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文谷 >

習題庫

> 閲讀下面文言文,完成第文後各小題封常清,蒲州猗氏人也。外祖教其讀書,多所歷覽。外祖死,常清孤貧,年過三十,未有...

閲讀下面文言文,完成第文後各小題封常清,蒲州猗氏人也。外祖教其讀書,多所歷覽。外祖死,常清孤貧,年過三十,未有...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文言文,完成第文後各小題封常清,蒲州猗氏人也。外祖教其讀書,多所歷覽。外祖死,常清孤貧,年過三十,未有...

閲讀下面文言文,完成第文後各小題

封常清,蒲州猗氏人也。外祖教其讀書,多所歷覽。外祖死,常清孤貧,年過三十,未有名。

將*高仙芝為都知兵馬使,頗有材能,每出*,奏傔從三十餘人,衣服鮮明。常清慨然發憤,投牒請預。常清細瘦,腳短而跛,仙芝見其貌寢,不納。明日復至,仙芝謝曰:傔已足,何煩複來?”常清怒曰:慕公高義,願事鞭轡,故無媒自前,公何見拒之深乎?以貌取人,恐失之子羽,公其念之。”仙芝猶未納。乃日候門下,仙芝不得已,補為傔。

會達奚部落背叛,自黑山北向,西趣碎葉。仙芝以二千騎追躡,達奚行遠,人馬疲,擒賊略盡。常清於幕下潛作捷書,具記井泉次舍,遇賊形勢,克獲謀略,事頗精審。仙芝取讀之,皆意所欲出,乃大駭。即用之,遂知名。以功授疊州戍主。仙芝每出征討,常令常清知留後事。常清有才學,果決。仙芝委家事於郎將鄭德詮,其乳母子也,威動*中。常清嘗自外還,諸將前謁,德詮見常清始貴,易之,走馬突常清騶士去。常清命左右引德詮至廷中,門輒閉,因離席曰:“吾起細微,中丞公過聽,以主留事,郎將安得無禮?”因叱曰:須暫假郎將死,以肅吾*。”因杖死,以面仆地曳出之。仙芝妻及乳母於門外號哭救之,不得,遂以狀白仙芝。仙芝驚,及見常清,憚其公,不敢讓,常清亦不謝。會大將有罪,又殺二人,*中莫不股慄。常清*勤儉,耐苦勞,出*乘騾,私廄栽二馬,賞罰分明。

天寶末入朝,而安祿山反,帝引見,問何策以討賊。常清見帝憂,因大言曰:“天下太平久,人不知戰。然事有逆順勢有奇變臣請走馬赴東京開府庫募驍勇挑馬箠渡河計日取逆胡之首懸於闕下。”天子壯之。明日,以常清為范陽節度副使,乘驛赴東京,常清募兵得六萬人,然皆傭保市井之流。乃斫斷河陽橋,以東京為固守之備。十二月,祿山渡河,常清使驍騎拒之,殺柘羯數十百人。賊大*至,常清不能御,進入上東門,戰不利,賊鼓而進,劫官吏,再戰於都亭驛,又不勝。引兵守宣仁門,覆敗。乃語高仙芝曰:“賊鋭甚,難於爭鋒,潼關無兵,一夫奔突則京師危,不如急守潼關。”仙芝從之。

敗書聞,帝削常清官,使白衣隸仙芝*效力。仙芝使衣黑衣監左右部*,邊令誠以詔書至,示之,常清曰:“吾所以不死者,恐污國家節,受戮賊手,令死乃甘心。

始,常清敗,徑入關,欲見上陳討賊事,至渭南,有詔赴潼關,常清憂懼,為表以謝,且言:“自東京陷,三遣使表論成敗,不得對。”又言:“臣死後,望陛下無輕此賊,則社稷安。”至是臨刑,以表授令誠而死,人多哀之。

(節選於《新唐書·封常清傳》,有刪改)

7.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然事有逆順/勢有奇變/臣請走馬赴東京/開府庫/募驍勇/挑馬箠/渡河計日/取逆胡之首/懸於闕下

B.然事有逆順/勢有奇變/臣請走馬赴東京/開府庫/募驍勇/挑馬箠/渡河計日/取逆胡之首懸於闕下

C.然事有逆順勢/有奇變/臣請走馬赴東京/開府庫/募驍勇/挑馬箠/渡河計日/取逆胡之首懸於闕下

D.然事有逆順勢/有奇變/臣請走馬赴東京/開府庫/募驍勇/挑馬箠/渡河計日/取逆胡之首/懸於闕下

8.下列對文中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一夫”在文言中有多種釋義,最初指*,暴君,如,《孟子·梁惠王下》:“殘賊之人,謂之一夫。”一夫,指殷紂王,後又指“一人,一農夫”,如李白《蜀道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歐陽修《解官後答韓魏公見寄》“老為南畝一夫去,猶是東宮二品臣”。而文中,“一夫奔突則京師危”的“一夫”則指一個士兵。

