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谷 >

习题库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论梁元帝读书清·王夫之*陵陷,元帝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或问之,答曰:“读书万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论梁元帝读书清·王夫之*陵陷,元帝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或问之,答曰:“读书万卷...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论梁元帝读书清·王夫之*陵陷,元帝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或问之,答曰:“读书万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论梁元帝读书

清·王夫之

*陵陷,元帝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或问之,答曰:“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有恶其不悔不仁而归咎于读书者,曰:“书何负于帝哉?”此非知读书者之言也。帝之自取灭亡,非读书之故,而抑未尝非读书之故也。取帝之所撰著而观之,搜索骈丽,攒集影迹,以夸博记者,非破万卷而不能。于其时也,君父悬命于逆贼,宗社垂丝于割裂;而晨览夕披,疲役于此,义不能振,机不能乘,则与六博投琼①、耽酒渔*也,又何以异哉?夫人心一有所倚,则圣贤之训典,足以锢志气于寻行数墨之中,得纤曲而忘大义,迷影迹而失微言,且为大惑之资也,况百家小道,取青妃白②之区区者乎?

或曰:“读先圣先儒之书,非雕虫之比,固不失为君子也。”夫先圣先儒之书,岂佛徒之言,书写读诵而有功德者乎?读其书,察其迹,析其字句,遂自命为君子,无怪乎为良知之说者起而斥之也。

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乃善读者有得于心而正之以书者鲜矣,而如太子弘之读《春秋》而不忍卒读者鲜矣,而如穆姜之于《易》,能自反而知愧者鲜矣。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志定而学乃益,未闻无志而以学为志者也,以学而游移其志异端邪说流俗之传闻淫曼之小惠大以蚀其心思而小以荒其日月元帝所为,至死而不悟者也,恶得不归咎于万卷之涉猎乎?儒者之徒,而效其卑陋,可勿*哉?

(取材于清王夫之《论梁元帝读书》)

注释:①六博投琼:古赌博游戏。 ②取青妃白:比喻卖弄文字技巧。

16.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晨览夕披,疲役于此        披:覆盖

B.六博投琼、耽酒渔*          渔:谋取

C.且为大惑之资也              资:借口

D.非雕虫之比                  雕虫: 雕琢词句,用于贬义或自谦

17.下列各组划线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志定而学乃益                       臣乃敢上璧

B.以夸博记者                         以其无礼于晋

C.取帝之所撰著而观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D.君父悬命于逆贼                     于其身则耻师焉

1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读书之人学习文章的精华,不善读书之人,只学其华丽的词章和排偶,不探究文章的内涵。作者认为梁元帝就是这样一个不善读书之人,他读书只是“搜索骈丽,攒集影迹,以夸博记”,片面追求形式,因而纵读万卷,也无一用。

B.读书不仅要善于明理,而且要学以致用,或为强国富民,或为修德进业。梁元帝读书虽勤奋刻苦,却只是沉溺于书籍而置国事家事于不顾,导致正义不能伸张,时机不能把握,所以作者认为他的读书与赌博、耽酒等没什么区别。

C.作者认为读书有了心得,就要将自己的言行用书中的道理来加以检验纠正,而这样做的人,已经很少了。

D.梁元帝把自己的灭亡归咎于读书太多,而作者认为梁元帝的灭亡并不仅仅是读书多的缘故,因而强调读书不仅要多读,还要善读。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以 学 而 游 移 其 志 异 端 邪 说 流 俗 之 传 闻 淫 曼 之 小 惠 大 以 蚀 其 心 思 而 小以 荒 其 日 月 元 帝 所 为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夫人心一有所倚,则圣贤之训典,足以锢志气于寻行数墨之中。

(2)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修己治人之体也。

【回答】

16.A

17.A

18.D

19.以学而游移其志/异端邪说/流俗之传闻/淫曼之小惠/大以蚀其心思/而小以荒其日月/元帝所为

20.(1)人心一有沉迷依赖,那 么圣贤的训典,就足以用来禁锢志气,只能在咬文嚼字处下功夫。(2)那么应该怎么读书呢?明白人生的大道理,用来确立修养自身治理百姓的根本。(第一句4分,第二句3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解析】

16.

试题分析:披:翻开,翻阅。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17.

试题分析:A乃:都解释为才,副词B以: 前句:来,表目的;后句:因为。C而,前句:表顺承,后句表递进。D于,前句表被动 ,后句表引出对象,对于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的此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依据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如此题D项“于”表转折,译为“对于”,把“对于”带到前面的句子中,显然不通顺,前面的“于”是“被”的意思,可见用法不同。

18.

试题分析:“因而”连接的前后句没有因果关系。

【考点定位】概括中心意思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选项D“因而”连接的前后句没有因果关系。

19.

试题分析:注意事件的转换。同时注意一些词语,如“而”表转折,一般前后可以断开。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20.

试题分析:重点词语:“倚”“锢”“何为”“体”。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倚”“锢”“何为”“体”等实词,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梁武帝承运三年)*陵沦陷,元帝烧掉古今图书十四万卷。有人问他,(为什么要焚书)他回答说:“我读书万卷,还落得今天的下场,所以把书烧了。”有厌恶元帝不悔恨自己治国不仁,而归罪于读书的人说:“书哪里对不起元帝呢?”这不是懂得读书的人所说的言论。元帝自 取灭亡,固然不是因为读书的缘故,而也未尝不是因为读书所导致的。拿元帝所著述的文章来看,收集华丽的史料典故,用来夸 耀自己的博学,认为自己是读破万卷书,才有今日的成就。而当时,元帝被叛贼挟持,国家社稷面临割裂灭亡,而 元帝早晚苦读,乐此不疲,正义不能伸张,时机不能把握,那和沉迷于赌博 游戏,沉溺于饮酒美*,又有什么不同呢?人心一有沉迷依赖,那么圣贤的训典,就足以禁锢志气,只能在咬文嚼字处在下功夫,得到了小知识而忘却了大道理,迷惑于文章典故而遗漏了隐微精深的言论,这就是“大惑不解”者的借口,况且百家小道,就像青*白*相配的绘画小技巧,小小的文字技巧,对国家*毫无帮助 。

有人说:“读先圣先儒的书,不是雕虫小技,实在不失为君子。”先圣先儒的书籍,岂是像佛教的言论,只要每天书写诵读就会有功德的吗?读书观察分析字句,就自命为君子,无怪从事“致良知”之说的学者,会群起而斥责了。

那么应该怎么读书呢?明白人生的大道理,用来确立修养自身治理百姓的根本,观察隐微精义 的言论,以之达到善于精通事理,心领神会的地步,而将之付诸实用。善于读书而有心得,又能以书导正的人很少,如太子李弘读《春秋》而不忍心读下去的很少,就像穆姜命卜史占卦,能自我反省而知道惭愧的人也很少了。

所以孔子曰:“我十五岁立志向学。”心志坚定学问才能精进,没听过胸无大志而以学为志的。以求学游移心志,异常邪恶的学说,粗俗的传说,放荡散漫的小聪明,严重的会腐蚀人心,小则浪费时间,元帝的所作所为至死都不觉悟啊!哪里能不归罪涉猎了万卷的书籍呢?一般的学者,却效法他的卑陋,怎么可以不加以*惕呢?

知识点:散文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zhongwengu.com/exercises/elwqnz.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