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谷 >

习题库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民谣谚语,是人们世世代代的生活经验的高度总结与卓越智慧的长期积淀,有着极为丰富、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民谣谚语,是人们世世代代的生活经验的高度总结与卓越智慧的长期积淀,有着极为丰富、深...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民谣谚语,是人们世世代代的生活经验的高度总结与卓越智慧的长期积淀,有着极为丰富、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民谣谚语,是人们世世代代的生活经验的高度总结与卓越智慧的长期积淀,有着极为丰富、深厚的内涵,是极富特*的传统民间文化的形式之一。

两宋时期的民间谣谚中,有大量的倡导廉洁、颂扬廉政的内容。宋人认为:“为官之要,曰廉曰勤。”岳飞更是直率地指出:“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至于名相范仲淹,则其境界更高。他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清心做官,莫营私利”。这些至理名言,后多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转化为歌谣民谚。

另外,当时还有劝廉、守廉的民谣。例如:“世常羞贫贱,贫贱非我羞”;“人人为官莫敛财”;“住世一日,则做一日好人;居官一日,则做一日好事”;“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这些或诗或歌的民谣,代表了广大民众希望官场廉洁、官员廉正、不奢华、莫敛财的良好愿望。

据传,当时民歌谣谚中还广为流传着宋真宗写的《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诗歌中既有劝人勤学苦读的用意,也将读书、做官、发财之间的关系写得清楚明白。但不论怎么说,读圣贤书,做富足官,总比不学无术、只顾投机钻营和贪赃枉法要好。因此,时人又唱道:“谁不爱,黄金屋;谁不羡,千钟粟”;但他们也深知“儿孙自有儿孙福,何必为官去*”;且“富贵有余乐,贫贱不堪忧”。

两宋时期,大量的民谣谚语表达了人们对*污吏的愤恨,尤其是对北宋末年童贯、蔡京、朱勔等人的切齿之恨。如*朱勔受宠,仅家奴就有百余人封官赐爵。其中受金带者至有数十人。当时民谣说:“金腰带,银腰带,赵家世界,朱家坏!”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以*勒索的钱财而换取的腰带到手后,又被高价转卖,从而大获其利。因此,人们对贪赃枉法之徒愤慨至极,认为“打破筒(指童贯),泼了菜(指蔡京),便是人间好世界”。

有些诗歌民谚还揭露了*的罪恶与崇拜金钱的无耻嘴脸。南宋初,因大将张俊所领士兵自臀而下,文刺至足,故有“花腿*”之名。然而,这些花腿*成了他的私仆。他役使这些花腿搬运花石,在杭州为他修盖太平楼。当时民谣道:“张家寨里没来由,使他花腿抬石头,二圣(徽宗、钦宗)犹自救不得,行在(指杭州)盖起太平楼。”

*污吏无耻,他们崇尚“欲得富,须胡做”之道。其中,王黼尤为突出,他公然把各种官职按不同等级定价出售。于是,人们为他编了顺口溜:“三千索,直秘*;五千贯,擢通判。”以致大官大贪,小官小贪,甚至无官不贪。官吏*,实同盗贼,有时,*为害甚至倍过于贼。

同时在西夏的反贪文化中,同样有许多哲理*、思想*、文学*三者兼具的民谣谚语。如对*污吏追逐升官发财、贪婪成*、惟求享受的寄生生活抨击道:“又穿服,又贮财宝,不用借债;官爵已升,宫室已成,不缺用品”;“户户紫衣不缫丝,人人为官莫敛财”!这其中,既有控诉,也有讽刺,还有劝善戒恶民谣;世上正事三件:“畜牧、耕作和商贩;天下坏事三件:骗盗、贪索和赌钱”。

(摘自王春瑜著 《简明*反贪史》,有删改)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宋初,大将张俊让“花腿*”做他的私人仆从,为他搬运花石,为他修楼盖屋。当时就有民谣揭露了他的无耻嘴脸与罪恶。

B.名将岳飞等人的为官之说,名相范仲淹的至理名言,后多成为宋人的口头禅,转化为歌谣民谚中倡导廉洁、颂扬廉政的内容。

C.宋朝*污吏崇尚“欲得富,须胡做”之道,大官大贪,小官小贪,无官不贪。王黼甚至公然把各种官职按不同等级定价出售。

D.两宋时期的民间谣谚,内容都是倡导廉洁、颂扬廉政, 同时也表现出人们对*污吏的严厉谴责与愤恨。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当时民歌谣谚中广为流传的宋真宗的《劝学诗》,虽有劝人勤学苦读的用意,但也将读书、做官、发财之间的关系功利化了。

B.两宋时期有大量的倡廉、颂廉、劝廉、守廉的民谣,这些民谣代表了广大民众希望官场廉洁、官员廉正、不奢华、莫敛财等良好愿望。

C.两宋时期,大量的民谣谚语表达了人们对*污吏的愤恨,如 “世常羞贫贱,贫贱非我羞”“下民易虐,上天难欺”等。

D.民谚“又穿服,又贮财宝,不用借债;官爵已升,宫室已成,不缺用品”抨击了西夏*污吏的贪图享受、贪婪成*、贪逐升官。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同为民谣谚语,“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与“何必为官去*”“宝贵有余乐,贫贱不堪忧”对待功利的态度却是矛盾的。

B.两宋时期,人们用民谣谚语赞颂清官廉政,谴责*污吏,揭露社会黑暗,控诉*无耻,反映民众**,对当今的反贪文化颇有影响。

C.童贯、蔡京、朱勔、王黼等*污吏行径卑劣无耻,引得百姓切齿愤恨,百姓用民谚控诉、讽刺、抨击,揭露了他们的无耻嘴脸。

D.两宋的民谣谚语哲理*、思想*、文学*三者兼具,代表了民众的意志和情感,反映了社会的*、经济状况,表现了百姓的好恶与褒贬。

【回答】

4.D

5.C

6.B

【解析】

试题分析:

4.“内容都是倡导廉洁、颂扬廉政”的说法有误,应是“有大量的倡导廉洁、颂扬廉政的内容”,夸大其词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儿孙自有儿孙福,何必为官去*”等并非“表达了人们对*污吏的愤恨”,应是表达*群众希望官场清廉的良好愿望。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6.“对当今的反贪文化颇有影响”无据。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题型:选择题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zhongwengu.com/exercises/11jkem.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