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文谷 >

習題庫

> (三)實用類文字閱讀(1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熊希齡:“此君一出天下暖”施立鬆   熊希齡出生於...

(三)實用類文字閱讀(1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熊希齡:“此君一出天下暖”施立鬆   熊希齡出生於...

問題詳情:

(三)實用類文字閱讀(1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熊希齡:“此君一出天下暖”施立鬆   熊希齡出生於...

(三)實用類文字閱讀(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熊希齡:“此君一出天下暖”

施立鬆

    熊希齡出生於湘西鳳凰城沱*河畔一個三代從*的*人家庭。熊希齡幼時即表現出驚人的天賦,一本《三字經》,三四天就能背熟,“神童”之譽,不脛而走。稍大,又憑滿腹才情,名滿三湘。

    二十四歲,熊希齡順利中了進士,與張謇同榜。更有幸的是,在殿試時,光緒帝很欣賞他的文筆,在他的考卷上用硃筆御批:“筆搖五嶽,氣行全球,橫掃五大洲,傑作也。”年紀輕輕就被“點翰林”,仕途可謂順風順水,前途無量。可是,春風得意的熊希齡還沒來得及勾畫人生,錦繡前程就生生地被雨打風吹去。

    就在他入翰林院不到兩個月,中日*午戰爭爆發。

    民族危亡激起了熊希齡的滿腔豪情和報國之志,腐朽如槁木的清王朝,已承載不了他的理想之舟,“分道揚鑣”成爲必然。他給洋務派首領張之洞上書,強烈要求變法維新。湖南維新運動興起,他以在籍翰林身份協助巡撫陳寶箴推行新政,並參加譚嗣同創立的南學會。戊戌變法失敗,“六君子”被殺。熊希齡因在赴京途中驟病,未能按時到京而逃過一劫,但也被清廷“革職永不敘用,發交地方官嚴加管束”。還是潺潺流淌的沱*水收容了這個才子失落的心。回到老家的熊希齡,閉門讀書,養精蓄銳。

    寒來暑往,歲月更替,靜待中的熊希齡等來了東山再起的機會。國內立憲呼聲如浪潮高漲,一向閉關自守的清廷和心扉緊閉的西太后,迫不得已派遣五名大臣出洋考察*,新任湖南巡撫端方就是其中之一。端方與袁世凱、岑春煊、張之洞一起,號稱清末四大能臣,一度支援戊戌變法。端方非常愛惜熊希齡這位才子,一旦機會來臨,他就大力保薦。就這樣,熊希齡充任五大臣的隨員,一起出訪。

    這番國外遊歷,豐盈了熊希齡的閱歷。回國後,東三省總督趙爾巽又奏調他任東三省屯懇局會辦兼奉天造*廠總辦。東三省的經濟,在他的長袖善舞下,如雨後春筍,一派生機,熊希齡的頭上,也冠上一頂“理財能手”的高帽。湖南前後三任巡撫都非常賞識熊希齡。三任巡撫中,端方、趙爾巽是清廷倚重的股肱之臣,陳寶箴是維新派骨幹,他們的競相舉薦,足以表明熊希齡這位“三湘有爲之士”的才識和能力。

    袁世凱*二次*後,爲了粉飾太平,竭力拉攏進步黨人組*,熊希齡自然是負責組*的不二人選。熊希齡以“不問黨不黨,只問纔不才”的原則組*,熊氏內*有“第一流人才內*”和“名流內*”之稱。這屆內*不是浪得虛名,真可謂人才濟濟:熊希齡爲內*總理兼財政總長,孫寶琦爲外交總長,朱啓鈴爲內務總長,梁啓超爲司法總長,汪大燮爲教育總長,段祺瑞爲陸*總長,劉冠雄爲海*總長,張謇爲工商總長兼農林總長,周自齊爲交通總長。當上*首任民選總理的熊希齡,雄心勃勃,自然渴望有番作爲,他力圖建立起“真正共和國”。

    可是,袁世凱讓熊希齡組*,本來就只是一種姿態,一個過渡,是利用“名流”來裝點門面對付*。當他的目的達到後,“名流內*”便淪爲累贅。熊希齡作爲一個讀書人,雖然才華橫溢,有謀有略,處處被袁世凱玩弄於股掌中。

    熊希齡和那個時代的一羣人的命運,都輸給了那個亂世。熊希齡開始籌辦香山慈幼院,窮後半生之力從事慈善教育事業。這個轉身雖不華麗,甚至有些無奈和悽愴,但*從此多了一位不可多得的慈善大家,使得亂哄哄的世道,有了一處安寧的廕庇,風雨悽迷的漫漫長路,有了一個歇息的長亭。

