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文谷 >

書籍語錄

> 《協和醫事》經典語錄

《協和醫事》經典語錄

《協和醫事》經典語錄

經典語錄

年輕時,在聽過蘭安生的演講後,陳志潛吃驚地發現這節叫做公共衛生學的課程,與協和醫學院之前的傳統課程完全不一樣。1928年,蘭安生與晏陽初相識,也與晏陽初的“平民教育運動”相識。當時晏陽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已進一步豐富,以“四教三式”為核心。具體來說是:用文藝教育攻“愚”,培養知識力;用生計教育攻“窮”,培養生產力;用衛生教育攻“弱”,培養強健力;用公民教育攻“私”,培養團結力。為實施“四大教育”,晏陽初創造了學校、社會、家庭三大教育方式,形成了完整的鄉村改造思想體系。一直執著地主張醫學社會化的蘭安生,滿懷熱情地邀請晏陽初來協和,給醫生們作一次來自真實的社會課堂演講,內容是當時*農村的社會經濟情況。晏陽初對著那些協和醫學驕子說:你們需要一個科學家

1929年,梁啟超病後再次住進協和醫院,最後在該院病逝。他的病歷至今完整地保留在協和病案室內。對於梁啟超在被割錯腎後,仍支援剛進入*的西醫,後人的評價是“科學、理*、寬容”。雖然那時的梁啟超已經深刻地體會到“科學並非萬能”。就像九年前,他從歐洲歸來發表的《歐遊心影錄》中所寫,他感覺到“歐洲人做了一場科學萬能的大夢,到如今卻叫起科學破產來”。他在自注中說:“讀者切勿誤會,因此菲薄科學,我絕對不承認科學破產,不過也不承認科學萬能”。從梁啟超的協和醫院看病遭遇,能看出科學並非萬能,當時在*處在起步階段的西醫也一樣。醫學並非萬能,它作為一門科學從來就存在著未知,存在著不確定*,而從事醫學的醫生也有作為人的侷限*。據傳,為梁啟超手術的主*,是當時著

老協和流傳的說法是:“一門不及格必須補考,兩門不及格要留級,三門不及格就要掃地出門”。這裡的及格線不是六十分,而是七十五分。

“我們要珍惜作為一種制度安排而存在的大學……不管大學的制度有什麼缺陷,它畢竟是理念得以實現的場所。它可以向我們確保一個學者共同體的存在。”雖然對大學來說,“最關鍵的是它要依靠人,而非制度,因為制度說到底不過就是一個物質前提而已。評判一個大學優劣的標準,就是要看它能不能吸引最優秀的人才。”“一旦理念消失,那剩下的只有乾癟的成規了。舉足輕重的東西,不能通過制度*的指令被強行捏造出來。當一種制度試圖把應該自然而然產生出來的東西勉強複製出來的時候,事情總是會變得危險起來。真正重要的貢獻,只能由那些長年累月不間斷地將自己的心力傾注於真理探索事業的人做出。”這段話,也許可以詮釋協和制度與大師之間的關係。

不過,與其他名校相比,協和人關心參與*的學生不多。這裡的學生和教師,常小心避免捲入*,把更多的精力花在治病和科研上面。老協和學生的生活、學習條件,確實比當時*的其他公私立學校要優越。因為功課壓力重,學生多埋頭看書,學校也反對學生參加*活動。有人說,“現代知識分子”的自我完善,即由“專門知識分子”轉變為“公共知識分子”,改變那種長年龜縮於學術隧道深處枯燥開掘的單調生活,經常爬上井沿去自由呼吸,去仰望星空,去左顧右盼,去關注參與公共事務。只是,大多數時間,協和人仰望的不是其他公共領域的天空,而是專注仰望改善*民眾健康的天空。

協和建立之初,教學的老師大多由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外國專家來擔任,共招聘了一百五十一名員工,其中的二*名*人中有二十五人在國外受過教育。

自辦醫預科畢竟是權宜之計。與此同時,洛克菲勒基金會每年撥款資助*的十三所綜合*大學,以提高這些大學的教學水平。直到八年之後,協和才停止自辦醫預科,改從這些學校招生進入協和醫學院。其中,燕京大學醫預科成了協和醫學生的主要來源,逐步佔到協和每年招生總數的三分之二。

“一個人決定學醫,可能是多種因素影響的結果,有人是真正出於個人的興趣和志向,有人則可能是由於家庭的意願,也有可能是因為羨慕醫生的社會地位等。有的學生抱著很大的熱情進入醫學領域,但是,經過幾年學習以後,發現並不符合自己的興趣和心願,或是逐漸瞭解從事醫療工作需要較大的奉獻精神,甚至會要求犧牲部分個人生活或家庭生活,要勤奮努力、刻苦敬業,而自己還沒有這種心理準備;有的學生在學醫四、五年後看到同年進入大學的其他*的同學中,不少已經畢業工作,有了收入,而自己還要繼續學習;有人即使從八年制醫學院畢業了,回想四年制大學畢業的同學已經工作了四年,社會地位和經濟收入都比自己高,也有些悔不當初。”

1919年10月1日,協和醫本科正式開學。所有醫預科的學生,不能直接升入本科,必須經過入學考試才能被錄取。第一班收學生九人,其中五人從本校醫預科升入。這批學生1924年畢業,畢業時僅剩三人,他們是協和歷史上第一屆畢業生:劉紹光、侯祥川和樑寶平。

對醫學來說,在醫學技術與醫學面對的人*之間,一開始是拉開了距離,後來變成了鴻溝,進而產生了一些副作用。比如醫療的形象負面,比如醫生這個職業的從業自豪感和自主動力一日日在降低,比如*化和技術化削弱了醫生與病人的感情交流,比如大眾對技術的狂熱吹捧、大眾對醫療技術高費用又加以無情的貶低,兩者矛盾、混亂地交織在一起。今天的醫生這個職業,還被無奈地賦予了更多的關係和更龐雜的內容。比起一百年前,這個職業離科技更近,離人*更遠;離專門更近,離整體更遠。

在協和創辦的那個時代,*的綜合大學還達不到協和期望的醫預科水平。為了從一開始就保*協和的高標準,協和做出了一個決定——自辦醫預科。在總計二百零五名自辦醫預科招收的學生中,後來有一百多名進入了協和醫學院,其中八十四名完成了協和五年醫學課程,得到了醫學博士學位。

1919年2月的*,牛肉二十美分一斤,嫩牛肉三十美分一斤,雞蛋二十美分一斤,蘋果六美分一斤。對於一對美國夫婦來講,一年有五千美元的薪水再加上可觀的住房補貼,在北平的生活會很舒適,不比美國的中產階級差。他們一年的*,可抵當時*一箇中等商人的全部資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ongwengu.com/zh-tw/book/pp1o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