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文谷 >

習題庫

> (二)實用類文本閲讀(12分)造橋大師茅以升自近代以來,*造橋史上從沒出現過*人的名字,橫跨*山河的鋼鐵...

(二)實用類文本閲讀(12分)造橋大師茅以升自近代以來,*造橋史上從沒出現過*人的名字,橫跨*山河的鋼鐵...

問題詳情:

(二)實用類文本閲讀(12分)造橋大師茅以升自近代以來,*造橋史上從沒出現過*人的名字,橫跨*山河的鋼鐵...

(二)實用類文本閲讀(12分)

造橋大師茅以升

自近代以來,*造橋史上從沒出現過*人的名字,橫跨*山河的鋼鐵大橋皆由西方人建造。直至造橋大師茅以升踏入橋樑工地以後,才改寫了這個歷史。

茅以升,字唐臣,*蘇鎮*人。他早就立志為祖國的橋樑事業建功立業。1920年,獲得加利基理工大學第一個工學博士後,他就毅然回來報效祖國。儘管國內*閥混戰,民不聊生,一片破敗景象,但這都沒有阻止他迴歸的腳步。回國後,茅以升便開始了他的教育生涯。他曾任五校教授,兩校校長。他繼續執教三十餘年,開創了“學生考先生”式教學方法,倡導“先習後學,邊習邊學”式教育。他是我國工科教育的奠基人。

1933年3月,茅以升辭去北洋大學教席,接受了籌建錢塘*大橋的任務。當時,浙贛鐵路正在興建,要與滬杭鐵路銜接,需在錢塘*上架設一座大橋。錢塘*乃著名險惡之*,民間有“錢塘*上架橋——辦不到”的諺語,外國人預言此處不可能建橋。但茅以升對祖國的鋼鐵大橋均為外國人所建頗為痛心,於是慨然受命,自任橋工處處長,並請同學羅英任總工程師。

茅以升是個充滿創新精神的人。設計大橋時,日本侵略兇焰從東北燃及華北,大橋關係重大,完工越早越好。他們想出一個前所未有的施工方法:“上下並進,一氣呵成”。大橋沉箱下沉時,基礎工程與橋墩工程並進,*中進行橋墩工程時,岸上進行鋼樑裝配工程。有兩個相鄰橋墩完工時,岸上整個裝配好的鋼樑,即刻用船承載浮運,利用潮水漲落,安裝上橋墩,形成一個高效的“生產線”。

大橋開工於1934年。為使橋基穩固,木樁需立於石層之上。沙層又厚又硬,茅以升從澆花壺水把土衝出小洞中受到啟發,採用抽*水在厚硬泥沙上衝出深洞再打樁的“*水法”,解決了打樁難題。*水水流湍急,難以施工,茅以升發明了“沉箱法”,將鋼筋混凝土做成的箱子口朝下沉入水中罩在*底,再用高壓氣擠走箱裏的水,工人在箱裏挖沙作業,使沉箱與木樁逐步結為一體。架設鋼樑時,茅以升採用了巧妙利用自然力的“浮運法”,潮漲時用船將鋼樑運至兩墩之間,潮落時鋼樑便落在兩墩之上。

作為教育家的茅以升還把工地變成了一所臨時大學,指導許多工程技術人員在實踐中學到了*先進水平的技術,為以後*的橋樑事業培養了一批橋樑建設的中堅力量。在武漢長*大橋、南京長*大橋等重大橋樑建設中,擔任設計師或總工程師。

錢塘*大橋註定“生不逢時”。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9月26日,錢塘*大橋的下層鐵路率先通車。通車當日,大批*火物資通過,整個工地籠罩着戰爭的氣氛,沒有人再把造橋當作是一項工程。以後兩月,各種物資通過大橋源源不斷地送往上海。  日*在杭州灣登陸後,上海腹背受敵,茅以升疾呼:早一天造好橋,就多一份勝利的希望。正是茅以升的這種熾熱愛國情懷使他成為二十世紀橋樑界的一面旗幟。

淞滬會戰以上海淪陷結束。杭州不保,大橋等於為日本人造。安放炸*的那一天是茅以升一生中最長的一天,11月17日,錢塘*大橋全面竣工,這是茅以升渴望卻又沒敢指望的一天。12月23日,日*攻打杭州,茅以升接到命令——炸橋。這座承載着國人科學精神的大橋僅存了89天,當天晚上,茅以升寫下了八個字,“抗戰必勝,此橋必復”。抗戰勝利以後,茅以升受命修復大橋,1948年3月,大橋修復通車。

新*成立後,茅以升擔任了鐵道科學研究院院長,主持建設了武漢長*大橋,被選聘為*科學院院士,參與了*大會堂設計。黨對他的信任遠非舊社會可以比擬。他以科技文化使者的身份訪問英、法等國家,向全世界介紹新*的建設成就,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對居留國外的知識分子提出“報國有門”的召喚,為大洋彼岸的炎黃子孫架起了建國之橋。

1950年,中華*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協會成立,茅以升當選為副主席。他認為科普工作可以實現科技大眾化的起步。為此,他撰寫了大量影響廣泛的科普作品,《*日報》上連載的《橋話》,就是科技與文學相結合的典範,他以《橋話》為媒介把橋的知識介紹給*,《橋話》是以生動的文學語言來寫的,發表後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他還大辦科技報,通過科技報把科學知識送給勞動大眾。

茅以升的一生都在“架橋”,直到*年11月12日在京逝世。他雖然離我們而去,但那光輝的形象與天地同在,與日月共存。                     (有刪改)

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

A.茅以升是出現在*造橋史上的第一位造橋大師,在他之前,橫跨*山河的鋼鐵大橋都是由西方人建造的。

B.茅以升為了回報黨對他的信任,他不僅積極參與各種重大工程的設計與建設,還竭心盡智作科普宣傳,辦科技報。

C.茅以升為了抗戰大局,支援抗戰,運輸抗戰物資,開始設計建造錢塘*大橋,並在建設過程中克服了許多技術難題。

D.茅以升雖然不願讓自己設計建設的錢塘*大橋被炸燬,但他懂得在國家危急、民族災難的時刻,炸燬大橋是必要的。

茅以升是個充滿創新精神的人,材料中有哪些體現?請簡要分析。(4分)

為什麼説茅以升的一生都在“架橋”?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5分)

【回答】

D (1)A項,注意文中有“自近代以來”的限制。B項,“各種重大工程”,範圍太大。C項,最初建橋不是為了抗戰。

5.①開創“學生考先生”式教學方法,倡導“先習後學,邊習邊學”式教育。②設計“上下並進,一氣呵成”的施工方法。③發明*水法、沉箱法、浮運法。

 6.①研究工科教育,為學生架設知識與人生之橋。②架設錢塘*大橋、武漢長*大橋,為祖國山河架橋。③撰寫大量科普文章,興辦科技報,在科技與*之間架橋。④向居留國外的知識分子宣傳新*,在國家和知識分子之間架橋。

知識點:實用類文本閲讀

題型:現代文閲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ongwengu.com/zh-mo/exercises/ey620w.html

相關內容

熱門文章

猜你喜歡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