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谷 >

习题库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白杨树的湖中倒影龙应台(1)为什么需要文学?了解文学、接近文学,对我们形成价值判断有什么关...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白杨树的湖中倒影龙应台(1)为什么需要文学?了解文学、接近文学,对我们形成价值判断有什么关...

问题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白杨树的湖中倒影龙应台(1)为什么需要文学?了解文学、接近文学,对我们形成价值判断有什么关...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白杨树的湖中倒影

龙应台

(1)为什么需要文学?了解文学、接近文学,对我们形成价值判断有什么关系?如果说,文学有一百种所谓“功能”,我必须选择一种最重要的,我的*是: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

(2)鲁迅的短篇《*》,讲的是一户人家的孩子生了痨病。民间的迷信是,馒头沾了鲜血给孩子吃,他的病就会好。或者说《祝福》里的祥林嫂,祥林嫂是一个唠唠叨叨的近乎疯狂的女人,她的孩子给狼叼走了。

(3)让我们假想,如果你我是生活在鲁迅所描写的那个村子里头的人,那么我们看见的、理解的,会是什么呢?祥林嫂,不过就是一个让我们视而不见或者绕道而行的疯子。而在《*》里,我们本身可能就是那一大早去买馒头,等看人砍头的父亲或母亲,就等着要把那个馒头泡在血里,来养自己的孩子。

(4)但是透过作家的眼光,我们和村子里的人生就有了艺术的距离。在《*》里头,你不仅只看见愚昧,看见愚昧后面“人”的生存状态,你同时也看见人的生存状态中不可动摇的无可奈何与悲伤。在《祝福》里头,你不仅只看见贫穷粗鄙,你同时看见贫穷下面“人”作为一种原型最值得尊敬的痛苦。文学,使你“看见”。

(5)我想作家也分成三种吧!坏的作家暴露自己的愚昧,好的作家使你看见愚昧,伟大的作家使你看见愚昧的同时认出自己的原型而涌出最深刻的悲悯。这是三个不同层次。

(6)文学使我们看见现实背面更贴近生存本质的一种现实,在这种现实里,除了理*的深刻以外,还有直觉的对“美”的顿悟。美,也是更贴近生存本质的一种现实。

(7)苏东坡的《*城子》是我最喜欢的一首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8)你说这短短七十个字,它带给我们什么?它对我们的价值判断有什么作用?你说没有,也不过就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那欲言又止的文字,文字里幽渺的意象,意象所激起的朦胧的感觉,使你停下来叹一口气,使你突然看向窗外倏然灭掉的路灯,使你久久地坐在黑暗里,让孤独笼罩,与隐藏最深的自己素面相对。

(9)但是它的作用是什么呢?如果鲁迅的小说使你看见了现实背后的纵深,那么,一首动人、深刻的诗,我想,它提供了一种“空”的可能,空,是另一种现实。我们平常看不见的、更贴近存在本质的现实。

(10)假想有一个湖,湖里当然有水,湖岸上有一排白杨树,这一排白杨树当然是实体的世界,你可以用手去摸,感觉到它树干的凹凸的质地。这就是我们平常理*的现实的世界,但事实上有另外一个世界,我们不称它为“实”,甚至不注意到它的存在。水边的白杨树,不可能没有倒影,只要白杨树长在水边就有倒影。而这个倒影,你摸不到它的树干,而且它那么虚幻无常:风吹起的时候,或者今天有云,下小雨,或者满月的月光浮动,或者水波如镜面,而使得白杨树的倒影永远以不同的形状、不同的深浅、不同的质感出现,它是破碎的,它是回旋的,它是若有若无的。但是你说,到底岸上的白杨树才是唯一的现实,还是水里的白杨树,才是唯一的现实。然而在生活里,我们通常只活在一个现实里头,就是岸上的白杨树那个层面,手可以摸到、眼睛可以看到的层面,而往往忽略了水里头那个“空”的,那个随时千变万化的,那个与我们的心灵直接观照的倒影的层面。

(11)文学,只不过就是提醒我们:除了岸上的白杨树外,有另外一个世界可能更真实存在,就是湖水里头那白杨树的倒影。

(节选自《百年思索》,有删改)

1. 在第(4)段中,作者说:文学,使你“看见”。请结合文章,概括《*》和《祝福》使我们“看见”的两层内容。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简析第(6)段在文中的作用。

3. 第(10)段中的“白杨树”指的是____________(不超过8个字),“白杨树的倒影”指的是_________(不超过8个字)。

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日常生活中我们对祥林嫂似的人物视而不见或绕道而行,只有通过文学我们才对他们充满同情。

