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文谷 >

書籍語錄

> 《漢字書法之美》經典語錄

《漢字書法之美》經典語錄

五千多年前,象徵黎明曙光的第一個漢字出現了,文字被創造出來,在骨骸、金屬、石頭、竹簡、紙帛上被記錄下來,在各個朝代以或沉重樸厚,或飛揚婉轉,或森嚴巨集大,或肆意狂放的書寫線條,完成了每個時代美學最集中的表現。此書給你一趟感受生活的文字巡禮,匾額對聯、招牌標誌、舞蹈繪畫,字不再只是文字,都有它觸動人心的美麗與驚喜。 蔣勳說:書法是呼吸,是養生,是身體的運動,是*情的表達,是做人處事的學習,是安定保佑的力量,是生活現實裡的記憶,是還原到初寫自己名字時的認真…… 作者以...(更多)

經典語錄

宋代瓷器也大多追求單*,定窯的純白,汝窯的雨過天青,建陽窯的烏金,都不再是**的炫耀喧譁,而是迴歸到更內斂、含蓄、樸素的**本質。書法是一個時代美學最集中的表現。宋代的書法美學也如同水墨山水,追求素淨空靈,追求平淡天真,渴望從時代的偉大里解放出來,更向往個人自我的完成與個*的表現,不誇張巨集偉壯大,寧願回來做平凡簡單的自己。

《漢字書法之美》經典語錄

每一次磨磨,都像是找回靜定的呼吸的開始。磨掉急躁,磨掉心虛的慌張,磨掉雜念,知道"磨"才是心境上的踏實。 筆鋒觸到紙,紙的纖維也被水滲透。很長的纖維,感覺得到像最微細血脈的毛吸現象,像一片樹葉的葉脈,透著光,可以清楚知道養分輸送到了哪裡。 那是漢字書寫嗎?或者,是我與自己相處最真實的一種儀式。 許多年來,漢字書寫,對於我,像一種修行。

“詩書畫三絕”第一個在作品上集大成的人物,應該是趙孟頫。 趙孟頫具體說出:畫奇石用了書法上的“飛白”皴擦,畫枯木用了古篆字的筆觸,畫墨竹需要了解精通寫字的“永字八法”。 趙孟頫重新界定了“書畫同源”這一古老成語的全新理解,也清楚昭告了新文人美學以書法主導繪畫的精神實質。

或許,趙孟頫代表了一種心靈與外在現實兩相矛盾下妥協的圓融。喜歡他的書法,稱讚這“圓融”;不喜歡他的書法,也常以這“圓融”解釋他一路委曲求全的“姿媚”。 書法美學已無法把“字”與“人”做完全的分割。“書品”也就是“人品”。

唐代楷書大多與*歷史息息相關,或是奉詔立碑書石,都有特殊紀念意義。宋代名帖更多是個人生活興之所至的文稿詩詞札記,更接近東晉文人的書翰手札,書法迴歸到平淡天真自在的真*情流露,遠離*,也遠離歷史,沒有偉大的野心,只是要回來做真實的自己。

文同在臺北故宮和*故宮各有一張“墨竹”。“墨竹”在北宋成為繪畫主題,明顯是用書法的撇捺筆法線條來入畫。文人畫裡的蘭、竹,在宋元之際大為興盛,演變成後來的“梅、蘭、竹、菊”“四君子”,其實是宣告了畫家的基本功必須建立在書法的撇捺功力上。 畫墨竹,畫蘭草,用筆其實和寫字一樣。

人的一生,其實也沒有那麼多大事好記,真要打‘結’,幾個‘結’也就夠了。 上古人類結繩記事,或許只記攸關生命的大事,那個“結”,可能是三十萬年前一次山崩地裂的地殼變異的記憶,倖存者環顧灰飛煙滅屍橫遍野的大地,驚魂甫定,拿起繩子,慎重地打了一個“結”。那個“結”,是不能忘記的事件。那個“結”,就是歷史。

一般人所說的宋代四大書家——蘇(東坡)、黃(山谷)、米(芾)、蔡(京或蔡襄),是四種非常不同的個人風格。唐楷強調時代*超過個人*,宋代恰好相反,個人書風的完成超越了時代一致的要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ongwengu.com/zh-tw/book/4781z6.html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