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文谷 >

習題庫

> (一)文言文閱讀李顯忠,初名世輔,南歸,賜名顯忠。年十七,隨父永奇出入行陳。金人犯鄜延,王庶命永奇募間者,得張...

(一)文言文閱讀李顯忠,初名世輔,南歸,賜名顯忠。年十七,隨父永奇出入行陳。金人犯鄜延,王庶命永奇募間者,得張...

問題詳情:

(一)文言文閱讀李顯忠,初名世輔,南歸,賜名顯忠。年十七,隨父永奇出入行陳。金人犯鄜延,王庶命永奇募間者,得張...

(一)文言文閱讀

李顯忠,初名世輔,南歸,賜名顯忠。年十七,隨父永奇出入行陳。金人犯鄜延,王庶命永奇募間者,得張琦;更求一人,顯忠請行。永奇曰:“汝未涉歷,行必累琦。”顯忠曰:“顯忠年小,膽氣不小,必不累琦。”後有敵人夜宿陶穴,顯忠縋穴中,得十七人,皆殺之,取首二級,馬二匹,餘馬悉折其足。庶大奇之,補承信郎,充隊將,由是始知名。

金人陷延安,授顯忠父子官。父與子相泣曰:“我宋臣也,世襲國恩,乃為彼用邪!”會劉豫令顯忠帥馬*赴東京,永奇密戒之曰:“汝若得乘機,即歸本朝,無以我故貳其志。”

元帥撒裡曷來同州,顯忠以計執之,馳出城。至洛河,舟船後期不得渡,與追騎屢戰,皆勝。顯忠憩高原,望追騎益多,乃與撒裡曷折箭為誓,不得殺同州人,不得害我骨肉,皆許之,遂推之下山崖,追兵爭救。顯忠攜老幼長驅而北,至鄜城縣,急遣人告永奇。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馬趐谷口為金人所及家屬皆遇害顯忠奔夏夏人問故顯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齒疾首恨不即死,宣撫吳玠遣張振來撫諭雲:“忠義歸朝,惟君第一。”至行在,高宗撫勞再三。

兀朮犯河南,手詔以*與張俊會。顯忠與敵戰,敗之。兀朮謂韓常曰:“李世輔歸宋,不曾立功,此人敢勇,宜且避之。”乃焚廬*而走。金帥孛撒自南京率步騎十萬來,顯忠親帥*遇於城南,戰數十合,孛撒大敗,遂退走。俄增兵復來逼城,顯忠謂巨集淵併力夾擊,巨集淵按兵不動,顯忠獨與所部力戰百餘合卻之。顯忠曰:“若使諸*相與掎角,則敵兵可盡,金帥可擒,河南之地指日可復矣。”顯忠知巨集淵無固志,嘆吒曰:“天未欲平中原耶?何沮撓若此!”乾道改元,乃還會稽,淳熙四年七月卒,年六十九。諡忠襄。

(節選自《宋史•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1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馬趐谷口/為金人所及/家屬皆遇害/顯忠奔夏/夏人問/故顯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齒疾首/恨不即死

B. 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馬趐谷口/為金人所及/家屬皆遇害/顯忠奔夏/夏人問故/顯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齒疾首/恨不即死

C. 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馬趐谷口/為金人所及/家屬皆遇害/顯忠奔夏/夏人問故/顯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齒疾首/恨不即死

D. 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馬趐谷口/為金人所及/家屬皆遇害/顯忠奔夏/夏人問/故顯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齒疾首/恨不即死

1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名,一般指姓名,幼年時一般由父親命名;多用於自稱,或用於做傳時介紹傳主。

B. 行陳,亦稱“行伍”,古代兵制,五人為伍,二十五人為行,代指*隊。

C. 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南宋在杭州設立臨安府(意為臨時安頓),稱之為行在。

D. 乾道,年號名,古代紀年的一種常見方式;改元,指同一皇帝在位期間更換年號。

1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李顯忠年少便膽識過人。十七歲隨父出入行陣;在招募探子時,顯忠主動請求前往;後又孤身夜襲敵人成功,被王庶看重。