B. 作家借文学作品使我们和现实之间产生了艺术的距离,从而让我们对现实有了更理*的理解。

C. 诗词的文字、意象、意境会带给读者突然的触动,让读者更贴近自己的内心,看见真实的自己。

D. 与鲁迅小说的现实*作用不同,苏东坡的词向我们提供了看不见却更贴近存在本质的“空”。

5. “一首动人、深刻的诗,我想,它提供了一种‘空’的可能,空,是另一种现实。我们平常看不见的、更贴近存在本质的现实。”请以具体的文学作品为例(本文涉及的文学作品除外),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回答】

1.     (1). 第一层:文学使我们从日常人物和生活状态中认清人类的生存状态。    (2). 第二层:文学使我们对人类生存的悲伤与痛苦(精神苦难)产生尊敬和悲悯(深刻体悟)。   

2. 总结上文文学能使我们看见现实背面更贴近生存本质的一种现实的两层内容,同时,引出下文。   

3.     (1). 理*的现实世界    (2). 感*的心灵世界    4. A   

5. 如《明天》,我们不仅看到了旧社会*生活的苦难,还看到了人*的丑恶。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提炼概括。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方法有:(1)整体阅读语言材料。把握语言材料的内容要点,即明确文中透露的信息点。(2)根据题干要求,对照语言材料进行搜索阅读,查找与题干相对应的信息源,辩别真伪,筛选所需信息。(3)在阅读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思路,将文章前后进行比照、勾连,归纳出文章大意。这是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作过程。整体感知的直接体现就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概括准确是整体感知正确的表现,是深入解读的基础。

从“在《*》里头,你不仅只看见愚昧,看见愚昧后面‘人’的生存状态,你同时也看见人的生存状态中不可动摇的无可奈何与悲伤”可知,文学使我们从日常人物和生活状态中认清人类的生存状态;从“在《祝福》里头,你不仅只看见贫穷粗鄙,你同时看见贫穷下面‘人’作为一种原型最值得尊敬的痛苦”可知,文学使我们对人类生存的悲伤与痛苦产生了尊敬和悲悯。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段落作用,思维角度涉及内容主旨、结构思路、语言修辞等三方面。开头语段的作用大致为: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结尾语段的作用通常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等等。过渡语段的作用主要是承上启下,做题时要具体回答怎样承上、如何启下。本题考查的是过渡段的作用。

从“文学使我们看见现实背面更贴近生存本质的一种现实……”可知,第(6)段总结了上文“透过作家的眼光,我们和村子里的人生就有了艺术的距离。在《*》里头,你不仅只看见愚昧,看见愚昧后面‘人’的生存状态,你同时也看见人的生存状态中不可动摇的无可奈何与悲伤。在《祝福》里头,你不仅只看见贫穷粗鄙,你同时看见贫穷下面‘人’作为一种原型最值得尊敬的痛苦。文学,使你‘看见’……”。同时,引出下文。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提炼概括。

由“假想有一个湖,湖里当然有水,湖岸上有一排白杨树,这一排白杨树当然是实体的世界,你可以用手去摸,感觉到它树干的凹凸的质地。这就是我们平常理*的现实的世界”可知,第(10)段中的“白杨树”指的是理*的现实世界;由“水边的白杨树,不可能没有倒影,只要白杨树长在水边就有倒影。而这个倒影,你摸不到它的树干,而且它那么虚幻无常……我们通常只活在一个现实里头,就是岸上的白杨树那个层面,手可以摸到、眼睛可以看到的层面,而往往忽略了水里头那个‘空’的,那个随时千变万化的,那个与我们的心灵直接观照的倒影的层面”可知,第(10)段中的“白杨树的倒影”指的是感*的心灵世界。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

A项,“日常生活中我们对祥林嫂似的人物视而不见或绕道而行,只有通过文学我们才对他们充满同情”错误,原文是说“让我们假想,如果你我是生活在鲁迅所描写的那个村子里头的人,那么我们看见的、理解的,会是什么呢?祥林嫂,不过就是一个让我们视而不见或者绕道而行的疯子……”,原文只是假设的情况,并不代表现实中就是如此。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体会句子含意的原则:①从词语到句子,即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来理解。②从形式到内容,即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修辞手法及句子的语言气势,对它表达的内容来理解与把握。③从篇章到语句,即联系文章主旨来理解句子的真实含意。

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题干中的句子的含义,重视文学作品中“平常看不见的、更贴近存在本质的现实”的一面。考生还要注意题目要求,所举文学作品的例子不能是本文涉及的文学作品。如以鲁迅先生的《明天》为例,《明天》讲述了鲁镇的寡妇单四嫂子的丧子之痛,抨击了黑暗社会吃人的本质和没落社会中人们的无情和冷漠。让我们不仅看到了旧社会*生活的苦难,还看到了人*的丑恶。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型:现代文阅读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zhongwengu.com/exercises/dwe2d9.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