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谷 >

关于孔孟学会的百科

孔子被称为圣人,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下图为曲阜孔庙。读图6,完成19~21题。19.美国孔孟学会会长孔宪诏表示...
在历史上,人们一向将孔子、孟子合称为“孔、孟”,将他们的学说统称为“孔孟之道”。《论语》《孟子》作为     ...
孔孟之乡造句怎么写
  • 孔孟之乡造句怎么写

  • 大本公司于1993年创建于*孔孟之乡,山东省滕州市。山东永春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孔孟之乡的泗水县经济开发区。济宁是闻名中外的孔孟之乡,是历史上因运河开通而兴起的河港城市。在孔子文化节开幕式这样一个*场合,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友人们呈现一场济宁传统艺术盛宴,彰显出作为...
  • 10325
著名学者胡适在一次演讲中引用孔子、孟子的话时,称之为“孔说”、“孟说”,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则称之为“胡说”。这...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后世尊称他为“亚圣”,并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的观点中,成为*早期民本...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墨子
古诗文默写(9分)①《孔孟论学习》中点明学习与思考的辩*关系的句子是:                    ...
孔孟造句怎么写
  • 孔孟造句怎么写

  • 而且,“孔孟之道”的另一人、亚圣孟子也曾闹过离婚。毕竟是片没有孔孟之道的绿洲。十、地处被誉为“孔孟桑梓之帮,文化发祥之地”的孟子故里邹城市。颜回一脸孺慕道:老师学究天人,远超孔孟。诵庄周孔孟,诗词曲赋,传奇传记,亚美非欧。有的人一边穷奢极欲、行若*彘,一方面又...
  • 32480
济宁是著名的“孔孟之乡、运河之都”,境内文物古迹众多,孔府、孔庙、孔林是世界文化遗产,颜庙、孟府、孟庙、孟林、...
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
譬如平地,                ,进,吾往也。(《孔孟论学》)
孔孟圣造句怎么写
  • 孔孟圣造句怎么写

  • 孔孔孟圣贤有尊道,墨砚三千诗书香咱们学的是孔孟圣人之道,佛教又大讲忍辱和慈悲,几千年下来,吃尽了苦头。...
  • 4703
有学者赞扬孟子“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该学者赞扬孟子的主要依据是(  )A.提出“民贵君轻”和“仁政” ...
开始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的是   A、老子            B、孔子            C、孟...
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后世尊称为“亚圣”,并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的观点中,成为*早期民本主义的思...
孔孟学造句怎么写
  • 孔孟学造句怎么写

  • 美国孔孟学会会长孔宪诏表示,他是孔子的第72代玄孙,希望有生之年能够推动洛杉矶筹建全美第一座孔庙,并且许诺捐款10万元作为建庙基金。品文明,撰经典;翰墨雅,思想明;效圣贤,开怀吟;孔孟学,贯古今;真善美,铭于心;忠孝义,贵在行;铸本真,尚德行;修吾身,律己心。...
  • 19885
著名学者胡适在某次演讲中引用孔子、孟子的话时,称之为“孔说”“孟说”,在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则称之为“胡说”。这...
孔孟之道的意思及解释
  • 孔孟之道的意思及解释

  • 【孔孟之道的拼音】:kǒngmèngzhīdào【孔孟之道的近义词】:【孔孟之道的反义词】:【孔孟之道的意思】:孔:孔子;孟:孟子。指儒家学说。【孔孟之道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0回:“松闻曹丞相文不明孔、孟之道,武不达孙、吴之机,专务强霸而居大位,安能有所教诲,以开发明公...
  • 16629
(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
孔孟之道造句怎么写
  • 孔孟之道造句怎么写

  • 而且,“孔孟之道”的另一人、亚圣孟子也曾闹过离婚。毕竟是片没有孔孟之道的绿洲。一味照搬孔孟之道和宋襄之仁是不正确的,甚至是荒谬的.东门庆幼承庭训,深受孔孟之道的影响,素来以“独乐乐不如与众人乐”。所讲以圣谕要言为主,而以孔孟之道、程朱之学旁通曲畅,务求有当...
  • 19787
孔孟之道在于积极人世,孔子说:“当仁,         。”(《论语·卫灵公》)孟子也说:“如欲平治天下,当今...
①                          ,则不复也。               (《孔孟论学习...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庄子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后世尊称为“亚圣”,并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的观点中,成为*早期民本主义...
春秋战国时期,提出“仁”的学说的是(   )A.老子           B.孟子          C.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