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谷 >

习题库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张之洞,字香涛,直隶南皮人。少有大略,务博览为词章,记诵绝人。年十六,举乡试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张之洞,字香涛,直隶南皮人。少有大略,务博览为词章,记诵绝人。年十六,举乡试第...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张之洞,字香涛,直隶南皮人。少有大略,务博览为词章,记诵绝人。年十六,举乡试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之洞,字香涛,直隶南皮人。少有大略,务博览为词章,记诵绝人。年十六,举乡试第一。同治二年,成进士,廷对策不循常式。十二年,典试四川,就授学政。所取士多俊才。之洞以文儒致清要,遇事敢为大言。俄人议归伊犁,与使俄大臣崇厚订新约*条。之洞论奏其失,疏上,乃褫崇厚职治罪。往者词臣率雍容养望,自之洞喜言事,同时宝廷、陈宝琛、张佩纶辈崛起,纠*时政,号为清流。七年,由侍讲学士擢*学。俄授山西巡抚。条上治晋要务,未及行,移督两广。

八年,法越事起。法攻越未能下,复分兵攻*,其后遂据基隆。会法提督孤拔攻闽浙*毁其坐船孤拔殪而我*不知法原停战廷议许焉。授李鸿章全权大臣,定约。之洞耻言和,则*自图强,设广东水陆师学堂,创**厂,开矿务局。疏请大治水师,岁提专款购兵舰。

二十一年,代刘坤一督两*,至则巡阅*防,购新出后膛*,改筑西式*台,设专将专兵领之。募德人教练,名曰“*南自强*”。采东西规制,广立武备、农工商、铁路、方言、*医诸学堂。时国威新挫,朝士日议变法,废时文,改试策论。之洞言“废时文,非废五经、四书也。否则国家重教之旨不显,必致不读经文,背道忘本,非细故也。今宜首场试史论及本朝政法,二场试时务,三场以经义终焉。”又言“武科宜罢骑*、*石,专试火器。欲挽重文轻武之习,必使兵皆识字,励行伍以科举。”二十六年,与坤一合上变法三疏,其论*积弱不振之故,宜变通者十二事,宜采西法者十一事。其尤要者,则设学堂,停科举,奖游学。皆次第行焉。

德宗暨慈禧皇太后相继崩,醇亲王载沣监国摄政。议立海*,之洞言海*费绌可缓立,争之不得。移疾,遂卒,年七十三,朝野震悼。赠太保,谥文襄。

之洞短身巨髯,风仪峻整。莅官所至,必有兴作。务宏大,不问费多寡。爱才好客,名流文士争趋之。任疆寄数十年,及卒,家不增一亩云。

(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二十四》,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法提督孤拔攻闽浙/*毁其坐船/孤拔殪而我*/不知法/原停战/廷议许焉

B.会法提督孤拔攻闽浙*/毁其坐船/孤拔殪/而我*不知/法原停战/廷议许焉

C.会法提督孤拔攻闽浙*/毁其坐船/孤拔殪而我*/不知法/原停战/延议许焉

D.会法提督孤拔攻闽浙/*毁其坐船/孤拔殪/而我*不知/法原停战/廷议许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策,最初是一种设置问题由应试者回答的察举方式。文中指殿试时回答皇帝的策问。

B.*学,官名别称。明清时用它来称呼内*大学士,即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C.移疾,是指古时官员上书称病。实际上它与“下车”一样,都是为官者求退的婉辞。

D.疆寄,字面意是将疆土托付臣子。可引申为保疆守土的地方大员,文中即用此义。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之洞为国选才,用心治理地方。他主持科考,选人重真才实学;他被任命为山西巡抚后,便着手思考治理当地的重要事务。

B.张之洞遇事敢言,引领风气之先。他上书指明与俄新约不妥之处,崇厚因此被革职问罪;他还与宝廷等人因纠*时政被誉为清流。

C.张之洞忠心爱国,多谋强国之策。任职两广、两*期间,他设立学堂,培养*人才;购买*备,增强国家*事实力。

D.张之洞主张变革,以应时代潮流。他与同僚上疏,认为*积弱不振的原因是未采取西方的先进做法,其提出的建议此后都得以推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往者词臣率雍容养望,自之洞喜言事。

(2)莅官所至,必有兴作。务宏大,不问费多寡。

【回答】

1.D

2.C

3.D

4.(1)以往的文臣一般都做事懒散培养虚名,从张之洞开始文臣喜欢议论政事。

(2)他每到一处任职,一定会兴建建筑。而且追求规模宏大,不过问花费多少。

【分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

本题中,“闽”和“浙”都是地名,“法提督孤拔”是主语,故此“会法提督孤拔攻闽浙”句意完整,后面断开,由此排除B、C项;“殪”意即“死”,“而”表示转折关系,“原停战”的主语是“法”,所以“而”之前应断开,“法”之前应断开,由此排除A项。

