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文谷 >

習題庫

> 閱讀下文,完成各題。白楊樹的湖中倒影龍應臺(1)爲什麼需要文學?瞭解文學、接近文學,對我們形成價值判斷有什麼關...

閱讀下文,完成各題。白楊樹的湖中倒影龍應臺(1)爲什麼需要文學?瞭解文學、接近文學,對我們形成價值判斷有什麼關...

問題詳情:

閱讀下文,完成各題。白楊樹的湖中倒影龍應臺(1)爲什麼需要文學?瞭解文學、接近文學,對我們形成價值判斷有什麼關...

閱讀下文,完成各題。

白楊樹的湖中倒影

龍應臺

(1)爲什麼需要文學?瞭解文學、接近文學,對我們形成價值判斷有什麼關係?如果說,文學有一百種所謂“功能”,我必須選擇一種最重要的,我的*是:使看不見的東西被看見。

(2)魯迅的短篇《*》,講的是一戶人家的孩子生了癆病。民間的迷信是,饅頭沾了鮮血給孩子吃,他的病就會好。或者說《祝福》裏的祥林嫂,祥林嫂是一個嘮嘮叨叨的近乎瘋狂的女人,她的孩子給狼叼走了。

(3)讓我們假想,如果你我是生活在魯迅所描寫的那個村子裏頭的人,那麼我們看見的、理解的,會是什麼呢?祥林嫂,不過就是一個讓我們視而不見或者繞道而行的瘋子。而在《*》裏,我們本身可能就是那一大早去買饅頭,等看人砍頭的父親或母親,就等着要把那個饅頭泡在血裏,來養自己的孩子。

(4)但是透過作家的眼光,我們和村子裏的人生就有了藝術的距離。在《*》裏頭,你不僅只看見愚昧,看見愚昧後面“人”的生存狀態,你同時也看見人的生存狀態中不可動搖的無可奈何與悲傷。在《祝福》裏頭,你不僅只看見貧窮粗鄙,你同時看見貧窮下面“人”作爲一種原型最值得尊敬的痛苦。文學,使你“看見”。

(5)我想作家也分成三種吧!壞的作家暴露自己的愚昧,好的作家使你看見愚昧,偉大的作家使你看見愚昧的同時認出自己的原型而涌出最深刻的悲憫。這是三個不同層次。

(6)文學使我們看見現實背面更貼近生存本質的一種現實,在這種現實裏,除了理*的深刻以外,還有直覺的對“美”的頓悟。美,也是更貼近生存本質的一種現實。

(7)蘇東坡的《*城子》是我最喜歡的一首詞: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鬆崗。

(8)你說這短短七十個字,它帶給我們什麼?它對我們的價值判斷有什麼作用?你說沒有,也不過就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那欲言又止的文字,文字裏幽渺的意象,意象所激起的朦朧的感覺,使你停下來嘆一口氣,使你突然看向窗外倏然滅掉的路燈,使你久久地坐在黑暗裏,讓孤獨籠罩,與隱藏最深的自己素面相對。

(9)但是它的作用是什麼呢?如果魯迅的小說使你看見了現實背後的縱深,那麼,一首動人、深刻的詩,我想,它提供了一種“空”的可能,空,是另一種現實。我們平常看不見的、更貼近存在本質的現實。

(10)假想有一個湖,湖裏當然有水,湖岸上有一排白楊樹,這一排白楊樹當然是實體的世界,你可以用手去摸,感覺到它樹幹的凹凸的質地。這就是我們平常理*的現實的世界,但事實上有另外一個世界,我們不稱它爲“實”,甚至不注意到它的存在。水邊的白楊樹,不可能沒有倒影,只要白楊樹長在水邊就有倒影。而這個倒影,你摸不到它的樹幹,而且它那麼虛幻無常:風吹起的時候,或者今天有云,下小雨,或者滿月的月光浮動,或者水波如鏡面,而使得白楊樹的倒影永遠以不同的形狀、不同的深淺、不同的質感出現,它是破碎的,它是迴旋的,它是若有若無的。但是你說,到底岸上的白楊樹纔是唯一的現實,還是水裏的白楊樹,纔是唯一的現實。然而在生活裏,我們通常只活在一個現實裏頭,就是岸上的白楊樹那個層面,手可以摸到、眼睛可以看到的層面,而往往忽略了水裏頭那個“空”的,那個隨時千變萬化的,那個與我們的心靈直接觀照的倒影的層面。

