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文谷 >

習題庫

> 現代文閲讀詞在發展的初期,普遍被視為“小道”。不過,起源於民間的文體,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賦予更深的意義,因而...

現代文閲讀詞在發展的初期,普遍被視為“小道”。不過,起源於民間的文體,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賦予更深的意義,因而...

問題詳情:

現代文閲讀詞在發展的初期,普遍被視為“小道”。不過,起源於民間的文體,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賦予更深的意義,因而...

現代文閲讀

詞在發展的初期,普遍被視為“小道”。不過,起源於民間的文體,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賦予更深的意義,因而幾乎在詞得到北宋文人比較普遍喜愛的同時,詞壇就出現了尊體①之説。這一學説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兩個層面展開的。

北宋前期,“花間”、南唐詞風盛行,學之者多追求風格細膩柔婉,至柳永則趨於平俗浮靡,於是有蘇軾對傳統詞風的改革。蘇軾改革詞風的方式是“以詩為詞”,主要表現為對題材內容的拓展,對格調意藴的重視等。這在主要以倚紅偎翠為基本內容的傳統中,顯得非常另類,所以當時經常得到諷刺*的評價。

值得提出的是,蘇軾的這一類創作有着非常鮮明的自覺意識。這表現在,首先,他要突破傳統,自成一家。其次,他在文學創作上一貫具有爭勝心態。對詞壇上某些衝破“花間”、南唐詞風的努力,他應該是曾經注意的。以我們對蘇軾個*的瞭解,他肯定要在這方面繼續力爭超越前人。所以,蘇軾實際上是在幾個方面爭勝,既有和傳統詞風的爭,也有和體現士大夫意識的新興詞風的爭,前者是破,後者則是進一步立。

就在蘇軾提出詞“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詞“別是一家”的説法,同樣進行了“尊體”的探討。不過,和蘇軾不同,李清照主要是從詞的體*入手的。在其著名的《詞論》中,這位女詞人對北宋詞壇作了全面梳理,在對所謂“俗詞”大加聲討的同時,主要批評了忽視詞的音樂*的做法。因為詞自產生以來,本身就是一種音樂文學,到了李清照的時代,仍然主要是音樂文學。偏離了這一傳統,或者使得這一傳統變味,顯然不能為詞壇的多數人接受。

儘管蘇軾和李清照的詞論彼此帶有一定的否定*,但不可否認,二者都有尊體的動機。前者是從意義的層面上,要把詞向傳統詩文的表達功能靠攏,從而否定“小道”之説;後者則從詞的本來意義上,強調藝術的精工,從而保*這一文體的特殊*。看似相反,實則相成。

 蘇軾和李清照的尊體論,實際上從兩個方面畫出了*詞史的軌跡,因而不斷在後世得到迴應。

注①:尊體,指詞這種體裁被詞作家所推崇,不再被視為“小道”。

5.下列關於“尊體”的説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詞在發展初期,普遍被視為“小道”,到北宋時期,詞壇始出現尊體之説。

B.蘇軾“以詩為詞”,對傳統詞風進行改革,這在當時是非常另類的做法。

C.當時詞壇有人正努力衝破“花間”、南唐詞風,蘇軾也力爭以創作實踐來超越前人。

D.李清照並不反感北宋詞壇的“俗詞”,她主要批評了詞作忽視音樂*的做法。

6.下列對蘇軾、李清照尊體的“兩個層面”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蘇軾突破詞的傳統,主要表現為拓展詞的題材內容,重視詞的格調意藴,因此自成一家。

B.李清照主要是從詞的體*入手,來維護“別是一家”的詞的本來特徵——音樂*。

C.蘇軾和李清照的詞論,分別從意義的層面上和藝術的層面上尊體,兩者相反相成。

D.兩種尊體論從不同方面畫出了*詞史的軌跡,但都不被當時詞壇的多數人接受。

7.依據文中信息,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蘇軾的幕僚調侃“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東去’”,體現當時詞壇對蘇軾“另類”詞風的諷刺*評價。

B.超越傳統詞風是“破”,超越新興詞風是“立”,由於創作上的爭強好勝,蘇軾“立”的成就遠遠大於“破”。

C.進入南宋以後,李清照由於有了國破家亡的慘痛經歷,其詞作內容轉為深沉,但依然保持了音律之美。

D.蘇、李的尊體論,不斷在後世得到迴應,可以推想,它們會在拓展主題和遵守音律兩個方面不斷互補。

【回答】

5.D

6.D

7.B

【解析】

試題分析:

5.本題考查理解文章重要詞語、歸納和篩選信息的能力。這類題目首先要速讀題幹,明確對象及要求,然後瀏覽選項,之後到文中找到選項所在的位置,並將選項與其進行比較,這類題目編題者會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別要關注句中限制*的副詞。概念理解題,傳統的考查形式是選擇題。對於文本中的概念,我們必須放在具體語境中去理解,做題的基本方法是要回歸原文。首先依據題乾和選項找到信息所在的文本位置,抓住概念的本質特徵,分析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不可張冠李戴,不可無中生有,不可曲解原意等,在此基礎上判斷正誤。本題從第四段“在對所謂‘俗詞’大加聲討的同時”一句可看出李清照是反感“俗詞”的。

考點: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6.本題考查歸納和篩選信息的能力。這類試題出題者常常故意設置錯誤選項,往往偷換概念或以特殊代替一般等等,這就要求考生在整體把握文章內容的基礎上,速讀選項,找到選項所在的內容區間,以此圈定範圍,並將選項與原文進行比較,即可得知D項根據文本第四節內容“因為詞自產生以來,本身就是一種音樂文學,到了李清照的時代,仍然主要是音樂文學。偏離了這一傳統,或者使得這一傳統變味,顯然不能為詞壇的多數人接受”可知,文章並未提及李清照的尊體論不被當時詞壇的多數人接受,事實上也不是這樣。

考點: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層級為理解B。

7.本題考查對文章分析理解的能力。此題會出現的干擾項有以下類型:以偏概全,張冠李戴,胡亂猜測等等。學生要善於對文章內容進行辯*分析、比較、推斷。B項根據文本第三節內容“值得提出的是,蘇軾的這一類創作有着非常鮮明的自覺意識。這表現在,首先,他要突破傳統,自成一家。其次,他在文學創作上一貫具有爭勝心態”可知,文章並未提及蘇軾“立”的成就遠遠大於“破”的成就。

考點: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知識點:論述類文本閲讀

題型:選擇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ongwengu.com/zh-hk/exercises/mwk1z8.html

相關內容

熱門文章

猜你喜歡

推薦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