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谷 >

习题库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倾听那涛声蔡永祥听涛山,是湘西凤凰古城内的一座小山,依*而立、佳木葱茏,兰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倾听那涛声蔡永祥听涛山,是湘西凤凰古城内的一座小山,依*而立、佳木葱茏,兰蕙...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倾听那涛声蔡永祥听涛山,是湘西凤凰古城内的一座小山,依*而立、佳木葱茏,兰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 题。


倾听那涛声


蔡永祥


听涛山,是湘西凤凰古城内的一座小山,依*而立、佳木葱茏,兰蕙*芳,山泉淙淙。1992年5月10日,这座山显得格外庄严肃穆。享誉中外的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在*病逝四周年后,由夫人张兆和将骨灰捧回家乡,来此安葬。天幕低垂,沱*呜咽。这颗生于斯爱于斯的灵魂,终于枕着涛声在这里永远安息。


沱*的水,进入凤凰城时,绕了个圈子,拐了个弯,*水由此变得缓慢。据说是朱元璋为了坏凤凰的龙气,强行改道的。它原来就清清凌凌、清亮可人,流动起来也是一副大家闺女的样子,温温柔柔、不紧不慢。几乎听不到涛声,偶尔有一两声哗哗声,那是水欢快的舞蹈。流着流着,就到了跳岩处。跳岩,大概是凤凰人为了通行方便建的。两排一高一低间隔着的石头方柱,立在水中,水低时,两排岩柱都可以走,水涨时,从高处走。而水,一流到跳岩这里,就拥挤了起来,一起吼叫起来,显得异常热闹。


在听涛山的脚下,就有一处跳岩,白*的浪花高高飞舞,隆隆的涛声响彻云天。仿佛这涛声,就是专门让沈老听的,自从沈老长眠于此,这涛声仿佛就带着感情了。是啊,沱*甘甜的*水,哺育了沈老,沱*不息的涛声,一直在沈老的梦里啊!沈老在《心与物游》的开头这样说:“我的生活与思想皆从孤独得来,而这点孤独与水不能分开。”


二十年代就蜚声文坛,被誉为“*第一流的现代文学作家,仅次于鲁迅”的沈从文先生,1902年12月28日,出生在凤凰古城中营街的一座典型的南方古四合院里。在沱*边,他度过了充满传奇**的童年。他在沱*连绵不息的涛声里,兴味盎然地习读着凤凰城内外那本由自然和人事写成的社会大书,那无数平凡而新鲜的事物,总是牵动着他好奇的目光。沈从文先生默默观察着小城镇的众生百态,也在静默中明白了很多事情。这给他以后的文学道路奠定了基础。


1924年沈从文先生开始文学创作,作品主要以湘西生活为题材,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美。语言格调朴纳传神,句式简峭,具有浓郁的地方**,凸现出乡村人*特有的风韵与神采,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给人教益和启示。


沈从文先生魂归凤凰,他的骨灰一半撒入沱*之中,一半安葬在听涛山上。沈老墓地所在地,从前是文人墨客在凤凰休闲观光的场所。前临清澈亮丽的沱*,背靠风景秀丽的听涛山,四季鸟语花香、风光如画。这是一座别具一格的坟茔,没有凸起的坟土,没有华丽的装饰,没有人工雕刻的痕迹,一块自墓穴后凿取来的不规则的天然五*巨石肃然矗立,成为沈老先生坟墓的独特标志。正面刻有沈老富有哲学内涵的手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这是真*情的沈从文先生晚年对人生的彻悟。用他儿子沈龙朱的话说:“我觉得父亲在晚年的时候有一种对世事的洞彻,他已经能超越他的际遇看人看事了。”背面刻有沈从文姨妹、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张充和先生撰书,沈从文侄女婿、*美术学院著名雕塑家刘焕素教授镌刻的挽联:“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蕴涵“从文让人”之意。又是沈老一生的真实写照。读其文、听其言、观其行,沈老之所以能长久地受到人们的敬仰,得到众多文人骚客的祭拜,不能不引人深思。


把用野花织成的花环,恭敬地放置在碑上,我深深地三鞠躬,然后绕着石碑转了三圈,以示对沈老的敬仰。一位*文坛上的大师,一位历史文物研究学家,生前没有显赫的地位,死后在自己喜爱的听涛山上也仅仅占了这么小小的一个地方,真是与众不同、“亦谦亦让”的沈从文!


山是归根山,水是忘情水,石是三生石,倦游归来的沈先生,在这儿画上了他人生的句号。“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就回到故乡。”出生在凤凰的著名国画大师黄永玉这样写道。


2007年5月20日,又是一个叫人难忘的日子。15年前捧着沈老骨灰来凤凰的张兆和女士,她的骨灰也被亲人捧着从*移居听涛山。从此,这位曾叫乡下人“喝杯甜酒”的张兆和与沈从文共眠听涛,永远和凤凰的山水、乡情相伴了。


离开沈从文先生的墓地,我又一次站在跳岩上。此时天*已晚,暮*中,沱*的水面上飘起了高高的一层白雾,如若仙境一般。这时的涛声也显得格外清晰、委婉,宛若不加修饰的苗家山歌,动人心魄。旁边的听涛山更加寂静,仿佛它也知道,有一对思乡的人儿,正在静静地倾听,倾听……


(《散文百家》2008年第6期)


14.根据文意,说说沈老为什么“能长久地受到人们的敬仰”。(4分)


答:                                                                       


                                                                               


15.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6分)


⑴自从沈老长眠于此,这涛声仿佛就带着感情了。


答:                                                                        


                                                                               


⑵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就回到故乡。


答:                                                                       


                                                                                


16.结合文中对沈从文的坟茔的描述,谈谈你对沈从文的坟茔“别具一格”的理解。(6分)


答:                                                                       


                                                                               


17.最后一段的景物描写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                                                                       

【回答】

14.①沈老的作品赞美人*美,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给人教益和启示。(2分)②真*情的沈从文先生晚年对人生有了彻悟,能超越他的际遇看人看事。(1分)③为人低调,谦恭让人。(1分)(共4分。注意原文的提示词:“读其文、听其言、观其行”)


15.⑴沱*甘甜的*水,哺育了沈老;沱*不息的涛声,一直在沈老的梦里。(每点1分,两点都谈到给3分。谈到沈老与沱*相互依存的关系即可)


叶落归根。(1分)沈从文生于凤凰城,爱恋沱*水,葬于听涛山。(1分)山是归根山,水是忘情水,石是三生石,倦游归来的沈先生,在这儿画上了他人生的句号。(1分)(意思对即可)


16.①前临清澈亮丽的沱*,背靠风景秀丽的听涛山,四季鸟语花香、风光如画。(2分)②没有凸起的坟土,没有华丽的装饰,没有人工雕刻的痕迹,只有一块自墓穴后凿取来的不规则的天然五*巨石肃然矗立,成为沈老先生坟墓的独特标志。(2分)③一位*文坛上的大师,一位历史文物研究学家,生前没有显赫的地位,死后在自己喜爱的听涛山上也仅仅占了小小的一个地方。(2分)(大意如此即可)


17.文末的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沈从文的由衷钦敬、深切怀念和美好祝福之情。(2分)用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沈从文与张兆和共眠听涛,永远和凤凰的山水、乡情相伴的情形。(2分)同时,呼应开头,照应标题,小结全文,深化主题。(2分)(意思对即可)

知识点:单元测试

题型:未分类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zhongwengu.com/exercises/dznwy2.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