B.“牒”指用竹片製成的短簡,將短簡編連在一起也稱為牒。“投牒”,在文中指呈遞文書。

C.“子羽”是孔子弟子,因為相貌和體型都不好看,被孔子認為沒有前途,但其刻苦學習。終成大器,文中藉此典故希望高仙芝不要以貌取人。

D.“左右”是多義詞,有方位“左邊右邊”之意,有動詞“支配”之意,也有副詞“反正”之意,文中指跟隨的人。

9.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封常清出生貧苦,相貌醜陋,開始並不受賞識,但他鍥而不捨,抓住時機寫出一篇讓高仙芝非常賞識的戰報,從而嶄露頭腳。

B.封常清執法嚴明,因鄭德全故意縱馬衝擊他的侍從,就依法處死了他,後又斬殺兩名犯罪的大將,於是*中人都很怕他。

C.封常青大聲向皇帝進言,提出大的戰略方針,皇帝很賞識,派他前往迎敵,他到達東京後,招募*隊,截斷河陽橋據守。

D.封常清認為,據守潼關,能夠守護京師長安,自己雖可能被以臨陣逃脱的罪名殺死,但也勝過死於敵手。

10.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慕公高義,願事鞭轡,故無媒自前,公何見拒之深乎

(2)仙芝驚,及見常清,憚其公,不敢讓,常清亦不謝。

【回答】

7.B

8.A

9.C

10.(1)我仰慕您的高義,願意侍奉您,所以沒人介紹自己來了,您為什麼一定要拒絕呢?

(2)高仙芝很吃驚,到見了封常清,敬畏他的公正,沒敢責備他。他也不道歉。

【解析】

7.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首先應將句子迴歸文本,結合語境理解大意。本題有兩個考點,一是“事有逆順勢有奇變/”中間斷在何處,從句式和句意來看就為“事有逆順/勢有奇變”,可排除C和D;二是“挑馬箠渡河”是修飾關係不可斷開,“計日取逆胡之首懸於闕下”中間可斷可不斷,排除A項。

【考點定位】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對於文言斷句類型的題目,不要急於答題,應當先誦讀這個篇段,通過誦讀,力求對全文的內容有個大體的瞭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範圍,然後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找虛詞、察對話 、依總分 、據修辭 、對稱 、反覆、辨句式。抓虛詞看位置:①“夫、惟、蓋、凡、竊、請、敬”等發語詞和表敬副詞,經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語氣詞“其、蓋、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斷句,常用於句首的相對*的歎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後都可斷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詞,如“苟”“縱”“是故”“於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幫助斷句。②“乎、哉、也、矣、歟、焉”等語氣詞經常放在句尾;句末語氣詞“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後面可斷句。③“以、於、為、而、則”等連詞經常放在句中。(2)對話、引文標誌: 文言文的對話、引文常常用“曰”、“雲”為標誌,兩人對話,一般第一次對話出現人名,以後就用“曰”而省略主語。關於利用虛詞斷句,這裏有一個口訣,或許對同學們斷句會有些幫助:“曰”後冒(:),“哉”後歎(!),“夫”“蓋”大都在句前。 “於”“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後面畫圓圈(。)“耶”“乎”經常表疑問(?),“也”“者”作用要停頓。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記牢。

8.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化文學常識的把握情況。A項文中“一夫”指叛*。

【考點定位】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為識記A。

【技巧點撥】首先:我們要了解的是點面結合記憶法。不管是在中考語文文學常識複習還是高考語文文學常識複習,我們都要做到突出重點;同時,還要注重全方位的複習(就是注意相關聯的知識點)。在做高考複習題時,有些知識點往往關鍵節點就在一處,只要把握住了,一切就可以迎刃而解。舉例:如教材所選魯迅的若干篇小説,要記每篇出自何處,很難,若記住除《祝福》出自《彷徨》外,其餘均出自《吶喊》,便省時易記、事半功倍。其次:再來了解一下.縱橫結合記憶法。因為每個時代不同,所以每一位作家的寫作背景也就不相同,從而又形成了橫的聯繫;同一時期不同作品也有各自的特點,從而形成了橫的聯繫。所以我們要把這些縱橫交錯的知識點組合起來,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網,達到快速而牢固的記憶。舉例:如我國古代戲劇史有三個高峯,一是元雜劇四大家加上王實甫,二是湯顯祖的“臨川四夢”,三是清代的“南洪北孔”。這樣縱橫結合加以記憶,*古代戲劇史又何愁記不住呢? 最後:重點了解門別類記憶法。在記憶一些文學常識時,我們可以把所關聯的知識點進行分類,然後在按照相同的知識按一定順序集中在一起強化記憶。可以成:考點分類、風格分類、地位評價分類、文章體裁分類、題材人物分類、等等。 舉例:風格流派,如“山水田園詩派”“邊塞詩派”“婉約派”“豪放派”等。文章體裁,如小説、詩歌、散文、戲劇等。上述記憶方法並非只能單獨使用,在實際記憶過程中,它們往往是綜合運用的。既是對文學常識的多角度記憶,又是變化了的反覆記憶,其效果自然會更好。

9.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C項“因大言”不是大聲,封建制度不允許,應該是指説大話,誇口。另外,説的也不是戰略方針。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幹,讀全讀準。在閲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幹,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幹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幹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幹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

10.