    熊希齡把香山慈幼院打造成一所特殊的學校,一座新式教育的試驗園地。慈幼院與其他國民學校的最大不同之處在於其推行的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三舍一”的教育體制,並且對孤貧兒童的衣、食、住及學習、生活用品全部免費。慈幼院的教育理念和創辦實績,爲當時社*公認。它自嬰兒教保園,而小學,而中學,而補助升入大學,貫徹全部教育階段;同時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兼施,“學校與工廠齊辦。小學得職業陶冶,初中得職業試探,高中得職業專修”,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體系,開創了*慈善教育的先河。

    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後,已淡忘*的熊希齡又萌發了愛國熱忱。他宣佈香山慈幼院中學全部男生停止文化課學習,集中到北丹青龍橋三校進行*事訓練,準備將達到一定年齡的學生,輸送給*意識較強的馮玉祥的*部隊做後備*。他多次親臨*訓現場,鼓勵學生說:“在此抗戰時間,乃千載一時之機會,吾人不於此時努力盡責,更待何時?餘意少壯青年,亦須於此時磨鍊困難,爲國服務,讀書何爲?逃難何爲?”

    熊希齡是決心奔赴國難的,他做好了死在戰場上的準備,他辦的兩件事格外引人矚目:一是爲自己在香山建了生壙;二是將自己的家產全部捐充慈善教育事業。滬寧相繼淪陷後,熊希齡和夫人毛彥文憂心如焚。乘船赴*爲難民和傷兵募捐,後準備繞道廣州返回湖南,以期再爲苦難中的家國盡綿薄之力。但因積勞成疾,熊希齡突發腦出血,拋下他未竟的事業、深愛的妻子和數千名孤貧兒童,走了。

(《名人傳記》)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    )

A.熊希齡曾與張謇同榜,在科舉考試中,深受光緒帝的讚賞,考卷還得到光緒帝的硃筆御批,真可謂春風得意。

B.在民族危亡之際,熊希齡充滿豪情壯志,向洋務派首領張之洞上書,強烈要求變法維新並協助其推行新政。

C.熊希齡是*慈善教育的開拓者,經營香山慈幼院,推行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三合一”的教育體制。

D.*戰爭爆發後,熊希齡將慈幼院適齡的學生送給馮玉祥做後備*,並親臨*訓現場,鼓勵學生克服困難,報效祖國。

8.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4分)    (    )(    )

A.熊希齡出生於顯赫的家族,在家人的耳濡目染之下,表現出聰穎的智慧,享有“神童”之譽,名滿三湘。

B.熊希齡中進士點翰林步入政界,仕途一帆風順,隨着*午中日戰爭爆發,得到端方的大力保薦,充任隨員。

C.熊希齡經歷國外遊歷後,兼收幷蓄國外先進經驗,治理東三省時,經濟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令人驚歎。

D.熊希齡雄心勃勃,渴望有番作爲,組建一流的內*,人才濟濟。卻被袁世凱所欺騙,一番付出,付諸東流。

E.當熊希齡看到山河破碎,生靈塗炭時,用捐出家產的實際行動支援抗戰,無怨無悔,將溫暖送到了人間。

9.蔡元培先生撰寫的一副對聯:“宦海倦遊,還山小試稚幼院;鞠躬盡瘁,救世惜無老子*。”結合文字,談談你對‘‘此君一出天下暖”的認識。(5分)

                                                                                         

【回答】

7. B(本題考查篩選並整合文中資訊的能力。張冠李戴,熊希齡不是協助張之洞推行新政,而是協助陳寶箴。)

(選對一項給2分,選對兩項給4分。本題考查分析綜合、鑑賞評價的能力。A.“出生於顯赫的家族”不準確,應是出生於三代從*的*人家庭;“在家人的耳濡目染之下”文中並未提及。B.“得到端方的大力保薦,充任隨員”發生在國內立憲呼聲日益高漲之時,而非發生在*午中日戰爭時。c.“兼收幷蓄國外先進經驗”無中生有。)

9.①“此君一出天下曖”,這不僅是熊希齡的*理想,也是他的人生寫照。②不管是身居高位還是革職查辦,始終胸懷經國濟世的*抱負。③組建名流內*,力求“真正共和國”,力主共和,推行*法冶。④抗戰之時,毀家紓難,捐獻自己的全部家產.救助難民和傷兵。

⑤創辦香山慈幼院,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體系,開創了*慈善教育的先河。(每點1分)

知識點:實用類文字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ongwengu.com/zh-hant/exercises/j238l8.html

相關內容

熱門文章

猜你喜歡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