B. 李顯忠有勇有謀,善於應變。在同州用計抓獲撒裡曷;與追兵作戰,戰而勝之,面對越來越多的追兵,與撒裡曷折箭為誓後將其推下山崖脫身。

C. 李顯忠忠肝義膽,一心向宋。金人攻破延安,曾授任顯忠父子兩人官職,但他們對此內心深感憤慨,並未誠心歸附。

D. 李顯忠英勇善戰,屢建奇功。顯忠歸朝之後,曾與張俊一道,擊潰進犯合肥的兀朮;又與巨集淵合力夾擊自南京來犯的金帥。

16.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永奇密戒之曰:“汝若得乘機,即歸本朝,無以我故貳其志。”

(2)顯忠知巨集淵無固志,嘆吒曰:“天未欲平中原耶?何沮撓若此!”

【回答】

13.B

14.B

15.D

16.(1)李永奇私下告誡李顯忠說:“你如能得到機會,就立即迴歸宋朝,不要因為我的緣故而有不忠之心。”

(2)李顯忠知道巨集淵無固守之志,就嗟嘆道:“是上天不想讓我們平定中原嗎?為何如此阻撓呢!”

【解析】10. 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解答時,首先要根據上下文把握文句的大意,然後根據文言標誌,如:虛詞、對話標誌、對偶、排比、特殊句式等來斷句,最後運用排除法,針對選項中不同的斷句點分析、排除。根據語意,永奇攜帶家人出城,到達馬趐谷,所以在“出城”後停頓,排除AD;根據頂真句式,在“夏”後斷開;“父母妻子之亡”是“具言”的賓語,所以“具言”後不能斷開,排除C。

11. 本題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B項,行陳,是巡行*陣的意思。

12. 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項,“與巨集淵合力”說法錯誤,原文是“巨集淵按兵不動,顯忠獨與所部力戰百餘合卻之”,意思是李顯忠獨自與部下苦戰。

13. 本題考查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譯時,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實詞要字字落實,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譯。關鍵詞:(1)密、無以、貳;(2)固志、平、沮撓。

【參考譯文】

李顯忠,起初名世輔,回到南方,被賜名顯忠。十七歲時,投*效力,跟隨父親永奇出入行陣。金兵侵犯鄜延,經略使王庶命令永奇招募探子,得到張琦;還需要一人同行,顯忠請求前往。永奇説:“你沒有經驗,前去一定會連累張琦。”顯忠說:“我雖年紀小,膽氣卻不小,一定不會連累張琦,應當與他同往。”有敵人夜晚睡在地穴,顯忠用繩索吊入穴中,共有十七個人,都殺了他們,取得兩個首級,兩匹馬,把其餘馬的腳都折斷了。王庶對他非常看重,補用他為承信郎,充任部隊將領,從此開始知名。

金兵攻陷延安,授任顯忠父子兩人官職。永奇父子相對而泣,說:“我是宋朝臣子,世代蒙受國家恩典,哪能為它所用呢?”正逢劉豫命令顯忠率領騎兵前往東京,永奇祕密地告誡他說:“你如能得到機會,就立即迴歸宋朝,不要因為我的緣故而有不忠之心。”

元帥撒裡曷來到同州,顯忠用計捉住了他,騎馬出城。到達洛河,舟船誤了約定時間無法渡過,顯忠與追趕的騎兵多次交戰,都得勝。顯忠在高原上休息,望見追騎越來越多,就與撒裡曷折箭盟誓,不得殺害同州人,不得傷害自己的親屬,撒裡曷都答應了。於是把他推下山崖,追兵爭著救護。顯忠帶著老少眾人一直向北,來到鄜城縣,急速派人去告訴永奇。永奇就攜帶全家人出城,到達馬趐谷谷口,被金兵追上,家屬二百人都遇害。顯忠逃往夏國。夏國人問其緣由。顯忠哭著詳細訴說父母妻子遇害的情形,切齒痛恨,恨不能立刻死去。四川宣撫使吳玠派張振來撫慰曉諭說:“忠義歸朝,君為第一。”來到皇上駐地,高宗多次進行安撫慰勞。

