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谷 >

习题库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一②题。(7分)题宣州开元寺水*[1](*下宛溪,夹溪居人)杜牧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一②题。(7分)题宣州开元寺水*[1](*下宛溪,夹溪居人)杜牧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一②题。(7分)题宣州开元寺水*[1](*下宛溪,夹溪居人)杜牧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一②题。(7分)


题宣州开元寺水*[1](*下宛溪,夹溪居人)


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2],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1]此诗写于唐文宗开成年间,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宜城)团练判官时。八年前,他供职于沈传师的幕下.也曾在此地盘桓。


 [2]范蠡,春秋时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后,乘扁舟归隐于五湖一带。


①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首联勾连古今,写登楼所见之景:放眼天际,惟见草*连空。诗人眼中风景如故,但六朝繁华已为陈迹。


B.第二联写的是眼前平淡而真实的生活:飞鸟来去出没在山*之中,诗人隐约听见夹溪居住的百姓的歌声和哭声。


C.第四联借对一代名臣范蠡的追慕而不可得,表达出仕途失望的惆怅;以似烟如雾的景语作结,更加重了惆怅之感。


D.诗中使用了融情于景的艺术手法,景物描写实虚结合,将风物景*表现得有*有声,传达出诗人明朗的心境。


E.诗人由六朝文物消磨而云天不为之变起兴,全诗笔意挥洒自如,含蓄有致,对仗精妥,意象颇有新意。      


                                                      答:【  】【  】


②对杜牧这首诗,古人曾说:“此诗全在景中写情,极洒脱,极含蓄,读之再三,神味益出。”(见《瀛奎律髓汇评》)在二、三两联中任选一联,结合诗句分析诗人是如何“景中写情”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

①B(第二联是进一步具体说明今古相同的自然风景,这两句似乎是写眼前景象,写“今”,但同时又和“古”相沟通。飞鸟在山*里出没,固然是向来如此,而人歌人哭,也并非某一片刻的景象,宛溪两岸的人们就是这样世世代代聚居在水边。这些都不是诗人一时所见,而是平时积下的印象,在登览时被触发了。)


D(诗人的情绪并不“明朗”,但把客观风物写得很美,并在其中织入“鸟去鸟来山*里”、“落日楼台一笛风”这样一些明丽的景象,给人爽利的感觉。明朗、健爽的因素与低回惆怅的心情交互作用,体现出了杜牧诗歌的所谓拗峭的特*。)


②第二联:“鸟去鸟来山*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评分要点:[景]对诗人心中的居住在宛溪两岸的百姓的生活画面有所描述,表述通顺即可。[情]承上联“今古同”想到宛溪的山水是持久的,歌哭相迭的一代代人生却是有限的。于是顿生无法让人生永驻的感慨。或:联想八年前曾游此地,今故地重游,虽明丽的风景依旧,无奈年华如流水,一去不复返,于是顿生人世变易的感慨。(意思对即可)

知识点:单元测试

题型:填空题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zhongwengu.com/exercises/04nzw2.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