(11)文學,只不過就是提醒我們:除了岸上的白楊樹外,有另外一個世界可能更真實存在,就是湖水裏頭那白楊樹的倒影。

(節選自《百年思索》,有刪改)

1. 在第(4)段中,作者說:文學,使你“看見”。請結合文章,概括《*》和《祝福》使我們“看見”的兩層內容。

第一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簡析第(6)段在文中的作用。

3. 第(10)段中的“白楊樹”指的是____________(不超過8個字),“白楊樹的倒影”指的是_________(不超過8個字)。

4. 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日常生活中我們對祥林嫂似的人物視而不見或繞道而行,只有透過文學我們纔對他們充滿同情。

B. 作家借文學作品使我們和現實之間產生了藝術的距離,從而讓我們對現實有了更理*的理解。

C. 詩詞的文字、意象、意境會帶給讀者突然的觸動,讓讀者更貼近自己的內心,看見真實的自己。

D. 與魯迅小說的現實*作用不同,蘇東坡的詞向我們提供了看不見卻更貼近存在本質的“空”。

5. “一首動人、深刻的詩,我想,它提供了一種‘空’的可能,空,是另一種現實。我們平常看不見的、更貼近存在本質的現實。”請以具體的文學作品爲例(本文涉及的文學作品除外),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回答】

1.     (1). 第一層:文學使我們從日常人物和生活狀態中認清人類的生存狀態。    (2). 第二層:文學使我們對人類生存的悲傷與痛苦(精神苦難)產生尊敬和悲憫(深刻體悟)。   

2. 總結上文文學能使我們看見現實背面更貼近生存本質的一種現實的兩層內容,同時,引出下文。   

3.     (1). 理*的現實世界    (2). 感*的心靈世界    4. A   

5. 如《明天》,我們不僅看到了舊社會*生活的苦難,還看到了人*的醜惡。

【1題詳解】

本題考查理解文意和篩選並整合文中資訊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審題,明確題乾的要求,然後到文中找到相關的句子,最後進行提煉概括。篩選並整合文中資訊的方法有:(1)整體閱讀語言材料。把握語言材料的內容要點,即明確文中透露的資訊點。(2)根據題幹要求,對照語言材料進行搜尋閱讀,查找與題幹相對應的資訊源,辯別真僞,篩選所需資訊。(3)在閱讀的過程中理清文章的結構和作者的思路,將文章前後進行比照、勾連,歸納出文章大意。這是整體感知文字內容的*作過程。整體感知的直接體現就是對文章內容的概括,概括準確是整體感知正確的表現,是深入解讀的基礎。

從“在《*》裏頭,你不僅只看見愚昧,看見愚昧後面‘人’的生存狀態,你同時也看見人的生存狀態中不可動搖的無可奈何與悲傷”可知,文學使我們從日常人物和生活狀態中認清人類的生存狀態;從“在《祝福》裏頭,你不僅只看見貧窮粗鄙,你同時看見貧窮下面‘人’作爲一種原型最值得尊敬的痛苦”可知,文學使我們對人類生存的悲傷與痛苦產生了尊敬和悲憫。

【2題詳解】

本題考查段落作用,思維角度涉及內容主旨、結構思路、語言修辭等三方面。開頭語段的作用大致爲:開篇點題,統領全文;引出下文,或爲下文作鋪墊;渲染氣氛,奠定基調。結尾語段的作用通常是:總結全文,歸結主旨;呼應開頭,首尾圓潤,使文章渾然一體;卒章顯志,點明題旨;強化作者情感,深化或昇華主旨;言有盡而意無窮,引發讀者思考;等等。過渡語段的作用主要是承上啓下,做題時要具體回答怎樣承上、如何啓下。本題考查的是過渡段的作用。