故选D。

2.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语境的含义。

C项,“它与‘下车’一样,都是为官者求退的婉辞”说法错误。“下车”是指官吏上任,而不是求退。

故选C。

3.本题考查理解和辨析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要判断精准,一要有整体阅读的意识,在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分析归纳文章内容,分析其主要艺术手法,感悟其语言特点和作品风格,二要带着选项回原文,比照其相关信息区仔细辨析,因为问题往往出在细节处,可能仅是一字之差。考查翻译的,可以使用代入法判断,但一定要注意理*分析智慧选择,千万别先入为主导致误判。

D项,“认为*积弱不振的原因是未采取西方的先进做法”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与坤一合上变法三疏,其论*积弱不振之故,宜变通者十二事,宜采西法者十一事。其尤要者,则设学堂,停科举,奖游学”,由此可见张之洞分析了*积弱不振的原因,但并没有提到是因为没有采取西方的先进做法。

故选D。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固定短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补,最后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做好翻译题,一要结合语境即语句的上下文理解其意思,二要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做到字字落实。

本题翻译时要注意以下重点字词:“往者”:以往;“词臣”:文臣;“率”:都;“雍容”:懒散;“望”:虚名;“自”:从……开始;“莅”:到任;“兴作”:兴建建筑;“务”:追求;“费”:花费。

【点睛】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参考译文:

张之洞,字香涛,是直隶南皮人。年轻时就有远大的谋略,努力博览群书,写文章,记忆背诵的本领超出其他人。十六岁时,考中乡试第一名。同治二年,考取进士,廷试时回答皇帝的策问不遵循常规。同治十二年,主持四川考试。随即被授予学政之职。他所录取的人士大多有卓越的才能。张之洞凭借文士身份终获*要职,遇事敢于发表独到的见解。俄国人与清*商议归还伊犁,与出使俄国的大臣崇厚签订了新约*条。张之洞上书指出新约的不妥之处,奏章呈上之后,(皇帝)就将崇厚革职问罪。以往的文臣一般都做事懒散培养虚名,从张之洞开始文臣喜欢议论政事。与此同时宝廷、陈宝琛、张佩纶等人渐掌要职,对当时政务督查*劾,他们被称为清流。光绪七年,张之洞从侍讲学士被提拔为内*大学士。不久被任命为山西巡抚。他分条上陈治理山西的各项重大任务,还没来得及推行,便被调去督查两广。

光绪八年,法越战争爆发。法国还没攻下越南,又分兵攻打*,之后又霸占了基隆。这时,恰好法国提督孤拔率*攻打福建、浙*,清*大*击沉了他的船只,孤拔毙命,但我*并不了解实情,法国希望(原)停止战争,朝廷经过商议答应了。任命李鸿章为全权大臣,与法国签订条约。张之洞认为与法国讲和是种耻辱,就暗地里自己谋求强国之法,设立广东水陆师学堂,创建**工厂,开办矿务局。上书请求大力发展水*,并每年拨专款用于购买战舰。

光绪二十一年,代替刘坤一任两*总督,到任就巡视长*防务,购买新出的后膛*,改建西式*台,设立专人负责。招募德国人来训练士兵,起名叫“*南自强*”。(张之洞))采用中西规格模式,在多处设立武备、农工商、铁路、方言、*医等各种学堂。当时清*刚刚在*午战争中战败,朝臣每天商议变法,废除八股文,改用议论当前*问题、向朝廷献策的文章。张之洞说:“废除八股文,并不是要废除五经、四书。否则国家重视教化的宗旨难以显现,必定导致读书人不读经书,背弃道义忘记根本,这并非小事。现在应该首场测试史论以及国家政策法令,第二场测试当下重大事务或客观形势,第三场用测试经籍义理来作结。”又说:“武科考试应取消骑马*箭、舞*弄*及个人力量等测试,只测试**。想改变重文轻武的习气,一定要让士兵都能识字,借科举考试的改变来振兴*队。”光绪二十六年,与刘坤一一同三次上书变法,其中分析了*积弱不振的原因,提出十二个方面应顺时而变,十一个方面应采用西方做法。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设立学堂,停止科举考试,奖励出国学习。这些都一一推行了。

光绪及慈禧皇太后相继驾崩,由醇亲王载沣监管国事处理朝政。(朝廷)商议设立海*,而张之洞认为海**费不足可延缓设立,最终争辩无果。便上书称病,不久去世,享年七十三,朝野惊愕悲悼。加封太保衔,谥号文襄。

张之洞个头不高胡子很长,风度仪表严肃庄重。他每到一处任职,一定会兴建建筑。而且追求规模宏大,不过问花费多少。爱惜人才,喜结宾客,社会上的名士才子争相接近他。他担任地方大员几十年,等去世的时候,家里没有增加一亩田地。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zhongwengu.com/exercises/wjoy55.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