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谷 >

习题库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过山农家顾况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莫嗔焙茶*暗,却喜晒谷天晴。24.请比较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过山农家顾况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莫嗔焙茶*暗,却喜晒谷天晴。24.请比较分...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过山农家顾况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莫嗔焙茶*暗,却喜晒谷天晴。24.请比较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过山农家

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暗,却喜晒谷天晴。

24.请比较分析一二句中的“泉声”和“鸡鸣”的作用。(3分)

                                                                            

25.三四句刻画了一位怎样的山农形象?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分析。(3分)

                                                                            

26.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4分)

                                                                            

【回答】

24.“泉声”和“鸡鸣”都是声音,以声衬静,反衬了环境的幽静。(1分) “泉声”突出了山间(自然)的幽静,而“鸡鸣”则充满了世间情味和日常生活气息。(2分)

25.刻画了一位爽直、淳朴、勤劳的山农形象。(1分) “莫嗔”句是山农陪诗人看焙茶时说的致歉语,“却喜”句写山农为天晴而欣喜,流露出劳动者的本*。(2分)

26.按诗人走访的顺序来写。(1分)先写山行途中的景*,再写刚到农家时的情景,最后写山农陪诗人看焙茶和晒谷。(3分)(如答“先写环境,后写人事”,言之成理也可。)

【解析】

24.

试题分析:首句“板桥人渡泉声”,截取了行途中的一景。当作者走过横跨山溪的木板桥时,有淙淙的泉声伴随着他。句中并没有出现“山”字,只写了与山景相关的“板桥”与“泉声”,便颇有气氛地烘托出了山行的环境。“人渡泉声”,看似无理,却真切地表达了人渡板桥时满耳泉声淙淙的独特感受。“泉声”的“声”字,写活了泉水,反衬出山间的幽静。这一句写出农家附近的环境,暗点“过”字。“人渡”的“人”,实即诗人自己,写来却似画外观己,抒情的主体好像融入客体,成为景物的一部分了。短短一句,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仿佛分享到作者步入幽境时那种心旷神怡之情。从首句到次句,有一个时间和空间的跳跃。“茅檐日午鸡鸣”,是作者穿山跨坡来到农家门前的情景。鸡鸣并不新奇,但安排在这句诗中,却使深山中的农舍顿时充满喧闹的世间情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茅檐陋舍,乃“山农家”本*;日午鸡鸣,仿佛是打破山村沉静的,却更透出了山村农家特有的悠然宁静。正是为了反托闲静后面的忙碌。从表现手法说,这句是以动衬静;从内容的暗示*说,则是以表面的闲静暗写繁忙。故而到了三四两句,笔触便自然接到山农家的劳作上来。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5.

试题分析:第三句是从人物着笔,带出环境。笔法的改变是为了突出山农的形象,作者在“焙茶*暗”之前,加上“莫嗔”二字,便在展现劳动场景的同时,写出了山农的感情。从山农请客人不要责怪被*熏的口吻中,反映了他的爽直*格和劳动者的本*。“莫嗔”二字,入情入理而又富有情韵。继“莫嗔”之后,第四句又用“却喜”二字再一次表现了山农感情的淳朴和*格的爽朗,深化了对山农形象的刻画,也为全诗的明朗*调增添了鲜明的一笔。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6.

试题分析:该类题考核构思脉络,具体说,就是一首诗词是如何开头、展开、变换、衔接、结尾的。首句“板桥人渡泉声”,截取了行途中的一景。从首句到次句,有一个时间和空间的跳跃。前两句从环境着笔,点出人物,而第三句是从人物着笔,带出环境。第四句又用“却喜”二字再一次表现了山农感情的淳朴和*格的爽朗,深化了对山农形象的刻画,也为全诗的明朗*调增添了鲜明的一笔。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知识点:

题型:语言表达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zhongwengu.com/exercises/ljo3pz.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