從“文學使我們看見現實背面更貼近生存本質的一種現實……”可知,第(6)段總結了上文“透過作家的眼光,我們和村子裏的人生就有了藝術的距離。在《*》裏頭,你不僅只看見愚昧,看見愚昧後面‘人’的生存狀態,你同時也看見人的生存狀態中不可動搖的無可奈何與悲傷。在《祝福》裏頭,你不僅只看見貧窮粗鄙,你同時看見貧窮下面‘人’作爲一種原型最值得尊敬的痛苦。文學,使你‘看見’……”。同時,引出下文。

【3題詳解】

本題考查理解文意和篩選並整合文中資訊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審題,明確題乾的要求,然後到文中找到相關的句子,最後進行提煉概括。

由“假想有一個湖,湖裏當然有水,湖岸上有一排白楊樹,這一排白楊樹當然是實體的世界,你可以用手去摸,感覺到它樹幹的凹凸的質地。這就是我們平常理*的現實的世界”可知,第(10)段中的“白楊樹”指的是理*的現實世界;由“水邊的白楊樹,不可能沒有倒影,只要白楊樹長在水邊就有倒影。而這個倒影,你摸不到它的樹幹,而且它那麼虛幻無常……我們通常只活在一個現實裏頭,就是岸上的白楊樹那個層面,手可以摸到、眼睛可以看到的層面,而往往忽略了水裏頭那個‘空’的,那個隨時千變萬化的,那個與我們的心靈直接觀照的倒影的層面”可知,第(10)段中的“白楊樹的倒影”指的是感*的心靈世界。

【4題詳解】

本題考查欣賞作品的形象,賞析作品的內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的能力。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文字內容分析與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內容要點,要先通讀全文,瞭解和把握全文的內容和主旨,在此基礎上,聯繫上下文,結合文字內容進行分析和判斷。

A項,“日常生活中我們對祥林嫂似的人物視而不見或繞道而行,只有透過文學我們纔對他們充滿同情”錯誤,原文是說“讓我們假想,如果你我是生活在魯迅所描寫的那個村子裏頭的人,那麼我們看見的、理解的,會是什麼呢?祥林嫂,不過就是一個讓我們視而不見或者繞道而行的瘋子……”,原文只是假設的情況,並不代表現實中就是如此。

故選A。

【5題詳解】

本題考查了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義的能力。體會句子含意的原則:①從詞語到句子,即根據句子中的關鍵詞語、詞語與詞語之間的關係來理解。②從形式到內容,即根據句子的結構特點、修辭手法及句子的語言氣勢,對它表達的內容來理解與把握。③從篇章到語句,即聯繫文章主旨來理解句子的真實含意。

解答此題,首先要理解題幹中的句子的含義,重視文學作品中“平常看不見的、更貼近存在本質的現實”的一面。考生還要注意題目要求,所舉文學作品的例子不能是本文涉及的文學作品。如以魯迅先生的《明天》爲例,《明天》講述了魯鎮的寡婦單四嫂子的喪子之痛,抨擊了黑暗社會吃人的本質和沒落社會中人們的無情和冷漠。讓我們不僅看到了舊社會*生活的苦難,還看到了人*的醜惡。

【點睛】文學類文字閱讀選擇題的題目,主要集中對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結構、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內容的考覈,考覈的方式基本有兩種,一種是根據文章的內容進行分析,概括,另一種是對文章特*和手法的賞析,分析文意要讀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當,賞析一般爲手法和特*概括不當,手法集中在小說的三要素上,主要考覈人物塑造、情節安排、環境描寫、標題的作用、結尾的特徵等。選擇題時往往錯誤的選項命制都是明顯的不會引起爭議的錯誤,即所謂的“硬傷”,在答題時注意尋找這些硬傷。

知識點:現代文學類文字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ongwengu.com/zh-hant/exercises/dwe2d9.html

相關內容

熱門文章

猜你喜歡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