試題分析:第一句中,重點的實詞虛詞:“高義”高尚的品德;“事鞭轡”侍奉您;“媒”介紹人;“見”偏指一方代詞,我。第二句中,重點的實詞虛詞“公”公正;“讓”責備;“謝”道歉。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參考譯文】

封常清是蒲州猗氏縣人,外祖父教他讀書,學識廣博精深。外祖父死後,常清孤苦貧窮,三十多歲了,還沒有成名。高仙芝為都知兵馬使。頗有才能,每次出兵,高仙芝任命了三十多名侍從,衣裳鮮豔漂亮,封常清因而感慨,並報名請求擔任侍從。封常清很瘦,加上腳又跛,高仙芝瞧不起他的外表,不錄用他。第二天他又來了,高仙芝道歉説“:侍從已錄取夠了,哪裏用得着又來呢?”封常清發怒説“:我仰慕您的高義,願意侍奉您,所以沒人介紹自己來了,您為什麼一定要拒絕呢?看容貌錄用人,會把子羽看錯,您還是考慮一下吧。”高仙芝還是沒接受他,他就每天到門口來等候,高仙芝沒辦法,就把他錄取到侍從裏了。

遇上達奚各部反叛,從黑山向西奔向碎葉城,高仙芝率兩千名騎兵追擊,達奚走了很遠的路,人和馬都疲勞了,因此幾乎被全部俘獲或殺死了。封常清在下面暗暗寫好了捷報,詳細記載了井眼、泉水、駐*地點、勝敵的情況和戰術,條理分明。高仙芝拿來看了,都是自己想寫的,於是大驚,馬上採用了。於是封常清有了名氣。後因功封疊州戍主。高仙芝出征,他常任留後。封常清有才能又果斷,沒有事能難住他。高仙芝委任郎將鄭德詮管理家事,他是高仙芝奶媽的兒子,在*中很威風。封常清有次從外面回來,眾將上前拜見。鄭德詮見他才上任,輕視他,騎馬撞了他的騎馬侍從後離開了。封常清命侍從把他帶到廳堂裏,就關上了門,離開座位説“:我出身微賤,御史中丞大人錯愛,讓我主持留後事務,郎將怎能無禮?”接着叱責他説“:必須借你的死,來嚴肅*紀。”於是用杖打死了他,把他的臉朝下拖了出去。高仙芝的妻子和奶媽在門外哭着求情,沒能救他的命,很快將情況告訴了高仙芝,高仙芝很吃驚,到見了封常清,敬畏他的公正,沒敢責備他。他也不道歉。遇上大將犯罪,他又殺死了兩位,全*沒有不害怕他的。封常清生*勤勞節儉,吃苦耐勞,出兵騎驛馬,私人馬廄只有兩匹馬,賞罰嚴明。

天寶末年進京朝拜時,安祿山反叛了,皇帝召見他,問用什麼辦法對付叛賊。封常清看見皇帝擔憂,就誇口説:“國內長期太平,人們不懂作戰。但道義上有正義和不義,戰場上有各種謀略。我請求趕到洛陽,用全部庫存物招募勇士,甩着馬鞭過黃河,不久就把叛賊的頭獻到朝廷來。”皇帝欣賞他的勇氣。第二天,任命封常清為范陽節度副大使,騎驛馬到了洛陽。招募到六萬*隊,但都是市民和僕役,於是安排*隊拆毀了河陽橋把東京作為固守的防備之處。十二月,安祿山度過黃河,封常清派精鋭騎兵抵禦,殺死了叛*幾十上百人。叛*大部隊到了,封常清抵禦不住,退進上東門,接戰後又戰敗了。叛*擊鼓進兵,搜捕官員。封常清又在都亭驛迎戰,又打了敗仗。退兵守宣仁門,又打敗了。

於是他對高仙芝説:“叛*力量很厲害,很難和他們爭鋒,潼關沒有守*,一旦被叛*突然襲擊,京城就會危險了,不如趕快去守潼關。”高仙芝聽從了他。

戰敗的報告送到了朝廷,皇帝罷免了封常清的官職,讓他作為老百姓隸屬高仙芝辦事。高仙芝讓他穿着黑*衣服監督部署在左右邊的*隊,邊令誠拿着殺死他的詔書來了,給他看,封常清説:“我之所以不拼死子啊戰場,是怕侮辱了國家的官職,被叛*抓住殺死。現在我死心甘情願。”當初封常清戰敗後,直接進了潼關,想見皇帝彙報征戰叛*的情況,到了渭南,皇帝下詔書命他到潼關去,封常清既憂慮又害怕,就寫遺表謝罪,説道:“自從洛陽失守以後,三次派使者上奏章陳述討賊戰略,都沒有被接見,”又説:“我死了以後,希望皇上不要看輕了這叛*,那麼國家就安定了。”到將被處死時,將遺表交給邊令誠就去受死了。人們多數同情他。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ongwengu.com/zh-hk/exercises/zgj984.html

相關內容

熱門文章

猜你喜歡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