兀朮進犯河南,皇上親筆下詔讓他與張俊會師。顯忠與敵人交戰,打敗了他們。兀朮對韓常說:“李世輔回到宋朝,還不曾立功,這人十分勇敢,應該暫且避開他。”於是火燒廬*而退。金*元帥孛撒從南京率領十萬步兵騎兵前來。顯忠親自率*在城南迎戰,交戰幾十個回合,孛撒大敗,於是逃跑。不久,敵人增派*隊來攻城。顯忠讓巨集淵合力夾擊敵人,巨集淵按兵不動,顯忠獨自與部下奮力作戰一百多個回合,打退了他們。顯忠說:“若能讓各*互成掎角之勢,則敵兵可以殺盡,金國元帥可以活捉,河南之地指日可以收復了。”顯忠知道巨集淵無固守之志,就嗟嘆道:“是上天不想讓我們平定中原嗎?為何如此阻撓呢!”乾道更改年號,顯忠才返回會稽。淳熙四年七月去世,享年六十九歲。諡號忠襄。

13.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解答時,首先要根據上下文把握文句的大意,然後根據文言標誌,如:虛詞、對話標誌、對偶、排比、特殊句式等來斷句,最後運用排除法,針對選項中不同的斷句點分析、排除。根據語意,永奇攜帶家人出城,到達馬趐谷,所以在“出城”後停頓,排除AD;根據頂真句式,在“夏”後斷開;“父母妻子之亡”是“具言”的賓語,所以“具言”後不能斷開,排除C。

【考點定位】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對於文言斷句型別的題目,不要急於答題,應當先誦讀這個篇段,通過誦讀,力求對全文的內容有個大體的瞭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範圍,然後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找虛詞、察對話 、依總分 、據修辭 、對稱 、反覆、辨句式。抓虛詞看位置:①“夫、惟、蓋、凡、竊、請、敬”等發語詞和表敬副詞,經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語氣詞“其、蓋、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斷句,常用於句首的相對*的嘆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後都可斷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詞,如“苟”“縱”“是故”“於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幫助斷句。②“乎、哉、也、矣、歟、焉”等語氣詞經常放在句尾;句末語氣詞“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後面可斷句。③“以、於、為、而、則”等連詞經常放在句中。(2)對話、引文標誌: 文言文的對話、引文常常用“曰”、“雲”為標誌,兩人對話,一般第一次對話出現人名,以後就用“曰”而省略主語。

14.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識記文學常識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識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曆法、樂律、地理、官職、科舉、姓名、宗法等。這類試題一般不考過於冷僻的內容,涉及的大多是科舉、姓名、禮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時知識的積累。本題B項,行陳,是巡行*陣的意思。

【考點定位】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為識記A。

【名師點睛】巡行*陣。陳,通“陣”。《漢書·王莽傳下》:“自將萬餘人行陳,敕諸營皆按部毋得動。”顏師古注:“巡行*陳也。”《三國志·孫破虜討逆傳》:“堅方行酒談笑,敕部曲整頓行陳,無得妄動。”等平時需要注意積累。

15.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字內容的理解。D項,“與巨集淵合力”說法錯誤,原文是“巨集淵按兵不動,顯忠獨與所部力戰百餘合卻之”,意思是李顯忠獨自與部下苦戰。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幹,讀全讀準。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幹,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幹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幹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幹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D項,“與巨集淵合力”說法錯誤,原文是“巨集淵按兵不動,顯忠獨與所部力戰百餘合卻之”,意思是李顯忠獨自與部下苦戰。

16.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譯時,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實詞要字字落實,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譯。關鍵詞:(1)“密”譯為私下裡,“戒”譯為告誡,“若”譯為如果,“以”譯為因為,“貳其志”譯為有不忠之心;(2)固定人名字保留“李顯忠”“巨集淵”,“固志”譯為固守之志,“平”譯為平定,“沮撓”譯為阻撓。

【考點定位】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賦分點的落實,如此題中的“密”“若”“平”等詞語的落實,還要注意翻譯完之後一定要注意對句子進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順。建議翻譯時打草稿。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ongwengu.com/zh-tw/exercises/ny2jn1.html

相關內容

熱門文章

猜你喜歡

推薦文章
最新文章