,沉到河底去了,这就是西施沉鱼的故事。

从古到今,每一次打仗都会有无数的战士牺牲,永远回不来,谁知道这一次出征我还能不能回来呢?所以就让我痛饮几杯再上战场吧!”诗人王翰就把这样的场景记录了下来,写了一首诗: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什么是“壮游”呢?这可不像我们平时赶上放假,到一个地方住着高级宾馆,旅游玩耍几天那样,壮游指的是胸怀壮志的游历,旅行的时间特别长,路途也特别远。像唐僧去西天取经,就是一次伟大的壮游。

“道是无晴却有晴”看起来好像是在说天气是晴还是雨,实际上是小姑娘在问小伙子到底对自己是有情还是无情。

陆游一生都不甘心只做一个诗人,也不愿意别人把他看作诗人,他一直都认为自己是一名战士,连做梦都常常梦见自己身披战*、驰骋沙场、杀敌报国。他老了,闲居在家乡,快七十岁了,有一天夜晚刮大风下大雨,他已经躺在了床上,却被窗外呼呼的风雨声吵了起来,心想:现在自己的国家也像在风雨中一样,飘摇欲坠,一直受到金国的欺负,却不敢起来抗争。他越想越激动,便起床写下了一首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河入梦来。虽然已经年老体衰,可是陆游依然想为国家守卫边疆,当一名征战沙场的战士,而这样的愿望在现实中没法儿实现,他就希望能在梦里实现。

标签: 古诗 经典语录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zhongwengu.com/book/wj5e5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