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谷 >

习题库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3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3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3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3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欧阳修《秋声赋》

崇祯七年闰中秋,仿虎丘故事,会各友于蕺山亭。每友携斗酒、五簋、十蔬果、红毡一床,席地鳞次坐。缘山七十余床衰童塌妓无席无之在席者七百余人能歌者百余人同声唱“澄湖万顷”声如潮涌山为雷动。诸酒徒轰饮,酒行如泉。夜深客饥,借戒珠寺斋僧大锅煮饭饭客,长年以大桶担饭不继。命小傒岕竹、楚烟于山亭演剧十余出,妙入情理,拥观者千人,无蚊虻声,四鼓方散。月光泼地如水,人在月中,濯濯如新出浴。

——张岱《闰中秋》

11.下面对加点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欧阳子方夜读书   正           B.悚然而听之    惊惧的样子

C.烟霏云敛    云雾消散          D.仿虎丘故事    旧例

12.对下列句子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 于时为*           ② 会各友于蕺山亭

③ 初淅沥以萧飒       ④ 长年以大桶担饭不继

A.两个“于”字相同,两个“以”字相同    B.两个“于”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C.两个“于”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D.两个“于”字不同,两个“以”字不同

13.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缘山七十余床/衰童塌妓/无席无之/在席者七百余人/能歌者百余人/同声唱“澄湖万顷” /声如潮涌/山为雷动

B.缘山七十余床衰童塌妓/无席无之在席者/七百余人/能歌者百余人/同声唱“澄湖万顷” /声如潮涌/山为雷动

C.缘山七十余床/衰童塌妓/无席无之/在席者/七百余人能歌者/百余人同声唱“澄湖万顷” /声如潮涌/山为雷动

D.缘山七十余床衰童/塌妓无席无之/在席者七百余人/能歌者百余人/同声唱“澄湖万顷”声/如潮涌山/为雷动

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2分)

                                                                                       

(2)月光泼地如水,人在月中,濯濯如新出浴。(2分)

                                                                                      

【回答】

11.C  

12.C

13.(1)它之所以零落衰败,是因为秋气的余威。(2)月光泼洒在地上像水,人沐浴在月*中,洁净清朗,像刚刚出浴。

14.A

【解析】

11.

试题分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的正确与否。C项,云敛:云雾聚集。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

试题分析:此题需要逐项分析。两个“于”译作“在”介词。第一个“以”相当于“而”,连词;第二个“以”译作“用”,介词。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要掌握以下关键字词的翻译:(1)“所以”、“余烈”;(2)“泼”、“濯濯”。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有了一定的语感,读到该停顿之处,就会自然而然地停顿,不必苦思。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欧阳先生(欧阳修自称)夜里正在读书,(忽然)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心里不禁悚然。他一听,惊道:“奇怪啊!”这声音初听时像淅淅沥沥的雨声,其中还夹杂着萧萧飒飒的风吹树木声,然后忽然变得汹涌澎湃起来,像是*河夜间波涛突起、风雨骤然而至。碰到物体上发出铿锵之声,又好像金属撞击的声音,再(仔细)听,又像衔枚奔走去袭击敌人的*队,听不到任何号令声,只听见有人马行进的声音。(于是)我对童子说:“这是什么声音?你出去看看。”童子回答说:“月*皎皎、星光灿烂、浩瀚银河、高悬中天,四下里没有人的声音,那声音是从树林间传来的。”

  我叹道:“唉,可悲啊!这就是秋声呀,它为何而来呢(它怎么突然就来了呢)?大概是那秋天的样子,它的*调暗淡、烟飞云收;它的形貌清新明净、天空高远、日*明亮;它的气候寒冷、刺人肌骨;它的意境寂寞冷落,没有生气、川流寂静、山林空旷。所以它发出的声音时而凄凄切切,呼号发生迅猛,不可遏止。绿草浓密丰美,争相繁茂,树木青翠茂盛而使人快乐。然而,一旦秋风吹起,拂过草地,草就要变*;掠过森林,树就要落叶。它能折断枝叶、凋落花草,使树木凋零的原因,便是一种构成天地万物的混然之气(秋气)的余威。秋天是刑官执法的季节,它在季节上说属于*;秋天又是兵器和用兵的象征,在五行上属于金。这就是常说的天地之严凝之气,它常常以肃杀为意志。自然对于万物,是要它们在春天生长,在秋天结实。所以,秋天在音乐的五声中又属商声。商声是西方之声,夷则是七月的曲律之名。商,也就是‘伤’的意思,万物衰老了,都会悲伤。夷,是杀戮的意思,草木过了繁盛期就应该衰亡。”

——欧阳修《秋声赋》

崇祯七年闰八月中秋节,效仿虎丘的故事,与众位好友在蕺山亭聚会。每个人都拿一斗酒、五只簋、十蔬果、一床红毡,在席地上,依次坐下,靠着山边,有七十多床席子,年老的、儿童、塌妓等人,没有席的,没有这个活动,在席上的有七百多人,能唱歌的有一百多人,一同唱“澄湖万顷”,声音如同潮涌,山就像雷声那么大。很多酒徒狂喝酒,酒撒了很多。夜深了,可容纳都饿了,就借戒珠寺斋僧大锅煮的饭给客人吃,就这样,常年用大桶担饭不停止。让小傒岕竹、楚烟在山亭演剧十多次,妙入情理,簇拥观赏的人有千多人,没有蚊虻之声,夜深人静的时候,才结束演出。月光泼洒在地上像水,人沐浴在月*中,洁净清朗,像刚刚出浴。

                                                        ----张岱《闰中秋》

知识点:散文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zhongwengu.com/exercises/3gd654.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